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1、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 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
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注: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4)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熟制 1.3 1.2-1.3 1.2或2.3 1.1 1.1 1.1
地 形
区 云 西双版纳
粤 雷州半岛
台 台湾南部
琼 海南全省 云贵 高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 平原 塔里木盆地
黄土高原
华北 平原 准噶尔盆地
内蒙古高原
东北 平原 漠河 青藏高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类型 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举例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区 大于 800 南方地区 森林 水田
半湿润区 400 —— 800 华北平原 森林、草原 旱地
半干旱区 200 —— 400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草原 河谷农业
干旱区 小于 200 西北地区 荒漠 绿洲农业
3、我国气候特点
(1)季风气候显著
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2)气候复杂多样
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
①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
②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
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5、多特殊天气
(1)寒潮:冬春季节, 北 多 南 少,地势 高 处少(青藏高原)。
(2)台风:夏秋季节,东南沿海五省一区(浙、闽、粤、桂 、台、琼)。
(3)沙尘暴:春季节,南方无。
(4)干旱:影响最大、分布最广、最为常见。
(5)旱灾:自然因素,西北最缺水;综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华北旱灾最严重。
(6)滑坡、泥石流:夏秋季节,西南山区。
(7)地震: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台湾)
随堂练习
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交通便捷。结合右图,回答1-2题
1、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B.盆地内部沙漠广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C.油气资源储量大 D.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2、图中交通、聚落的分布情况,出现这种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这些地方降水丰富 B.因冰雪融水,这些地方水源较充足
C.这些地方地形平坦 D.这些地方濒临海洋,对外交通发达
3、春节期间,南方广州市鲜花盛开,而我们青岛却是冰天雪地,这反映我国的气温特点( )
A.夏季普遍高温 B.冬季南北温差大
C.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D.季风气候显著
4、我国夏季最热、有“火洲”之称的地方是( )
A.重庆 B.武汉 C.南京 D.新疆吐鲁番
5、兴建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哪方面的问题( )
A.东部多西部少 B.年际变化大
C.季节分配不均匀 D.地区分布不均衡
6、华北平原所属的干湿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7、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分总趋势是(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8、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主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
A.半湿润和半干旱的界线 B.年平均气温0°C等值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 D.暖湿带与中温带界线
9、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 )
A.1000mm以上 B.800mm以上
C.400mm以上 D.400mm-800mm之间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年4月26日-27日的降水量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本次降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图示区域内,降水范围较广 B.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C.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D.降水主要来自台风
11、下列对图示区域农业生产及其生产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均不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C.耕地以水田为主 D.作物熟制都是一年三熟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A线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此处
13、图中B线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此处
14、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复杂多样的影响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15、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叙述正确地是(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③雨热同期 ④降水只有东西差异没有南北差异
A.④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读四个边疆省区轮廓图,完成16-17题
16、以上省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季风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中国陆疆漫长,邻国众多,上述四省区中陆上邻国数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电视观众对《边疆行》中的四省区的印象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省区是① B.气候冷湿盛产小麦的省区是②
C.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③ D.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是④
读图“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根据雨带在Ⅰ、Ⅱ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0、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21、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 )
A.冬季风 B.东北风 C.夏季风 D.台风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右图回答22-23题
22、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23、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24、下列现象或事件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B.寒潮导致农作物遭冻害
C.地震导致房屋倒塌 D.一位游客吸烟,引发森林火灾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及材料,完成25-26题
25、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北部,海拔约一到两千米,曾是草木稀疏,黄沙漫天,三代林场人坚持不懈地造林,营造出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对塞罕坝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干旱地区 B.位于黄土高原
C.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D.位于东北平原
26、随着林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塞罕坝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是( )
①改变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②使当地可利用土地资源比重增加
③降低沙尘天气对北京等地的危害程度 ④使当地地形相对高度显著增大
⑤使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⑥使大量雨水渗入地下,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27、如图所示陆地临近海洋的地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示地区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易发展畜牧业 B.所示地区降水分布不均易发生旱涝灾害
C.所示地区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 D.所示地区降水少,只能发展畜牧业
28、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国各地普遍受到寒潮侵袭 B. 台风只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干旱灾害最为严重 D.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29、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强弱关系 B.冬季风的强弱关系
C.距海远近的不同 D.热力性质差异的大小
30、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这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台风 B.暴雨 C.冻害 D.沙尘
31、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气压和风向判断,这幅图反映的是影响我国的 (冬、夏)季风。
(2)①气流是 风,来自 洋, ②气流是 风,来自 洋。
(3)我们把受①和②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E 区,
而西北内陆受这种气流影响不够明显,称为F 区,
E区内降水较 ,而F区降水较 。
(4)E区和F区的大致界线是 、阴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2、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气候特点,它们的字母代号与图中相对应数字是:b ,c 。
(2)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夏季气温分布规律是 。
(3)从图中得出,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 。
构成b,c两处降水量差别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和其他三地相比,d地夏季气温明显偏低,主要影响因素 。
参考答案
1-5:DBBDD 6-10:BACBD 11-15:CABCC 16-20:BCDBC 21-25:CBCDC 26-30:BADCC
31题:(1)夏
(2)东南 太平 西南 印度
(3)季风 非季风 多 少
(4)大兴安岭 贺兰山
32题:(1)① ④
(2)南北温差大,南热北冷 纬度因素 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气温最低
(3)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海陆因素
(4)地形地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