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和云南的西双版纳林区的植被类型分别属于( )
①热带雨林 ②针叶林 ③落叶阔叶林 ④草原
A.?③②?????????????????????????B.?②④?????????????????????????C.?②①?????????????????????????D.?③①
2.???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
A.?保护生物多样性?????????????????????????B.?大力植树造林?????????????????????????
C.?拦湖造田?????????????????????????D.?退耕还林
3.???保护环境是公民的责任义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B.?合理使用农家肥和化肥?????????????????????????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D.?禁止焚烧秸秆
4.???“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十九大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词之一,不利于该目标达成的是( )
A.?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B.?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C.?工厂直接排放烟雾?????????????????????????D.?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
5.???春城昆明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让城市更具魅力。下列不属于文明城市建设举措的是( )
A.?种植郁郁葱葱的行道树?????????????????????????B.?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箱?????????????????????????
C.?提倡共享单车绿色出行?????????????????????????D.?为方便生活占道经营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够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并可随呼吸进入体内,积累在气管或肺中影响身体健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
7.???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的形式和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大气中的形式分别是( )
A.?碳酸盐?CO2?????????????????????????B.?CO2 ?CO2?????????????????????????
C.?含碳有机物CO2?????????????????????????D.?CO2?含碳有机物
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以下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朋友、同学间发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B.?实行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减少“白色污染”????????????????????????????????????????
C.?某书店悬挂宜传标语,引导读者使用环保书袋????????????????????????????????????????
D.?将垃圾统统扔掉
9.???现在急救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下列有关急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
B.?在校园进行体育运动时不小心骨折,不要随意移动伤者
C.?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立即打开门窗,拨打“120”,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D.?某人因受伤而导致暗红色血液不断从小腿伤口流出,止血措施是按压血管近心端
10.???“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下列行为习惯中,不合理的是( )
A.?在雾霾天气外出时应戴上口罩,防止污染物由口、鼻进入肺
B.?用喝奶、饮料代替喝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C.?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和老师、亲友聊聊天,倾诉一下
D.?购买食品时,要关注食品中是否含有添加剂、食品的保质期、食品的生产日期等
11.???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环保理念的是( )
A.?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B.?办公文件电子化?????????????????????????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D.?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12.???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的特点应该是( )
A.?组成植物大多为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B.?分布在气候炎热、湿润地区、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C.?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林
D.?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
13.???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
A.?热带雨林?????????????????????????B.?针叶?????????????????????????
C.?草原?????????????????????????D.?湿地
14.???2019年4月,支付宝宣布蚂蚁森林用户数达5亿,5亿人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1亿棵真树,种树总面积近933平方千米。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具有重要意义,下列不是绿色植物的作用的是( )
A.?灭菌?????????????????????????B.?吸尘?????????????????????????C.?杀虫?????????????????????????D.?降噪
15.???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随着人口激增,人类的活动已使地球受到严重损害
B.?人类已经意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
D.?因为通过保护生物圈的活动的开展,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解决
1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哪项不符合此理念( )
A.?“三北”防护林工程?????????????????????????B.?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C.?过度放牧?????????????????????????D.?退耕还林
17.???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
A.?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B.?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
C.?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臭氧增加?????????????????D.?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含氮物质
18.???下列日常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旅行自带洗漱用品?????????????????????????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D.?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19.???为了保证教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可以采取的做法有( )
①绿化校园及周围环境
②勤打扫室内外环境
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④关闭门窗防止灰尘进入
⑤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
⑥咳嗽同学戴口罩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
20.???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不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B.?酸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C.?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D.?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二、判断题
21.???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垃圾要分类放置,以便分类处理 ______ (判断对错)
22.???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______ .(判断对错)
23.???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______ ?(判断对错)
24.???房间装修或者购置了大量新家具后,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搬进去。______。(判断对错)
25.???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______ .(判断对错)
26.???酸雨在春季发生与污染无关. ______ ?(判断对错)
27.???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______ .(判断对错)
三、资料分析题
28.???随着去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2010年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我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又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突出优势,将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海南岛气候条件特殊,“四时常花,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在24C左右;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年太阳总辐射量约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
资料二:据2003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野生维管柬植物有4600种,占全国的15%,其中海南特有种600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6种,国家二、三级保护42种;陆栖脊椎动物有566种,其中两栖类有37种,占全国的18.8%;爬行类104种,占全国的33%;鸟类349种,占全国的30.7%;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其中21种为海南特有种;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2种,省级保护动物32种.
资料三:我省森林总面积1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5%,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我省将继续加强林业建设,增加碳汇能力.将二氧化碳储存于生物碳库是建设海南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积极有效途径.通过实施热带雨林等天然林、沿海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增强海南林区作为碳库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
资料四:我省有着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可发展生物物质能源;有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可发展清洁能源;还有发展潜能无穷的海洋.目前,6万吨生物柴油、东方风??电、海口光伏发电等项目正抓紧建设.
(1)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海南岛的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等林区的植被类型属于 ______ .根据资料二,说明其显著的特征是 ______ .根据资料三,说明其主要功能优势是 ______ .
(?2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省不仅有“绿色王国”之美誉,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从资料一和资料四可知,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我省风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 ______ 项目建设;阳光充足,有利于开发 ______ 项目建设.
(3)走进“低碳生活”,你的行动是 ______ .
29.???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同建森林通化,共享碧水蓝天。通化市委、市政府已于2014年向全市居民发出总动员,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植树绿化,携手共建森林城市。通化市外国语学校积极参与,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
资料一、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生活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生活中,有人植树,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这些低碳生活的实践,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思,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资料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______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2)低碳生活对于环境保护有什么意义?
(3)低碳生活人人有责,倡导低碳生活,你能做些什么?
第十四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答案】
1.??C???????2.??C???????3.??C???????4.??C???????5.??D???????
6.??C???????7.??B???????8.??D???????9.??D???????10.??B???????
11.??D???????12.??D???????13.??D???????14.??C???????15.??D???????
16.??C???????17.??B???????18.??B???????19.??C???????20.??C???????
21.??√???????22.??×???????23.??√???????24.??√???????25.??√???????
26.??×???????27.??√???????
28.??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丰富;碳~氧平衡能力强;风电;太阳能光伏;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29.??二氧化碳???????
【解析】
1.??
解:我国东北降水多,有足够的水供给植物生长,所以东北能够生长茂密的森林,因此东北地区主要是森林(针叶林)。西双版纳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以热带雨林为主。
故选:C。
西双版纳的植被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针阔叶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草丛几个类型。
本题考查的是西双版纳的主要植被类型。
2.??
解:A、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能保护植物等各种生物,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B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环境,净化了空气,有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故BD不符合题意。
C、围湖造田、开垦草原等,其结果是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关键是知道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对环境的危害。
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环境问题是考试中常出现的热点,了解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对应的防治措施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
解:A、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会污染水资源,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过量使用化肥,会污染土壤,因此要合理使用农家肥和化肥。故B正确;
C、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直接导致大量树木及森林的砍筏,破坏生态平衡。故C错误;
D、焚烧秸秆,产生大量的粉尘,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保护环境。因此禁止焚烧秸秆。故D正确;
故选:C。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种重大问题之一,已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该部分知识是历年中考热点,学习时要注意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措施、变害为利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等知识,并且要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相关生活情景和热点新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
解:A.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有利于环境保护,A不符合题意;
B、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工厂直接排放烟雾,会污染大气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C符合题意;
D、提倡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性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环保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防止环境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等,根据是否能达到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环境污染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明确环境污染的源头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
解:A、种植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可以净化空气,利于环保,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A不符合题意;
B、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B不符合题意;
C、共享单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C不符合题意;
D、占道经营脏乱差,导致交通拥堵,影响出行安全,不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注重环保和节能。选项中只要是符合环保和节能的就是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的,否则不是。
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6.??
解: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肺泡里的PM2.5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需要经过2层细胞,错误。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错误。
C、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正确。
D、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诱发呼吸系统疾病,错误。
故选:C。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吸入PM2.5对人体,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7.??
解: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因此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的形式和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大气中的形式都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故选:B。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所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往返的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而碳在生物群落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物质循环的特点。
8.??
解:A、同学问候发电子贺卡代替互赠纸质贺卡,减少了纸张的浪费,少用一张纸,少伐一棵树,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符合“低碳”生活,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B、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可减少使用不易降解的塑料袋,能减少白色污染”,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C、使用环保书袋,易降解,可减少使用不易降解的塑料袋,能减少白色污染”,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D、废旧电池含很多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不能随意扔,对于这种固体废弃物要注意回收利用,以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D。
为了保护生物圈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可以结合“低碳生活”、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回收等方面来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思考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废电池的危害及处理以及保护环境的其它措施,注意答题的灵活性。
9.??
解:A、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正确。
B、发生骨折时,不要随意移动位置,应及时用夹板固定患处,夹板长度应长过骨折部位上下两端的关节,以防错位,正确。
C、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将患者快速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后进行人工呼吸,正确。
D、脉出血时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错误。
故选:D。
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掌握急救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
解:A、在雾霾天气外出时应戴上口罩,防止污染物由口、鼻进入肺,A正确;
B、合理营养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而用喝奶饮料、可乐代替喝水,饮料中含有许多添加剂,有的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所以不能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全面,容易缺乏某种营养。所以需要调整,B错误;
C、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和老师、亲友聊聊天,倾诉一下,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C正确;
D、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因此 在购买食物时,我会关注是否含有添加剂、保质期、生产日期等内容,D正确。
故选:B。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2)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3)坚持体育锻炼;(4)不吸烟、不喝酒。(5)珍爱生命,拒绝毒品。(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1.??
解:A、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
B、办公文件电子化,符合“低碳理念”,B不符合题意;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符合“低碳理念”,C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增大能量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2.??
解: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终年高温多雨,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植物四季长青都能生长全年都有植物开花,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动、植物种类丰富。
故选:D。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具有的特点。
13.??
解: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1)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2)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3)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4)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5)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6)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解答时可以从植被的概念、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4.??
解: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是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起来的。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但不属于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此外,植树造林能清除完全污染。植树造林还能减少噪音,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的场所。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粘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大部分绿色植物没有杀虫的功能。
故选:C。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④吸尘、杀菌作用等,据此解答。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可结合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掌握。
15.??
解:A、随着人口激增,人类的活动已使地球受到严重损害,如物种大量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等。正确;
B、人类已经意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做了大量工作,如治理水和大气污染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正确;
C、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正确;
D、通过保护生物圈的活动的开展,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环境问题依然存在,还需人类的长期努力,而不是已经解决,错误。
故选: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人类的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如乱砍乱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植物入侵等。
该考点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16.??
解:A、“三北”防护林工程,可增加树木种植,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B、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可增加树木种植,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C、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沙化,加重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理念;
D、退耕还林,可增加树木种植,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主人翁意识。
17.??
解: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亚硫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酸雨的形成。解答时可以从酸雨的形成原因方面来分析。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是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18.??
解:A、旅行自带洗漱用具,节约能源,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一次性筷子和纸杯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不利于保护环境,B错误;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够重复利用生活垃圾,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C正确;
D、塑料袋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B。
“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9.??
解:①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所以绿化校园的环境,可以起到保持空气清新的作用,①正确;
②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可使教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利于呼吸,②正确;
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教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利于呼吸,③正确;
④关闭门窗防止灰尘进入,外界的新鲜空气无法进入,教室内的一些有害气体或是粉尘无法散发到室外,会影响教室内的空气质量,④错误;
⑤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⑤错误;
⑥咳嗽同学戴口罩,有利于保护其他同学,保护环境,⑥正确。
故选:C。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燃料的燃烧以及其它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尘埃等。另外,室内的空气污染的程度并不亚于室外,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室内的空气污染有关。
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0.??
解:A、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A错误;
B、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与水等反应生成硝酸。则通常人们所说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与硝酸。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使土壤酸化,会影响人的健康,B错误;
C、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C正确;
D、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会因为外来物种没有天敌,造成本地物种遭到破坏和减少,D错误。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1.??
解: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垃圾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质,还有一些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所以要对垃圾分类放置,以便分类处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环境污染.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2.??
解:呼吸作用的增加不是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是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含碳化合物的大量燃烧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23.??
解:控制机动车数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保护了环境,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
控制机动车数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保护了环境.
熟记空气污染物,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净化我们的空气而出力.
24.??
解:房屋装修或者购置大量新家具后,装修或是装饰材料内往往含有有害气体。例如,人造材料、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以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还有如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所以房屋装修后要过一段时间后在搬进去住为好,让装修材料中的有机化合物扩散,防止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房屋装修后要首先开窗通风,要过一段时间等有害气体散发尽了,再搬进去住比较好。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质量影响身体的健康,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燃料的燃烧以及其它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尘埃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5.??
解: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故答案为:√
此题是关于计划生育知识的判断题,据此答题.
计划生育具体要求的内容在考试中时常出现,要注意掌握.明确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6.??
解:酸雨主要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罪魁祸首是煤、石油大量燃烧生成的酸性气体,是大气污染的结果.
故答案为:×.
根据酸雨的形成分析判断.
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使土壤酸化,使水体显酸性等.
27.??
解: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故答案为:√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世界上有70多亿人,分别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人口的概况,牢记我国人口数量是答题关键.
28.??
解:(1)、发现资料可知,海南岛的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等林区,终年高温,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典型的热带雨林类型.根据资料二,说明其显著的特征是动植物种类丰富.根据资料三,可知,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能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说明其主要功能优势是碳~氧平衡能力强.
(2)、从资料一和资料四可知,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我省风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风电项目建设;阳光充足,有利于开发太阳能光伏项目建设.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故答案为:(1)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丰富
(2)风电;太阳能光伏
(3)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此题是一个资料分析题,涉及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其调节能力、清洁能源、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分析资料解答.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9.??
解:(1)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
(2)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点滴小事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出行少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减少用电;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速度;(言之合理即可)
(3)植树、节电、节气等。(合理即可)
(1)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产生温室效应。
导低碳生活,人人有责,我们一定要付诸于行动,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