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1温度
温标(第一课时)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知道摄氏温标,了解华氏温标
3、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4、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活动:
在室温下用手触摸铁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感觉
铁块
最凉,
泡沫塑料块
最暖,它们的温度是
相同的
;将两手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一起浸入同一盆温水中,两个手的感觉是
冷热不同,但温水的温度是
相同的
。由此可知,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
不准确的
。
课堂导学一:温度
温标(阅读课本P30-P31,完成下列问题)
物理学里,引入
温度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测量温度的标准叫
温标
。目前常用的温标是
摄氏温标,它是瑞典科学家
摄耳希斯
提出的,它的单位是
摄氏度,符号
℃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37℃
。美国等一些国家还使用
华氏
温标,它是德国人
华伦海特提出的,其单位是
华氏度用符号°F
表示。
摄氏温标规定,在
标准大气压
下,
冰水混合物
温度为0℃,
沸水
的温度为100℃;将0℃和100℃之间
100等分
;
每一份
表示1摄氏度。这种分度法还可以扩展到100℃以上和0℃以下。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以达-20℃,读作
负二十摄氏度或
零下二十摄氏度
自然界的低温极限是
-273.15℃。
华氏温标规定,在
标准大气压
下,
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为32°F,
沸水的温度
为212°F;中间有180等分,
每一份
表示1华氏度。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是F=
32+9t/5
。
课堂导学二:温度计(观察温度计,阅读课本P31-P34,完成下列问题)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所用液体可以是
水银
、酒精或煤油。用水银制成的温度计
不能
测量北极极寒气温;用酒精制成的温度计
不能
测量沸水的温度。
观察给出的两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温度计的主要构造是盛有液体的
玻璃泡
和内径均匀的密封
玻璃管
组成。当液体受热膨胀时,它的体积会随温度的升高而
膨胀
,温度升高,液体膨胀沿
玻璃管上升
;温度下降,液体收缩液柱下降。所以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两支温度计的量度范围分别是
-10—102℃、
-2—204℃
,最小分度值分别为
1℃
、
2℃
,根据观察可判断所用液体分别是
煤油
、
水银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观察它的
量程
和
最小分度值;估计所测温度的高低和实际需要选择
量程
和
最小分度值
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
玻璃泡
要与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
,且
玻璃泡
不要碰到容器的
侧壁
或
底部
;读数时,温度计
不能离开
被测物体,且眼睛的视线应与
温度计垂直且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
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
体温计(或
医用温度计),它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的
玻璃泡
和
玻璃管
之间有一个
弯曲的细管
,它离开人体后,水银受冷收缩会在
细弯管处
断开,其中的水银就不会流回
玻璃泡内,所以它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温度计根据能否保持记录的温度数值,可以分
最高温度计和
最低温度计;体温计是一种
最高温度计。另外根据材料和制作原理不同,还有
金属温度计
和
红外温度计、
热敏温度计
、
热电偶温度计
、
电阻温度计
、
温差电偶温度计
等。
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
伽利略
发明的,它是根据
气体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电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装置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目前最小的温度计是利用
碳纳米管
研制出的一种微型温度计,它可以测量50-500℃
之间的温度,预计它会在微观环境中有重要应用。
练习:1、摄氏温度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
冰水混合物
为0℃。
如右图温度计,量程是
-30—120
℃
,分度值是_2℃_,现在表示的温度是_28℃。它是
煤油
温度计(选填“酒精”或“煤油”)
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C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D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D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20℃的正确读法是(
D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甲、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均为38.0
℃,若没有将水银往下甩,就去测量两位就医者的体温,甲体温计测得的示数为38.0
℃,乙体温计测量得到的读数是38.5℃,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C
)
甲、乙均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B.甲、乙均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C.甲体温计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D.乙体温计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课题:5.1温度
温标(第二课时)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知道物体由分子构成和分子的热运动
3.知道扩散现象及影响因素4.知道分子间有间隙且有作用引力和斥力
复习:
物理学里,引入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它的工作原理是
。目前常用的温标是
,规定,在
下,
温度为0℃,
的温度为100℃;将0℃和100℃之间
;
表示1摄氏度。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读作:
。
导入:
自然界的低温极限是
。为什么物体的温度有高低?为什么会有低温极限?
课堂导学三:分子动理论(阅读课本P34-P35,完成下列问题)
物体是由
组成的。一切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一个分子的大小,只相当于一个直径为
米的球形。一滴水大约含
个水分子,全世界人每秒数一个要数大约一万多年。
不停地做
。
现象可以说明
。两种物质的
彼此进入对方直到两种物质均匀分布的现象就是
现象。如,打开香水瓶,不久会闻到香水味,就是由于香水的
到空气中,然后进入人的鼻腔所引起的,这是气体间的
现象。
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清水都会变色直到
。这是液体间的
现象。堆放煤的地面或靠在一起的墙面会变
,说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
。
现象是看得见的,但
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
夏天更容易闻到空气中异味,墨水滴进热水里比滴进冷水里
快,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夏天比冬天更容易混在一起,这些现象都说明
越高,
发生越快。同时表明
越高,组成物质的
运动越快。所以工厂常常用
的方法使碳分子或硫分子快速进入到钢件表层,以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观看扩散录像(扩散现象实验演示)
总之,组成物体的
在
,且物体的
越高,
就越剧烈。正因为
跟物体的
有关,所以通常把
的这种运动叫做
。这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肉眼看不到。
自然界的低温极限是
运动的温度,只能
,不能
。
4、
间存在
。扩散现象表明,
。既然
在运动,那么组成固体或液体的
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集在一起保持一定的
呢。当拉伸或断开固体时,需要施加
,说明分子间存在
阻碍分子间的
增大,当压缩固体或液体时,也需要施加
,说明分子间存在
阻碍分子间的
减小,所以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
。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间的
,
和
都很
,可以不用考虑,所以气体分子能够到处移动,充满整个可以到达的空间。以上现象也可以说明分子间
间隙。
观看分子间作用力录像(分子间的作用力)
5、除了常用温标
和
外,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提出的
,它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规定在
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它与摄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因此自然界的低温极限用该温标表示是
,是
的温度。
练习: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间发生,也可以在
中发生,还能够在
中发生。
3、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可以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中大量分子的热运动
。
4、半杯水和半杯酒精混合,结果体积不到一杯是因为
。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6、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7、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8、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
A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课题:5.1温度
温标(第一课时)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知道摄氏温标,了解华氏温标
3、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4、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活动:
在室温下用手触摸铁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感觉
最凉,
最暖,它们的温度是
;将两手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一起浸入同一盆温水中,两个手的感觉是
,但温水的温度是
。由此可知,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
。
课堂导学一:温度
温标(阅读课本P30-P31,完成下列问题)
物理学里,引入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测量温度的标准叫
。目前常用的温标是
,它是瑞典科学家
提出的,它的单位是
,符号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美国等一些国家还使用
温标,它是德国人
提出的,其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摄氏温标规定,在
下,
温度为0℃,
的温度为100℃;将0℃和100℃之间
;
表示1摄氏度。这种分度法还可以扩展到100℃以上和0℃以下。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以达-20℃,读作
或
自然界的低温极限是
。
华氏温标规定,在
下,
温度为32°F,
为212°F;中间有180等分,
表示1华氏度。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是F=
。
课堂导学二:温度计(观察温度计,阅读课本P31-P34,完成下列问题)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所用液体可以是
、酒精或煤油。用水银制成的温度计
测量北极极寒气温;用酒精制成的温度计
测量沸水的温度。
观察给出的两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温度计的主要构造是盛有液体的
和内径均匀的密封
组成。当液体受热膨胀时,它的体积会随温度的升高而
,温度升高,液体膨胀沿
;温度下降,液体收缩液柱下降。所以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两支温度计的量度范围分别是
、
,最小分度值分别为
、
,根据观察可判断所用液体分别是
、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观察它的
和
;估计所测温度的高低和实际需要选择
和
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
要与被测物体
,且
不要碰到容器的
或
;读数时,温度计
被测物体,且眼睛的视线应与
。
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
(或
),它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的
和
之间有一个
,它离开人体后,水银受冷收缩会在
断开,其中的水银就不会流回
内,所以它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温度计根据能否保持记录的温度数值,可以分
和
;体温计是一种
。另外根据材料和制作原理不同,还有
和
、
、
、
、
等。
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
发明的,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电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装置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目前最小的温度计是利用
研制出的一种微型温度计,它可以测量
之间的温度,预计它会在微观环境中有重要应用。
练习:1、摄氏温度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
为0℃。
如右图温度计,量程是
,分度值是_____,现在表示的温度是_______。它是
温度计(选填“酒精”或“煤油”)
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甲、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均为38.0
℃,若没有将水银往下甩,就去测量两位就医者的体温,甲体温计测得的示数为38.0
℃,乙体温计测量得到的读数是38.5℃,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甲、乙均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B.甲、乙均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C.甲体温计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D.乙体温计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课题:5.1温度
温标(第二课时)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知道物体由分子构成和分子的热运动
3.知道扩散现象及影响因素4.知道分子间有间隙且有作用引力和斥力
复习:
物理学里,引入
温度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温度计
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它的工作原理是
液体热胀冷缩
。目前常用的温标是
摄氏温标
,规定,在
标准大气压
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
的温度为100℃;将0℃和100℃之间
等分100份
;
每一份表示1摄氏度。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37℃
。,读作:
三十七摄氏度
。
导入:
自然界的低温极限是
-273.15℃
。为什么物体的温度有高低?为什么会有低温极限?
课堂导学三:分子动理论(阅读课本P34-P35,完成下列问题)
物体是由
分子
组成的。一切物体都是由
大量分子
组成的,一个分子的大小,只相当于一个直径为
10-10
米的球形。一滴水大约含
1.67×1021个水分子,全世界人每秒数一个要数大约一万多年。
分子
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
。
扩散
现象可以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两种物质的
分子
彼此进入对方直到两种物质均匀分布的现象就是
扩散
现象。如,打开香水瓶,不久会闻到香水味,就是由于香水的
分子扩散
到空气中,然后进入人的鼻腔所引起的,这是气体间的
扩散
现象。
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清水都会变色直到
均匀
。这是液体间的扩散
现象。堆放煤的地面或靠在一起的墙面会变
黑,说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
扩散现象
。
扩散
现象是看得见的,但
分子
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
夏天更容易闻到空气中异味,墨水滴进热水里比滴进冷水里
扩散
快,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夏天比冬天更容易混在一起,这些现象都说明
温度
越高,
扩散现象
发生越快。同时表明
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
分子
运动越快。所以工厂常常用
升高温度
的方法使碳分子或硫分子快速进入到钢件表层,以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观看扩散录像(扩散现象实验演示)
总之,组成物体的
分子
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且物体的
温度越高,
就越剧烈。正因为
分子运动的快慢
跟物体的
温度
有关,所以通常把
分子
的这种运动叫做
分子热运动
。这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肉眼看不到。
自然界的低温极限是
-273.15℃
运动的温度,只能
减慢
,不能
停止。
4、
分子
间存在
相互作用力
。扩散现象表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既然
在运动,那么组成固体或液体的
分子
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集在一起保持一定的
体积
呢。当拉伸或断开固体时,需要施加
力
,说明分子间存在
相互作用的引力
阻碍分子间的
间距
增大,当压缩固体或液体时,也需要施加
力
,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阻碍分子间的
间距减小,所以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
斥力。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间的
间距很大,
引力和
斥力都很
小,可以不用考虑,所以气体分子能够到处移动,充满整个可以到达的空间。以上现象也可以说明分子间
有
间隙。
观看分子间作用力录像(分子间的作用力)
5、除了常用温标
摄氏温标
和
华氏温标
外,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开尔文
提出的
热力学温标,它的单位是开尔文
,简称
开,符号
K
,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规定在
标准大气压
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273.15℃
,它与摄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T=273.15+t
。因此自然界的低温极限用该温标表示是
0K
,是
分子停止运动
的温度。
练习: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扩散现象
。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气体
间发生,也可以在
液体
中发生,还能够在
固体中发生。
3、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可以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中大量分子的热运动
越剧烈
。
4、半杯水和半杯酒精混合,结果体积不到一杯是因为
分子间有空隙
。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C
)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6、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
)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7、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D
)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8、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B
)
A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