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3 16: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致远中学2011~2012学年 (上)期中测试
高 一 语 文 试 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黄建军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4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百舸(kē) 长篙(gāo)
尸骸(hái) 默默彳亍(chì chù)
B.桀骜(ào) 不惮(dàn)
浸渍(zì) 篱墙颓圮(pǐ)
C.游说(shuì) 弄堂(lòng)
寥廓(kuò) 脉脉含情(mò)
D.青荇(xìng) 漫溯(sù)
夜缒(zhuì) 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彷徨 寂廖 菲薄 陨身不恤
B.微漠 斑澜 榆荫 凄婉迷茫
C.峥嵘 黯然 踌躇 浪遏飞舟
D.碟血 编缉 颓圮 层林尽染
3.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歧义的句子是( )
A.宋老师和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转了出去。
C.宝玉对王夫人来说弥足珍贵。
D.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
4.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因为突降暴雨,比赛临时 ,半小时后重新开赛。
②人到老年,视力 虽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食补等手段延缓。
③每个女子都应 父母的义务,这是为人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A.终止 蜕化 抚养 B.中止 退化 赡养
C.中止 退化 抚养 D.终止 蜕化 赡养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在各种灾害面前,各级当局防患未然,有效地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B.这个楼盘前临碧水背靠青山,环境优美,销售场面火爆,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事半功倍的状况。
6.下列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是( )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春秋》
7.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夫晋,何厌之有(满足)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鼻涕)
D.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命)
8.下列对联所对应的历史人物有误的是( )
A.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
B.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左丘明)
C.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诸葛亮)
D.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
9.书法和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下列碑帖属于行书字体的是( )
A.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B.颜真卿的《多宝塔》
C.怀素的《自叙帖》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10.按用法把下列各句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行李之往来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持千金之资币物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⑥⑧/②⑤/③/④⑦ B.①⑥⑧/②④⑤/③/⑦
C.①⑥/②⑤/③⑧/④⑦ D.①⑥⑧/②④/③/⑤⑦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随想录》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写于“文革”之后。
B.《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徐志摩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C.《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是现代诗人艾青,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的真诚的颂歌。
D.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小说家,《大卫·科波菲尔》,他的“半自传体”小说。
1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吾其还也
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乃为装遣荆轲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以其无礼于晋
以乱易整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3-15题。
“慢生活”流行
谭敦民
近其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1期)
13.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14.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15.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
三、(18分)
16.文言文翻译(每小题4分,共8分)
(1)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4分)
答: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答:
17.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10分,每空1分)
(1)《 》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商代的 。
(2)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4)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5)三军可夺帅也, 。学而不厌, 。《论语》
四、(22分)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20-23题。
风 铃
刘国芳
兵回家探亲时,小琪抱着一个孩子来看他。兵屋里一屋子人,很热闹,小琪一进来,屋子里一下子清静了。随即,众人离去。
屋子里只剩下兵和小琪,还有那个依偎抱在小琪怀里的孩子。
相对无言。
良久,小琪开口说话了,小琪说:“我对不起你。”
兵无言。
小琪说:“是我母亲逼我嫁给大狗的,他有钱,给了家里两万块聘礼,我不嫁,母亲就跳了两次河。”
兵无言。
小琪说:“我是爱你的,一直爱你,我也知道你喜欢我,你还同意的话,我跟大狗离婚,跟你结婚。”
兵无言。
小琪见兵不说话,出去了。顷刻,小琪走了回来,她手里除了抱着一个孩子外,还多了一只风铃。
小琪说:“这风铃是你以前送我的,这两年我一直把它挂在门口。”
兵看见风铃,开口了:“你现在来还我风铃,是吗?”
小琪摇头:“我刚才说了,你还同意的话,我跟大狗离婚,跟你结婚。这事,你不要急于回答我,你考虑考虑,同意的话,把风铃挂在你门口,我看见了风铃,会来找你。”
小琪说着,放下风铃走了。
屋里剩下兵一个。
兵呆着,许久许久。后来,兵拿着风铃,在手里晃动,于是有丁零丁零的声音在屋里响起。小琪住在隔壁,听到风铃声,她跑出来,抬头往他门口看。
他门口没有风铃。
小琪待在自家门口,潸然泪下。
兵回部队时,也没把风铃挂在门口,兵把风铃带走了。回部队后,兵把风铃挂在营房门口。兵的营地在大西北,风大,风铃整天在门口丁零丁零地响,兵没事时,呆呆地看着风铃,还说:“小琪,我把风铃挂在门口了,你看到了吗?”军营里挂一个风铃,起先大家觉得好玩。久了,大家烦了,觉得丁零丁零的声音很吵人,于是让兵拿下。兵拿下来,把风铃放好。但没事时,兵会把风铃拿出来,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坐下来,然后把风铃在胸前晃动,让风铃丁零丁零地响,还说:“小琪,我把风铃挂在我的心口了,你看到了吗?”
小琪看不到,兵把风铃挂在心口也罢,门口也罢,小琪都看不到。小琪只看得见他的家门口,那儿,没有风铃。
两年后兵退伍了,这回,小琪没来看兵。兵问人家,小琪呢,怎么没见。人家说小琪不怎么出来了,整天缩在家里。兵问出了什么事,村里人说小琪老公找了一个更年轻的女人,跟小琪离了。
兵沉默起来。
隔天,兵把风铃挂在门口。
小琪没来。
兵便看着风铃发呆,在心里说:“小琪,我把风铃挂在门口了,你看到了吗?”
有风吹来,风铃丁零丁零地响,兵听了,又在心里说:“小琪,风铃在响哩,你听到了吗?”
小琪听到了,也看到了,但她一动不动抱着孩子坐在屋里,没出来。
隔天,兵找上门去。
兵去之前,把风铃取了下来,然后放在胸前,用手晃动着,在风铃丁零的响声中,兵走进了小琪屋里。小琪见了兵,把头低下,然后说:“我现在被人遗弃了,你还来做什么?”
兵说:“来告诉你,我不但把风铃挂在门口了,还挂在心上了。”
说着,兵又把手中的风铃晃动起来。小琪怀里的孩子4岁了,会说话,听见风铃响,把小手伸出来,说:“妈妈我要。”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琪抱着孩子来看兵时,热热闹闹的一屋子人立刻离去,这说明小琪和兵原本是一对恋人是众所周知的事。
B.小琪不忍看到兵的痛苦,说出“我跟大狗离婚,跟你结婚”的安慰话,而兵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门口没有风铃”。
C.兵回部队后,把风铃挂在营门口,兵们由开始的喜欢到后来的厌烦,说明他们并不知道这只风铃身上所寄寓着的兵对小琪的爱与思念。
D.小说以4岁的孩子听见风铃声,伸出手说“妈妈我要”作为结尾,避开了直接的交代,而借孩子天真的话委婉含蓄的预示了两个人的未来。
E.这篇小说以人物语言描写见长,虽然没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却能通过简短的对话传达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19.小说开头部分三次写到“兵无言”,请谈谈你对这三处“无言”的理解。(6分)
20.写出小说中“风铃”在“兵”与“小琪”情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6分)
21.有人说,小说中小琪缺乏坚持真爱的勇气,迫于母亲的压力放弃真爱,于是才有了自己的婚姻悲剧;也有人说,兵在真爱面前过于软弱,他的无言与沉默,险些丢了自己的真爱;还有人说,兵与小琪经历了一次情感与理智的痛苦冲突,演绎出了一份可赞可叹的人间真爱……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五、小作文(15分)
22.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就是这样一篇佳作。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试用多种表现手法写一篇小短文。(15分)
要求:
(1)要能表现所说对象的特点,灵性或你对它的情感;
(2)要在叙说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
(3)要不少于200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肩膀”为题,分别用第一、三人称写出你理想的老师。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高я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