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文档属性

名称 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3 17:57:28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写“绿”的古诗词名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枚《江南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这篇散文写于1924年,当时我国文坛仍涌动着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作者思想上仍洋溢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冲破封建藩篱、勇于探索进取的激情,因而文章写得清朗明快,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著追求融入到对秋水的描绘中。
2. 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1. 学习精彩优美的语言描写;
镶 踞 薄阴 几绺


liǔ
xiānɡ
明眸   善睐
móu
lài
穹   倏 皱缬 尘滓
qiónɡ

shū
xié
挹 掬 什刹 蕴蓄


shí chà
yùn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作者由远而近写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并重点描写了梅雨瀑的绿。
2.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思想的(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依次写了哪几处景致)?
绿
分写
总写
具体写绿
运用联想和想像写绿
比较写绿
奇异、醉人的绿
1.读分写“绿”的地方,从“她松松的皱缬着”到“但你却看不透她!”,分析对“水波”“水光”“水色”的描写。
2.仔细阅读课文——“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想像文中所描绘的意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本文重点是梅雨潭的绿,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第二段里不厌其烦地写梅雨瀑、梅雨亭?
写梅雨瀑的景观是为写“绿”作必要的铺垫。梅雨亭是作者审视整体景色的驻足点,写亭是为写瀑布服务的。就本文来说,作者讴歌赞美的是梅雨潭的绿,写梅雨瀑是为了用来突出“梅雨潭的绿”,以更充分地显示绿的“令人惊诧”。即以美的事物衬托更美的事物。
2.对梅雨潭的绿,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绿的哪些特点?
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她松松……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像涂了‘明油’一般;“宛然……碧玉”。表现了绿的光洁、明净、透明、润泽。
拟人:“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写出了绿的迷人可爱。
对比:绿杨太淡了,绿壁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波太暗了。写梅雨潭绿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想像和联想:“我若能……我若能……”。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有灵性。
3.作者描写梅雨潭的绿时,一开始称“绿”为“她”,后来又称为“你”。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作者抒发感情的需要,能够极为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4.作者为什么称梅雨潭的绿为“女儿绿”?
称为“女儿绿”是对前文描写的精妙的概括提炼。前文中,作者把绿比成少妇的裙幅,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又要将绿赠给轻盈的舞女,善歌的盲妹;后者还提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处处都和“女儿”关系密切,因而称“女儿绿”就成水到渠成之势了。
5.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对“绿”的由衷喜爱,那么,作者为什么如此热情地讴歌绿色呢?
绿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颜色。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6.“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请大家模仿这种假设的句型,抓住“绿”的特点,运用大胆的想像,写一两句赞美绿的话。
示例: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酿你以为酒;我将赠给那吟诗的高手,他必能诗兴大发了。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用你以为种;我将赠给那善良的农夫,他必能稼穑满园了。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制你以为裙,我将赠给那善良的山妹,她必能光彩照人了。
阅读《荷塘月色》,与《绿》进行比较,交流它们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