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一、选择题
1.???按体积计算,人体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 0.03%,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 4%.呼出气体中多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A.?鼻腔?????????????????????????B.?气管?????????????????????????C.?肺泡?????????????????????????D.?细胞
2.???下列关于人体的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在肺泡处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组织细胞
???如图两幅曲线图表示某同学在跳绳和平静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曲线A呼吸深度比曲线B要深?????????????????????????
B.?曲线B表示平静状态?????????????????????????
C.?曲线B呼吸频率比曲线A慢?????????????????????????
D.?曲线A呼吸频率较慢
4.???5月2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2020年第2号预警。近期,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分别发生多起学生溺水事件,多名学生溺亡。溺水已成为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5.???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呛着,原因是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B.?鼻腔?????????????????????????C.?喉?????????????????????????D.?咽
6.???下列“实验方法”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
A.?用澄清的石灰水探究呼吸作用,可知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滴加生理盐水制作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可维持细胞形态
C.?为探究心脏中的血液流向,将水通入肺静脉中,发现水从主动脉中流出
D.?“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实验结果均超过标准值很多,原因是材料燃烧不充分
???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某同学在甲、乙两种情况下的产热统计图,请据图判断两种情况所处的状态( )
?甲是安静状态,乙是运动状态?????????????????????????
B.?甲、乙都是安静状态?????????????????????????
C.?甲是运动状态,乙是安静状态?????????????????????????
D.?甲、乙是运动状态
8.???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是为了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D.?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9.???截止到2020年5月,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的肺炎已经造成了全球500多万人感染。该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感染肺部的顺序是( )
①鼻
②支气管
③喉
④咽
⑤气管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③⑤②?????????????????????????
C.?①③②⑤④?????????????????????????D.?①⑤③②④
10.???人在平静呼吸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主要是( )
A.?胸部的肌肉和膈肌?????????????????????????B.?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C.?肋骨间的肌肉和胸部的肌肉?????????????????????????D.?背部的肌肉和膈肌
1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 )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B.?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有利于食糜的形成
C.?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
D.?小肠壁内表面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12.???在餐厅就餐时,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食不言,寝不语”,其中的原因是( )
A.?影响唾液分泌?????????????????????????B.?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C.?容易咬到舌头?????????????????????????D.?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13.???以下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
B.?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C.?外界气体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D.?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14.???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明显减少的成分是( )
A.?氮气?????????????????????????B.?氧气?????????????????????????
C.?水?????????????????????????D.?二氧化碳
1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空气进入肺的过程: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吸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C.?吸气后,导致我们的胸廓扩大??????????????????
D.?我们吸入的氧气会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图甲①、②、③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图乙是三种血管的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的平均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表示小动脉?????????????????????????B.?②中的氧含量逐渐增加?????????????????????????
C.?②血管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D.?③血管内流着静脉血
17.???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B.?肺泡壁很薄,这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C.?流经肺部的血液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时多
18.???肺的功能单位是( )
A.?气管?????????????????????????B.?肺泡?????????????????????????
C.?毛细血管?????????????????????????D.?支气管
19.???以下关于发生在人体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能温暖、清洁和湿润吸入人体的气体
B.?肋骨间的肌肉和膈收缩,胸腔容积变大,肺扩张,完成吸气
C.?肺泡中的氧气至少要穿过三层细胞,才能进入到红细胞内
D.?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0.???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B.?肺泡的壁很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泡数量很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D.?我们吐出的痰是在肺部形成的
二、判断题
21.???人吸气时,膈肌舒张,位置上升。______(判断对错)
22.???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杀死细菌______(判断对错)
23.???人的鼻腔对空气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______(判断对错)
24.???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这些二氧化碳产生于血液。______(判断对错)
25.???咽喉是空气与食物的共同通道,是人体重要的器官。______(判断对错)
26.???我们说话时声带处于拉紧状态,会厌软骨没有盖住喉口。______(判断对错)
27.???肺活量指肺的总容量,反映一个人的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______(判断对错)
28.???动物运动时体温升高,是ATP大量释放热能造成的 ______ .(判断对错)
29.???痰是气管分泌的黏液和黏液粘住的灰尘、细菌等。______.(判断对错)
30.???用最大的力呼气,也无法把肺泡和呼吸道中的气体全部排出体外. ______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31.???分析教科书图3-67的数据可知,将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进行比较,明显减少的是______,明显增加的是______,基本不变的是______。
32.???人体的吸气和呼气是依靠______和______的活动而实现的。当膈肌______,横膈变得______(填“扁平”或“拱形”),同时______肌收缩,______肌舒张,肋骨向______移升,胸腔体积变______,胸腔内气压______于外界大气压,人就吸气了。反之,人就可以呼气了。
33.???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______扩散到细胞中,同时细胞里的______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含氧少的______。
34.???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______扩散到肺泡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肺泡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就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
35.???呼吸时,吸入气中氧的含量比呼出气中氧的含量______;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
36.???呼气时,你的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引起胸腔体积______,肺也随之______。肺内含较多______的气体被排出体外。
37.???吸气时,你的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导致胸廓体积______,肺随之______,外界的新鲜空气从呼吸道进入______。
四、简答题
38.???如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如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黏摸可以分泌黏液,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__和______。
(2)图乙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充到[5]端后,______增多,______减少。
(3)在人体内,图乙中的气体a浓度最大的地方是______。
(4)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由长期吸入粉尘(灰尘),并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患者因肺泡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导致______(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字母填写,多选)过程受阻,使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PM2.5污染程度进一步升高。 雾霾不仅对城市的运行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危害到人体的呼吸系统,从而使人体的健康也受到威胁。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呼吸系统包括______和______两部分,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是人体与外界进行______的重要场所。
(2)出现雾霾天气时,尽管图中的1______对吸入的气体有过滤、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我们还是最好戴口罩出门。
(3)近几年,雾霾问题日趋严重。下列做法会加重雾霾的是______。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绿色出行
C.使用太阳能发电
D.焚烧作物秸秆
五、资料分析题
40.???请认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②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膜
③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④当沙尘暴发生时,人们往往要戴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在一些存在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
⑤人体内的温度一般恒定在37.5°C左右,但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定.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______ 和肺组成. ______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当沙尘暴发生时,人们往往要戴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在一些存在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______ ,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答案】
1.??D???????2.??A???????3.??D???????4.??A???????5.??D???????
6.??C???????7.??A???????8.??C???????9.??B???????10.??B???????
11.??C???????12.??D???????13.??C???????14.??B???????15.??D???????
16.??D???????17.??D???????18.??B???????19.??C???????20.??D???????
21.??×???????22.??×???????23.??√???????24.??×???????25.??×???????
26.??√???????27.??×???????28.??√???????29.??√???????30.??√???????
31.??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氮气???????
32.??膈肌? 肋间肌? 收缩? 扁平? 肋间外? 肋间内? 上向外? 大? 低???????
33.??氧气? 二氧化碳? 静脉血???????
34.??二氧化碳? 动脉血???????
35.??高? 高???????
36.??缩小? 回缩? 二氧化碳???????
37.??扩大? 扩张? 肺内???????
38.??1? 肺? 清洁? 湿润? 氧气?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ac???????
39.??呼吸道? 肺? 肺? 气体交换? 鼻腔? D???????
40.??呼吸道;肺;清洁;温暖;湿润;有限???????
【解析】
1.??
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
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
故选:D。
本题考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最终来源,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在氧气参与下,在线粒体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
2.??
解:A、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为16%,因此人体吸入的气体不全是氧气,错误;
B、吸入空气中的水含量为0.07%,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为1.1%,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含量明显增加,正确;
C、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正确;
D、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正确。
故选:A。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收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解:A、曲线A呼吸深度比曲线B要浅,A错误;
B、曲线A是平静时的呼吸状态,B错误;
C、曲线A的呼吸频率比曲线B慢,C错误;
D、从曲线A可以看出,呼吸深度不大,呼吸频率较慢,是平静状态下的呼吸状况,D正确。
故选:D。
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A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4.??
解: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故选:A。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气体交换,据此解答。
关于呼吸的四个过程是考察的难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5.??
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故选: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6.??
解:A、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
B、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加清水的目的是保护植物细胞的原有形态。B错误;
C、将水从肺静脉灌入,水在心脏内的流动路线是:水→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因此水从主动脉流出。 C正确。
D、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若几次测得的实验结果均超过标准值很多,可能与计算错误,读数错误,称量方法错误等均有关,而材料燃烧不充分一般会使测量值偏小。D错误。
故选:C。
1、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原形。
2、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3、“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由于计算错误,读数错误,称量方法错误、食物燃烧不充分或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等等,实验所测得的某种食物能量与某种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存在差别。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对方法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作出合理的解释。
7.??
解:人体各组织器官在代谢过程中都能产生热,但是肝脏和骨骼肌是最主要的产热器官,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占总热量的90%,剧烈运动时产的热量比安静安时高10~15倍,骨骼肌颤抖就能使体内热量增加。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皮肤散热的方式有辐射、对流、蒸发等过程。比较甲乙两图示可知:甲内脏产热量最高,乙肌肉产热量最高,因此,甲是安静状态,乙是运动状态。
故选:A。
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维持体温的恒定实质就是保持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体温调节的中枢控制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内部(核心)和外周(皮肤)温度感受器接收的温度信息被传到到的这个司令部,然后做出增加产热和散热的决策,并通过神经内分泌信号传递给相应的功能器官。
理解人体各组织器官在代谢过程中产热的不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解:A、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错误;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B错误;
C、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C正确;
D、呼吸道的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D错误。
故选:C。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熟记呼吸系统的组成即可,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功能是解题关键。
9.??
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人体的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几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据此可知,病毒通过呼吸道的顺序是:①鼻、④咽、③喉、⑤气管、②支气管。
故选:B。
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结构顺序,是基础题。
10.??
解: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骨之间的肌肉等呼吸肌。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选:B。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叫做呼吸肌,主要有肋间肌和膈肌。
11.??
解: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A正确;
B、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收缩时能引起胃蠕动,有利于食糜的形成,B正确;
C、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不可以把静脉血与动脉血分开,C错误;
D、人体小肠很长,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D正确。
故选:C。
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3、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
理解掌握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2.??
解: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因此,俗话讲“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有科学道理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解答即可。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
13.??
解: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A正确;
B、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数量多,总表面积大,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外界气体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错误;
D、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器官。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原理。
14.??
解: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即将呼出的气体同吸入的气体从“组成成分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如下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量的水蒸气,但是含量变化较小。因此,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明显减少的是氧气。
故选:B。
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一般采用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即有二氧化碳;
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15.??
解: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空气进入肺的过程: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错误;
BC、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BC错误;
D、吸气时,肺内气压降低,肺泡鼓起,气体进入肺泡。肺泡中氧的浓度高于周围血液,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完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温暖和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6.??
解:判断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方法: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为毛细血管;动脉与静脉之间相连的最细小血管是毛细血管。根据血流的方向,血管由总到分支是动脉,由分支到总为静脉。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
从图乙可知:①血管中流静脉血,因为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③血管中流动脉血,因为氧气含量丰富,二氧化碳含量较少。由此可以推断:①血管是肺动脉、流着静脉血,③血管是肺静脉、流着动脉血,则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可见D错误。
故选:D。
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此题考查了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17.??
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
B、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B正确;
C、血液流经肺泡时,发生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C正确;
D、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D不正确。
故选: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道的功能以及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8.??
解: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因此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同时,从肺的结构来看,肺泡又是肺的结构单位
故选:B。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是肺的功能和结构单位,理解肺是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19.??
解: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A正确;
B、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B正确;
C、肺泡中氧气进入红细胞,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5层细胞膜,C错误;
D、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D正确。
故选:C。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温暖和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0.??
解: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正确;
B、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B正确;
C、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数量很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C正确;
D、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的气管和支气管形成,D错误。
故选: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道的功能以及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21.??
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具体过程如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运动;呼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呼气运动。因此当吸气时,膈肌的活动情况是:膈肌收缩,隔顶下降,上下径增大。这样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气体被吸入。
故答案为:×
呼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引起肺扩张,使肺内气体压力减小,气体就进入肺;呼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引起肺收缩,使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就排出。
呼吸运动时膈肌 能收缩和舒张。
22.??
解:鼻腔是呼吸道的组成部分。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可见鼻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空气的作用。
故答案为:×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的功能。
23.??
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以减少对肺的刺激。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呼吸道的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保证气体畅通的结构;二、起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作用的结构。鼻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作用,这与其内部的鼻粘膜、鼻毛和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有关。
关键点:呼吸道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4.??
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
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了”,这些二氧化碳产生于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
(1)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2)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
25.??
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故“咽喉是空气与食物的共同通道,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器官,是食物进入消化道和气体进入肺的共同通道。
掌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26.??
解:说笑发声时,喉部的两条声带处于拉紧状态,当呼吸时,会厌软骨没有盖住喉口,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当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食道,故“我们说话时声带处于拉紧状态,会厌软骨没有盖住喉口”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呼吸道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掌握。
27.??
解: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指肺的最大通气量。 不是肺的最大容量。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呼出的气体量,经常锻炼能增加肺活量。
明确肺活量是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呼出的气体量。
28.??
解: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腺嘌呤的高能磷酸键断裂,ATP水解成ADP和游离磷酸团,并释放出能量,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因此,动物运动时体温升高,是ATP大量释放热能造成的.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能量的释放,据此回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9.??
解: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故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痰的形成过程。痰是气管和支气管上的黏膜腺细胞产生的黏液以及人体呼吸进入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病毒等,经人体咳嗽排出体外。
痰是气管和支气管上的黏膜腺细胞产生的黏液以及人体呼吸进入的有害物质,注意不要随地吐痰。
30.??
解:尽力吸气后在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叫做肺活量,肺活量并不等同于肺能容纳的气体的最大量,因为即使尽最大力气呼气,肺内和呼吸道内仍然存留一些气体不能呼出,这部分气体叫做余气量,即肺的总容量等于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
故答案为:√
解答该题要搞清以下几个问题:肺活量、余气量、肺的总容量.
此题考查的是肺的总容量的问题,肺活量并不等于肺的总容量.
31.??
解:人吸入的气体是空气,氧的含量比较丰富;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还换等过程,氧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并释放出能量。这样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氮气的含量不变。
故答案为: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氮气
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如下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吸入气体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人体的呼吸作用不断地消耗氧,致使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减少。
32.??
解: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人在平静状态下吸气时,除了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外(横膈变得扁平),肋间外肌也同时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这样,胸廊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这样,胸廊的容积就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膈肌;肋间肌;收缩;扁平;肋间外;肋间内;上向外;大;低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扩张或回缩,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气压差,从而使气体进入或排出肺。
33.??
解: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大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含量,而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大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故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因此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故答案为:氧气;二氧化碳;静脉血。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34.??
解: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周围包绕着丰富的[3]毛细血管,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动脉血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等。
35.??
解: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高;高.
下表是测得的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通过表格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也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在分析气体变化的数据时,除了搞清楚气体一变化外,一定要弄明白气体的含量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36.??
解;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缩小;回缩;二氧化碳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的实现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与外界之间存在压力差。
37.??
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
故答案为:扩大;? 扩张;肺内
此题考查的是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的过程中呼吸肌、胸廓容积肺内气压的变化。
38.??
解:(1)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如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黏膜可以分泌黏液,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和湿润。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所以氧气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液。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图乙中的气体a是二氧化碳。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血液?组织细胞,从肺泡经过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是氧气,所以氧气浓度最高的是肺泡;从组织细胞经过血液进入肺泡的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组织细胞处。
(4)尘肺是长期吸入粉尘的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疾病,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容易患的职业病。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肺泡弹性下降,导致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受阻,使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尚有喘息、咳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
故答案为:
(1)1肺;清洁;湿润;
(2)氧气;二氧化碳;
(3)组织细胞;
(4)a、c
图甲中的2是呼吸道,1是肺,3是膈肌。图乙4是肺动脉,5是肺静脉,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情况。
39.??
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1鼻腔,5咽,2喉,6气管,3支气管。7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1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都能够减少了对肺的刺激.
(3)A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沙尘暴天气,会减少雾霾的发生;B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雾霾的发生;C使用太阳能发电,会减少雾霾的发生;D焚烧作物秸秆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质,会增加雾霾的发生。故选D。
故答案为:(1)呼吸道;肺;肺;气体交换;
(2)鼻腔;
(3)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图中的1鼻腔,2喉,3支气管,4肺泡,5咽,6气管,7肺。
熟记呼吸系统的组成即可,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功能是解题关键.
40.??
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3)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都能够减少了对肺的刺激.鼻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作用.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故答案为:(1)呼吸道;肺;
(2)清洁;温暖;湿润;
(3)有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结构以及功能,是基础题.要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