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5 18: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了解诗歌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3.欣赏诗歌中描写细节精彩的语句。
诗人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1.欣赏诗歌朗诵,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挂罥
沉塘坳
俄顷
布衾
广厦
大庇
突兀
一、读诗韵
1:听录音。
要求:(1)注意字音
(2)把握感情基调
(3)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2:大声朗诵诗歌。
挂罥(guà
juàn)
沉塘坳(chén
táng
ào)
俄顷(é
qǐng)
布衾(bù
qīn)
广厦(guǎng
shà)
大庇(dà
bì)
突兀(tū
wù)
一、读诗韵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一、读诗韵
3.请一位同学再读课文,请同学们说说本文是如何押韵的。
一、读诗韵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读诗韵
4.跟随老师再次朗读诗歌,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春望》,通过比较总结古体诗的诗歌形式特点,举例说明。
一、读诗韵
全诗并没有押同一个韵脚,比如:第一节五句韵脚是“ao”,第三节先押“e”韵,第三句开始又换“ye”韵。
一、读诗韵
本文属于“歌行体”,是古体诗的一种,诗歌的句式没有限制,可长可短;各个句子的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押韵较为随意,可以中途换韵;不讲求平仄和对仗。
一、读诗韵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这体现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1.请同学们用第一人称讲述这首诗所写内容。
二、会诗意
示例:
有一天,狂风暴雨骤然而至,我建的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南村一群顽皮的孩童看到我的茅草被风吹走,不但没有帮我送回,反而欺负我年老体弱,公然抱着茅草跑进竹林玩去了。夜里雨急,终日屋漏,房子不干,寒雨侵入,我久久难以入睡;心里想的不是我自己,却是天下苍生。什么时候有千万间宽阔的屋舍容纳天下的寒士,那么我即使此刻受冻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会诗意
2.诗歌分四节,每一节都是一幅作者匠心独运的图画,请为诗歌四个小节各命一个小标题,限定四个字,说说每一节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会诗意
示例:
疾风吹茅——痛惜
顽童偷茅——愤怒
秋雨漏屋——自怜
寄望广厦——无私
二、会诗意
3.结合上文分析,说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会诗意
明确:
表达了饱尝人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博大宽广的胸襟。
二、会诗意
1.细读诗歌,以“从
中我读到一位
的诗人”这样的句式谈谈你所感知的诗人形象。
三、知诗圣
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中的诗人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从“欺我老无力”我读到一位年老体弱的诗人,
从“自经丧乱少睡眠”我读到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再安史之乱后少睡眠,因为诗人一直为国事而担忧。
从“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等句我读到一位家境贫寒的诗人。
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读到了一位推己及人,不顾自身,关怀天下的诗人。
三、知诗圣
2.从同学们对诗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归结于两点:一是诗人自身的境况,另外是诗人对天下的担忧。这两点在文章的最后一节得到了高度统一,请同学们通过最后一节的解读谈谈你如何认识杜甫的伟大?
三、知诗圣
示例:
诗人记录自己生活的惨状,本意在借自己遭遇折射当时社会更多百姓的惨痛遭遇,再由此而担忧风雨飘摇的国家,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又甘愿舍己为人,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人格。
三、知诗圣
1.这首诗歌描写细节的语句非常精彩的,请举例加以赏析。
四、品诗味
示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环境描写为突出,比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是拟人手法,写出风声势之盛,威力之大,具有动态美,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烘托作者遭受风雨的痛惜。
四、品诗味
小结:
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已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作业
1.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预习《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