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湘教版
初中地理
学习目标
1.掌握秦岭和淮河的位置,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及居民生产和生活习惯。
3.阅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记住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界线。
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
性,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
性。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主要有
、
和
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3.在中国地图上,按照
、
和
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
、
和
。
自主学习检测
相似
差异
自然环境
地理景观
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导入
“南方北方过冬天!”
导入
南北方冬天差异大!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线
1.读图,指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在哪里?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秦
岭
淮
河
活
动
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1)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走向有什么特点?
(2)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
秦岭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
甘肃、陕西、河南、
安徽、江苏
甘
肃
陕
西
河南
安
徽
江苏
阅读
秦岭和淮河
1.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是
水系与
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
,南侧是狭窄的
。
2.为什么秦岭成为我国东部南北方的分界线?
黄河
长江
关中平原
汉水谷地
阅
读
秦岭和淮河
看视频,回答问题。
2.为什么秦岭成为我国东部南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冬季阻挡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南下,
夏季阻挡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北上,因此秦岭南北的气温和降水有较大差异。
活
动
一、秦岭—淮河线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请解释两地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吗?
冬季风
秦岭阻挡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南下,因此秦岭南侧比北侧气温高。
阅
读
秦岭和淮河
3.淮河发源于河南省的
,向东流经
,注入江苏省的
湖,然后大部分河水向南经高邮湖注入
,还有一部分流经
注入
海
4.为什么历史上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
桐柏山
安徽省
洪泽
长江
苏北灌溉总渠
黄
淮河原为独流入海的河流,因黄河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线
2.读图,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0°C
0°C以下
0°C以上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月
℃经过的地方。
以
的河流有结冰期,以
的河流无结冰期。
0
北
南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线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0°C
0°C以下
0°C以上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与
的分界线。
暖温带
亚热带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暖温带
亚热带
2.读图,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湿润地区
半
湿
润
区
地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毫米年降水量经过的地方。
是我国
与
的分界线。
800
湿润区
半湿润区
800毫米
2.读图,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与
的分界线。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暖温带
亚热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读图,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南北熟制
以北
;
以南
。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暖温带
亚热带
一年两熟到三熟
2.读图,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湿润地区
半
湿
润
区
地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与
的分界线。
旱地
水田
小
麦
水
稻
2.读图,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线
柑橘
茶叶
油桐
苹果
柿
枣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2.读图,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线
民居屋顶
秦岭—淮河线
以南坡度
;
以北坡度
。
主要运输工具
秦岭—淮河线
以南
;
以北
。
大
小
船
马
车
2.读图,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新课小结
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0
℃
>0
℃
封冻
不封冻
<800毫米
>800毫米
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小麦、玉米
水稻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新课拓展
趣说“南”、“北”差异
1.耕地类型:南(
)北(
)
2.粮食作物:南(
)北(
)
3.糖料作物:南(
)北(
)
4.气候灾害:南(
)北(
)
5.交通运输:南(
)北(
)
6.饮食习惯:南(
)北(
)
7.
武术专长:南(
)北(
)
8.方言种类:南(
)北(
)
多
少
拳
腿
甜
咸
船
马
涝
旱
甘
甜
稻
麦
水
旱
A
B
C
新课教学
二、四大地理区域
秦岭
淮河
1.指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名称。
A.
;
B.
;
C.
。
2.“三条分界线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你认为可能参考哪些情况?
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
新课教学
美丽中国
请说出这些图片来自中国的哪些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新知拓展
1.议一议,确定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二、四大地理区域
活
动
气候(气温、降水)
活
动
二、四大地理区域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
水
400毫米
阅
读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读材料,说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两侧的差异。
东
南
部
分
西
北
部
分
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
农业
类型
明
显
不明显
雨热同期
稀少
农耕区
牧区
C
活
动
二、四大地理区域
3.议一议,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地形(地势)
1.读某山脉两侧苹果树与橘子树的对话。图中这条山脉最有可能是( )
A.
天山山脉
B.
大兴安岭
C.
秦岭
D.
南岭
课堂检测
C
图中的山脉和河流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河流的名称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塔里木河
D.
淮河
3.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B地正常年份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
A.
5℃
B.
﹣32℃
C.
﹣4℃
D.
16℃
课堂检测
D
A
4.秦岭-淮河作为重要地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大。下列地理界线中与该线大体一致的是(
)
①我国1月0℃等温线
?
②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课堂检测
D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中①、②、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线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
B.②线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C.③线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D.③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北段
课堂检测
C
③
②
①
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课堂检测
(1)写出序号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①__________地区;②__________地区
(2)下列说法符合区域③环境特征的是(
)
a.冬季河流结冰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年降雨量多于800毫米
d.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
A.ab
B.be
C.bd
D.cd
青藏
南方
A
(3)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以水田为主的是_______地。
②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检测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
课题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单元
五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掌握秦岭和淮河的位置,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及居民生产和生活习惯。3.阅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记住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界线。
重点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南北两侧的差异。
难点
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南北方冬天差异大!》师: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在哪里?
学生看图片,听故事,感受“南方北方过冬天的差别”
用《南北方冬天差异大!》导入,问题追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现实感。
讲授新课
一、秦岭—淮河线1.读图,指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在哪里?【过渡】秦岭—淮河线在哪里?有哪些特征?【活动】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1)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走向有什么特点?(2)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阅读】秦岭和淮河秦岭1.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是
水系与
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
,南侧是狭窄的
。2.看视频《秦岭》,回答:为什么秦岭成为我国东部南北方的分界线?【活动】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请解释两地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吗?淮河3.淮河发源于河南省的
,向东流经
,注入江苏省的
湖,然后大部分河水向南经高邮湖注入
,还有一部分流经
注入
海。4.为什么历史上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新课教学】2.读图,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1)气温与温度带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
℃经过的地方。
以
的河流有结冰期,以
的河流无结冰期。秦岭—淮河线是
与
的分界线。(2)降水与干湿地区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毫米年降水量经过的地方。
是我国
与
的分界线。(3)植被与农作物熟制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与
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以北熟制
;以南
。(4)耕地类型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与
的分界线。(5)主要经济林木(6)民居与主要运输方式【新课小结】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新知拓展】趣说“南”、“北”差异1.耕地类型:南(
)北(
)2.粮食作物:南(
)北(
)3.糖料作物:南(
)北(
)4.气候灾害:南(
)北(
)5.交通运输:南(
)北(
)6.饮食习惯:南(
)北(
)7.武术专长:南(
)北(
)8.方言种类:南(
)北(
)(二)四大地理区域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名称。A.
;B.
;C.
。看视频《美丽中国》,感受中国山河、民情的壮美【活动】1.议一议,确定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东南部分西北部分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农业类型3.议一议,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秦岭—淮河线学生读图,回答:秦岭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学生阅读,回答:黄河
长江关中平原汉水谷地秦岭冬季阻挡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南下,
夏季阻挡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北上,因此秦岭南北的气温和降水有较大差异。
秦岭阻挡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南下,因此冬季秦岭南侧比北侧气温高。桐柏山洪泽湖
高邮长江苏北灌溉总渠黄海淮河原为独流入海的河流,因黄河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
学生读图,回答:0北
南暖温带
亚热带学生读图,回答:800半湿润
湿润学生读图,回答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旱地
水田学生读图,分析回答: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等学生读图,分析回答:秦岭—淮河线北侧农村民居屋顶小、主要运输工具是马车;南侧农村民居屋顶大、主要运输工具是船。学生回顾总结学生思考回答:水
旱稻
麦甘
甜涝
旱船
马甜
咸拳
腿繁
少读图回答:学生读图,分析回答: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气候(气温、降水)降水明显
不明显雨热同期
稀少农耕区
牧区地形(地势)
本环节通过读图,让学生掌握秦岭和淮河的位置,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让学生在读图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学生阅读教材,看教师提供《秦岭》视频,让学生感受秦岭的壮观,领悟对气候的影响,直观形象!调整“活动”在视频后,让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本环节教师结合教材图文,提供一系列的组图材料,让学生在读图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新课小结”让知识更系统“新知拓展”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本环节教师结合教材图文,提供视频、组图材料,让学生在读图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视频《美丽中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知识!教师设计表格,利于学生归类理解“东南”、“西北”的差异。“活动”让组图帮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课堂小结
板书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线
四大地理区域
特征
两侧差异
名称
分界线
主导因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秦岭和淮河的位置,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及居民生产和生活习惯。
3.阅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记住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界线。
【重点、难点】
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南北两侧的差异。
难点: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法、视频展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使用】
教材图文及教师搜集整理的相关地理图片、视频等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
性,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
性。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主要有
、
和
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3.在中国地图上,按照
、
和
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
、
、
。
二、探究展示
(一)秦岭—淮河线
1.阅读下列图片,说一说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差异。
(1)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在气温、降水方面的差异。
(2)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在植被、降水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熟制方面的差异。
(3)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农村民居屋顶、主要运输工具的差异。
2.阅读教材第3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为什么秦岭成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它对气候会有什么影响?
(2)说出为什么秦岭成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它对气候会有什么影响?
【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1)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走向有什么特点?
(2)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
、5—7,议一议两地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
(二)四大地理区域
1.阅读教材文本和图5—8,说出下列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名称。
(1)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
(2)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
;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东南部分
西北部分
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
农业类型
活动
(1)议一议,确定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议一议,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课外拓展】请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生产生活习惯,与大家分享。
三、提升反馈:
1.读某山脉两侧苹果树与橘子树的对话。图中这条山脉最有可能是( )
A.
天山山脉
B.
大兴安岭
C.
秦岭
D.
南岭
图中的山脉和河流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河流的名称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塔里木河
D.
淮河
3.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B地正常年份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
B.
﹣32℃
C.
﹣4℃
D.
16℃
4.秦岭-淮河作为重要地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大。下列地理界线中与该线大体一致的是(
)
①我国1月0℃等温线
?
②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有关图中①、②、③三条分界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线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
B.②线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C.③线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D.③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北段
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①__________地区;②__________地区
(2)下列说法符合区域③环境特征的是(
)
a.冬季河流结冰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年降雨量多于800毫米
d.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
A.ab
B.be
C.bd
D.cd
(3)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以水田为主的是_______地。
【归纳小结】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相似
差异
2.自然环境
地理景观
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3.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二、探究展示
(一)四大地理区域
1.(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温度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线以北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秦岭—淮河线以南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3)秦岭—淮河线北侧农村民居屋顶小、主要运输工具是马车;秦岭—淮河线南侧农村民居屋顶大、主要运输工具是船。
2.(1)秦岭东西卖诺言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
高大的秦岭冬季阻挡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南下,
夏季阻挡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北上。
(2)淮河原为独流入海的河流,因黄河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
活动1.(1)秦岭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
(2)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2.秦岭阻挡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南下,因此冬季秦岭南侧比北侧气温高。
(二)四大地理区域
1.(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原边缘线
2.
东南部分
西北部分
受夏季风影响
明显
不明显
降水
雨热同期
稀少
农业类型
农耕区
畜牧区
3.(1)
气候(气温、降水)
(2)降水
(3)地形(地势)
三、提升反馈:
1.C
2.D
3.A
4.D
5.C
6.(1)青藏
南方
(2)A
(3)
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