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教案+课件+练习+音频)(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教案+课件+练习+音频)(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4 21:11:48

文档简介

1
古诗三首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人文主题
感受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2.朗读古诗,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目标
1.认识“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绝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创设情境,回顾旧知: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光各异。古代诗人写下了众多赞美四季的诗,关于春天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些诗句呢?
预设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预设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揭示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绝句》。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二、制作“诗人名片”,初读诗歌
1.了解诗人。
(1)师生对话,共同回忆:二年级下册我们就学过杜甫的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预设: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2)整理学生的回答,制成一张“诗人名片”。
 
 诗人名片
姓名:杜甫   生活朝代:唐
成就:一生创作诗歌1400多首,其中描写春天的诗有《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
后人评价: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2.认读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认读“鸳鸯”。
①学生借助拼音读准“鸳(yuān)鸯(yānɡ)”。
(2)教师示范读,明确诗歌的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指名读,师生点评,纠正不准确的读音。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师生共同回忆之前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插图,边读边想象……
2.出示学习单,小组学习交流,并评价反馈。
(1)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在诗中圈画出来。
(2)看到这样的景物,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3.引导学习第一、二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指名读,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迟日、江山、花草……)
(2)学生借助注释,交流对“迟日”的理解。(春日)
(3)启发理解: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山啊,水啊,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
预设:春天里,温暖的太阳出来了,远处的山上冰雪消融,很多小鸭子下水嬉戏玩耍,人们也迫不及待地出来晒太阳呢,到处欣欣向荣。
(4)启发思考:在诗人眼里,春天还藏着好闻的气味呢!想象一下在“春风花草香”这句诗里,春风、花和草分别是怎么样的呢?
(   )的春风   (   )的花   (   )的草
(5)创作想象:出示春天百花盛开、绿草茵茵、江水流淌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春风吹拂万物的画面,并试着写一写“春风(   )香”。
(6)指导学生读第一、二句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4.引导学习第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指名读第三、四句。学生借助注释,交流对“泥融”的理解。(泥土变湿软)
(2)提问: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太阳出来后,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几只鸳鸯在沙滩上悠闲地休息呢。
(3)提问:如果你就是这只小燕子,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预设: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歌唱一边筑巢,多快乐呀!
(4)指导朗读,让学生试着把燕子高兴、欢乐的感觉读出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
(5)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远处的燕子快活地飞来飞去,池塘边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预设:燕子和鸳鸯一动一静、一上一下,对比鲜明,使画面更加广阔,意境更加生动。
四、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1.出示片段: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经绍珍《找春天》
预设: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它给世界带来了生机。
2.引导:看到这样的春天,诗人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欢乐……)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3.全班齐读古诗。
4.指名“开火车”背诵。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融、燕、鸳、鸯”4个字。
(1)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
(2)易错字提示:“融”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半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
2.教师示范书写,讲解书写要点。
“燕”是上中下结构,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第一笔点向左倾斜,中间两点略小,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
“鸳、鸯”二字是上下结构,上下两个部分要写得紧凑一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默写《绝句》。
2.积累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如《绝句》系列)
课时目标
1.认识“惠、崇、豚、减”4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短”等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的诗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1.指名背诵古诗《绝句》,师生从字音是否准确、诗的节奏是否正确进行评议。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师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3.生齐读课题,师相机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知道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作者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4.了解题画诗。
题画诗是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具体要求。
(1)选择一首古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交流诗人。
(2)借助图片和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中的情感。
2.汇报交流,理解感悟。
(1)小组成员汇报读古诗;介绍诗人。
(2)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品读《惠崇春江晚景》,感悟诗意
1.整理学生关于苏轼的回答,制成一张“诗人名片”。
诗人名片
姓名:苏轼   生活朝代:宋
成就: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等。
后人评价:“唐宋八大家”之一。
2.理解字词,疏通诗意。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①借助注释理解“芦芽、河豚”。
②根据课本“泡泡”中的提示理解“蒌蒿”。(从草字头可以猜测出“蒌蒿”是一种植物)
③出示蒌蒿、芦芽和河豚的实物图,学生具体感知。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结合图片和注释,疏通诗句的意思,练习口头表达。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1)提问: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预设: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来。
(2)提问: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预设:不是,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笋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2)引导学生读“竹外桃花”时,一气呵成,将重音落在“花”字上,“三两枝”速度放慢,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春江水暖”略微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欲上时”节奏放慢,给人想象的空间。
6.指导书写。
(1)观察“惠、崇、芦、芽、短”5个字。
①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
②指导易错笔画。
“惠、崇”中间部分要写得紧凑,“惠”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提和点,四个点要注意避让;“崇”字注意不要少写宝盖头,也不要多写一个“山”。
“芦、芽”都是草字头,“芦”要注意草字头与点画的穿插避让。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优秀书写,师生点评。
四、品读《三衢道中》,感悟诗意
1.理解诗题: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
2.了解诗人。
提示:曾几是宋代诗人,他的诗歌言语轻快,形象生动。“曾”字用作姓氏时,读作zēnɡ。“几”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jī。
3.初读诗歌。
(1)自由读诗,疏通字词。
重点正音:“泛”读fàn;“减”读jiǎn;“得”不能读轻声。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指导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第一句:“日日晴”中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些,稍重一些;“晴”的语调可上扬,读出意外之喜。
第二句:诗人改走山路,游兴高涨,读出开心之态。
第三句:可以加快语速,把重音落在“路”上,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表现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第四句:以轻松且稍快的节奏朗读,读出韵味。
(4)同桌练习读。
(5)师生配合读。
(师)梅子黄时(生)日日晴,(师)小溪泛尽(生)却山行。
(师)绿阴不减(生)来时路,(师)添得黄鹂(生)四五声。
4.学习交流,感悟诗意。
(1)交流学习第一、二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①提问:诗人是什么时间在三衢游玩的?(梅子黄时)天气如何?(日日晴)
②提问:诗人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预设:诗人先乘小船泛游小溪,再在山中步行游览。
③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读出情感。
(2)交流学习第三、四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①提问:诗人在回来的路上都看到、听到了什么?
预设1:在回来的路上,浓密的绿荫丝毫没有减少。
预设2:不仅如此,还多了几声黄鹂的鸣叫。
②情境引导,体会心情。
预设1:如果你是曾几,当你游玩了一天,从山上下来,抬头看到眼前这一片翠绿中突然多了一抹鲜亮的黄色,你的心情如何?
预设2:如果你是同行的伙伴,正当你疲惫时,突然听到这样清脆的鸟声,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指导朗读第三、四句,读出情感。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两首古诗。
2.完成本课的“随堂练”。
3.课外阅读苏轼和曾几所作的其他古诗。
板书设计
绝句
春景秀丽江山丽 
花草香
动静结合燕子飞
鸳鸯睡喜爱春天
惠崇春江晚景
实写桃花——三两枝
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联想——河豚——欲上时喜爱早春美景
三衢道中视觉——梅子、晴日、绿阴、小溪
听觉——黄鹂的鸣叫声明媚清丽的风光
轻松愉悦的心情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展开文本对话。让学生自读,从整体上感知诗歌。不管选取哪种形式,都要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以便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气和语势。正确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词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感受它的韵律美、节奏美,调动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
教学资源
绝句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快速了解一个诗人的基本信息。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有层次的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②课件出示鸳鸯的图片和注释,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设计意图: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语文要素的落实是本课的重点目标,也是理解古诗的画面意境的重要凭据。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指导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
复习《绝句》导入,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积累情况,又可以以诗题切入本课的学习,一举两得。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题画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最简洁高效的方式就是“诗画比照”。通过学习,把诗中黑白文字读成五彩画面,把静态描写读成动态影像,从而把诗读得形象饱满、生动细腻。
设计意图:
在疏通诗句后,重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设计意图:
“惠、崇、芦、芽”这4个字均为上下结构,且“芦、芽”两个字的偏旁相同,都为草字头,放在这里引导学生观察并集中示范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设计意图:
三年级学生可以开始了解诗人的相关介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设计意图:
课标(2011年版)指出:“朗读优秀诗文,注意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学生通过借助学习诗歌的方法,交流学习,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整体把握诗歌后,借助图片、声音、想象填空等,大胆想象画面,从而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变化。(共35张PPT)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三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绝句
[唐]杜甫
诗人名片
姓名:杜甫
生活朝代:唐
成就:一生创作诗歌1400多首,其中描写春天的诗有《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
后人评价: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yuān
yānɡ
huì
chónɡ
tún
jiǎn
会认字
多音字
xínɡ

步行
天马行空
银行
字里行间
hánɡ
运用:这首古诗构思新奇,诗人融入了天马行(xínɡ)空的想象,字里行(hánɡ)间洋溢着正能量。
rónɡ
huì
yàn
chónɡ
yuān

yānɡ

会写字
duǎn
méi

fàn
jiǎn
鸳鸯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①借助注释;
②插图;
③边读边想象。
学习单
(1)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在诗中圈画出来。
(2)看到这样的景物,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
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在“春风花草香”这句诗里,春风、花和草分别是怎么样的呢?

)的春风
(
)的花
(
)的草
春风(
)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
如果你就是这只小燕子,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想象画面
1.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远处的燕子快活地飞来飞去,池塘边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经绍珍《找春天》
看到这样的春天,诗人的心情会怎样?
结构导图
绝句
春景秀丽
江山丽
花草香
动静结合
燕子飞
鸳鸯睡
喜爱春天
1.默写《绝句》。
2.积累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如《绝句》系列)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惠崇春江晚景》
诗人名片
姓名:苏轼
生活朝代:宋
成就: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等。
后人评价:“唐宋八大家”之一。
蒌蒿
芦芽
河豚
竹外
桃花
三两枝,春江
水暖
鸭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短,正是
河豚
欲上时。
/
/
/
/
/
/
/
/
朗读视频
朗读音频
1.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2.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结构导图
惠崇春江晚景
实写
联想—河豚—欲上时
桃花—三两枝
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早春美景
三衢道中
[宋]曾几
诗人名片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著有《茶山集》。
梅子黄时
日日晴,小溪泛尽
却山行。
绿阴不减
来时路,添得黄鹂
四五声。
/
/
/
/
朗读视频
朗读音频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①诗人是什么时间在三衢游玩的?天气如何?
②提问:诗人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人在回来的路上都看到,听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1.背诵《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两首古诗
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随堂练”
3.课外阅读苏轼和曾几所作的其他古诗
教学资源
绝句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结构导图
三衢道中
时间—梅子黄时
路线—小溪、山行
视觉—梅子、晴日、小溪、绿阴
听觉—黄鹂的鸣叫声
明丽风光
愉悦心情1 古诗三首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春天来了,yàn
zi(    )从南方飞回来,xiǎo
xī(    )里的冰rónɡ
huà(    )了,yuān
yɑng(    )在水中嬉戏。
2.huì
chónɡ(    )是北宋名僧,他散步时路过江边,看到了duǎn
duǎn(    )的lú
yá(    )。
二、读诗句,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迟日江山丽(  )
A.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B.待后几天;过几天。
2.梅子黄时日日晴(  )
A.梅子成熟的季节,指初春。
B.梅子成熟的季节,指初夏。
3.小溪泛尽却山行(  )
A.退却。    B.再,又。    C.表示转折。
三、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2.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迟日江山丽”中的“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
B.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
C.“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沿着“来时路”返回,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D.“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了作者游览三衢山的时间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非常晴朗。
四、猜猜这幅画是哪首唐诗描绘的景色?并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五、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绝句》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表现“清风徐徐、花草芬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衢道中》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作者在诗里描述了山行所见的美丽景色和自己__________的心情。
六、课内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蒌蒿满地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______________。
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芽:芦苇的嫩芽。    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
C.欲上:想逆江而上。    D.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物。
3.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七、课外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①家花满蹊②,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娇④莺恰恰⑤啼。
注释:①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小路。③舍不得离去。④可爱。⑤形容鸟的叫声婉转动听。
1.诗中哪两个词体现了花的繁盛。(     )
A.满     B.压     C.留连     D.自在
2.写花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句描写了蝴蝶____________和黄莺____________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1.燕子 小溪 融化 鸳鸯 2.惠崇 短短 芦芽
二、1.A 2.B 3.B
三、1.C 2.B
四、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太阳
江山 春风 花草 春泥 燕子 沙滩 鸳鸯
五、1.唐 杜甫 春风花草香 2.宋 曾几 喜悦
六、(一)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芽短 欲上时 1.B
2.宋 苏轼 早春 3.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4.C
七、1.AB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3.翩翩飞舞欢快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