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沪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练习1: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
一、单选题
1.一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
A.4N、5N,10N B.2N、7N、8N
C.10N、6N、3N D.20N,20N、50N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动摩擦因数μ有关。关于动摩擦因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就越大
B.物体对接触面的正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就越大
C.某种木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3,该木材与任何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3
D.动摩擦因数是比例常数,没有单位
3.如图所示, F1、F2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共点力, F是它的合力, 已知F1的大小等于3N, F的大小等于5N, 则F2的大小为( )
A.0 B.2N C.4N D.8N
4.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5.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
B.因为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C.物体升高或降低,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
D.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
6.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和的轻质弹簧a、b串接在一起,a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弹簧的P端向右拉动弹簧,当a弹簧的伸长量为L时( )
A.b弹簧的伸长量为 B.b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
C.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D.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7.关于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B.合力可能小于分力
C.合力不可能等于分力 D.合力就是分力的代数和
8.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倾角为θ。一个小球P用轻质细线悬挂在固定挡板上的O点,小球静止。此时细线与斜面成夹角α(α<θ)。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小球重力可分解为( )
A.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
B.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和沿细线向下的分力
C.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沿细线向下的分力
D.沿斜面向上的分力和沿细线向上的分力
9.铅球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桌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B.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C.铅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铅球的重力而产生的
D.铅球对桌面压力的方向与铅球形变方向同向
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放置两个物体木板A和木块B,木板A用轻绳栓在固定挡板上,今用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拉B但未拉动,A、B仍处于静止状态,则木板A受几个力(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1.如图,AC是上端带有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BC为质量不计的轻杆,杆的一端C用铰链固定在竖直杆上,另一端B悬挂一个质量为的重物,并用轻绳跨过滑轮A,用力F拉绳,开始时,杆BC与AC的夹角,现使缓缓变小,直到杆BC接近于竖直杆AC,在此过程中,杆BC所受的力大小(不计一切阻力)( )
A.逐渐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 C.大小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12.如图所示,直径为36cm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碗的端口水平。一根密度分布均匀、长度为47cm的光滑杆ABC搁置在半球碗上,碗的厚度不计,杆平衡时碗内部分AB段与碗外部分BC段的长度之比为( )
A.38∶9 B.35∶12 C.32∶15 D.27∶20
13.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均为200N,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则O点悬挂的重物G不能超过( )
A.200N B.173N C.100N D.346N
14.如图,一固定的粗糙水平横杆上套有a、b两个轻环,系在两环上的两根等长细绳拴住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环距离适当变大后重物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两绳对重物的合力变大 B.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变小
C.杆对a环的支持力变大 D.b环对杆的摩擦力变大
15.如图所示,光滑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地拉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小球从图示位置开始到离开斜面前,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
A.FN保持不变,FT不断减小
B.FN不断减小,FT不断增大
C.FN不断减小,FT先减小后增大
D.FN保持不变,FT先减小后增大
二、综合题
16.用等效代替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中“等效代替”的含义是_____
A.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
B.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D.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着AO方向的是_____,图中_____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_____是合力的实验值
(3)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措施中,容易产生实验误差的是_____
A.拉橡皮筋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
B.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
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D.使拉力F1和F2的夹角很小
17.如图所示,放在倾斜木板上的物块始终受到一与水平方向成的恒力F作用,F大小为物块重力的一半,在木板倾角分别为30°和60°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g取。求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18.用两根长度均为l的细线系住小球A、B,小球质量mA=60g,mB=30g。若分别在A球上加水平向左的力F1,在b球上加水平向右的力F2,其中F1=1.6N,F2=0.4N,如图所示。再次达到平衡后,求:(g取10N/kg)
(1)绳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及张力大小;
(2)绳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及张力大小;
(3)小球B到悬点O的距离。
参考答案
1.B2.D3.C4.C5.C6.D7.B8.B9.B10.B11.C12.C13.C14.D15.C
16.D F′ F F′ D
17.
18.(1),1.5N;(2),0.5N;(3)1.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