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05 11:5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 冀教版
课题: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课型: 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是《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新加入的内容。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教材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虽然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负数,但对其意义——“负数是与正数意义相反或相对的数”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材设计利用一课时的时间,通过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出现来引出负数,最大程度的使新知识的生成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感知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本节课虽然课题为《天气预报中的负数》,但其实本节课并不讲负数,重点在于了解天气预报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为认识负数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太吻合,教学素材前后缺乏层次性,需要重新进行整合,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线索更加明晰,使教学目标的落实更好操作。 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天气预报中温度的表示已经有所了解,部分学生会读会写数字表示的温度信息,但对负数尚没有明确的概念,对温度之间的对比还比较陌生,对相关的天气预报的知识也不甚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难点 不同温度之间的比较以及排列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讲解操作
预习作业 学生课前注意观看天气预报节目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城市的天气预报并制作授课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创设氛围 (2分钟)第二板块:观察图标,收集信息 (2分钟) 第三板块:集体探究,梳理问题 (6分钟)第四板块:交流互动,解决问题 (15分钟) 第五板块:应用提升,巩固所学 (10分钟) 课前播放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渔舟唱晚》。谈话导入:师:“刚才这首优美的曲子你们熟悉吗?经常在什么时候听到?”(央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背景音乐)师:同学们说对了,这确实是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叫《渔舟唱晚》。 师:我们每天都关注天气预报,关注天气预报有什么用呢? (方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天气预报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天气预报。观察图文:师:天气越来越冷,马上就要过年了,今天老师带来了某一年大年初一这一天,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课件出示: 师:认真观察屏幕,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看完后与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自主交流。师:下面谁来说说自己通过看图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汇报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如各城市的天气情况,以及人们的着装和当地的景色所反映的天气情况。 认识温度: 在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摄氏度符号和哈尔滨的气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认识摄氏度的写法和读法,以及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含义。 师:刚才大家读到了零下十五度,从哪看出它是零下呢? (数字旁边的短横线) 师:零下十五度比零度差多少? (比零度低十五度) 师:那四度比零度差多少呢?(比零度高四度)师:你能否说一说其它三个城市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学生表述其它三个城市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天气预报的知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温度的知识。请你认真仔细的读一读,对你的生活和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课件出示“知识窗”。整理天气情况:师:同学们刚才的阅读很仔细,有你们的这种学习的劲头,我想咱们下面的研究一定会很成功。下面请你们把四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整理到你手中的这个表格中。城 市天 气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哈尔滨北 京昆 明海 口(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结果) 解决问题: 教师口头提出问题:(1)-15℃和-3℃,哪个温度低?低多少?(2)-3℃和4℃相差多少度呢?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知道-15℃比-3℃温度要低,但是不知道二者之间的差距,或者是心里清楚口述不出来。●求-3℃和4℃的差距较有难度,可能会有学生认为二者相差1℃,或者是不知道如何比较,也可能有学生知道借助与0℃的关系来比较二者的差距。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展示,使学生明确,温度的比较是以零摄氏度为标准,找出差距。改写温度并排列:课件出示: 师:这是刚才那四个城市今天的温度情况,只不过它们全部是用文字书写的,你能不能把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用规范的数字和符号书写出来呢?展示学生书写的结果,注意对符号的指导。师:大家写得非常好!下面请你们解决一个问题:把四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学生自主排列,教师巡视指导。此环节为教学的难点,学生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分辨不清哪些是最低气温。●零下的温度不知如何从高到低排列,容易做成从低到高排列。巡视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排列的结果,并点评。师:你觉得温度与地理位置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冬季,我国越往北越冷,越往南越温暖,南北温差较大。 实际应用:师:通过我们的努力,对天气预报以及天气预报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下面的任务对你们而言就简单了。师:我为大家提供城市以及它的地理位置,还有一组今天的天气预报,请你为它们选择今天合适的天气信息。课件出示: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选择每个城市合适的天气信息。师:如果老师最近要到香港去讲课,根据香港的天气状况,你对我有哪些建议呢?学生可能会说:香港天气较为温暖,应准备相应单薄的的衣物,同时注意防雨等。师:感谢大家的建议。结语:师:今天我们聊了天气预报,也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字就是零下温度的表示,这种数字叫做负数。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天气预报中的负数。简单的数字会告诉你明天应该穿羽绒服还是夹克,试想一下没有数字的天气预报会怎么样?那只能这样说,亲爱的观众朋友明天多云转晴,最低温度很冷,最高温度比较冷,至于有多冷您自己猜吧?老师只想告诉你们数学无所不在,通过你的努力数学将无所不能。 生:我知道了哈尔滨最冷,海口最暖和。生:我知道哈尔滨很冷,因为下了很厚的雪。生:我知道了四个城市的温度分别是·······分析:学生能够看懂教师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做简单的分析和比较。说明他们已经知道了一定的天气预报的知识。生:因为多了一个负号,所以表示零下。有负号的话就表示比零度还要低,所以就是零下的温度。分析:没有想到学生能说出负号,而且对负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并且知道把负号与零下温度相联系。课上我并有生硬的回避这一状况,而是首先表扬学生知识的丰富,并确定他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同样指出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下面的学习会让我们更充分的理解负数。现象及分析:在整理表格时,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填,尤其是“天气”这一栏不知道应填晴或者多云等,而是把所有的信息都填了进去。还有的学生不能准确区分最低和最高气温。这是不能正确解读学习素材的结果,也是前面的学习不够扎实的表现。现象及分析:计算温差的时候,有学生提到了-15℃比-3℃温度要低-12℃,这是对温差含义的不理解导致的,教师在这里明确告诉学生温度之间的差距不存在零上或零下的说法。在这个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温度间的比较通过与零摄氏度的比较实现的。现象及分析:对于温度的改写学生出错不多,个别学生温度符号的书写不够规范。现象及分析:气温的排列出现了下列问题:●不能分辨哪一个是最低气温,不知道每个城市每天都有自己的最低气温。●最低气温中,尤其是零下的温度之间不能迅速辨别谁的温度高,往往把数字大的当做温度较高的排列在前面。以上问题的出现折射出本课前面教学的缺陷,也就是学生对有关名词的理解还不到位,还不扎实。现象及分析:这个应用环节学生对题目的把握比较准确,能迅速确定各城市相应的天气状况。这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有关经验前后匹配的结果。
板书设计: ℃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15℃ ~ -10℃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最想知道的是学生学会了没有,各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究竟落实了多少?细细想来遗憾不少。1、学生对第一张天气预报的信息图观察深度不够,通过学生的汇报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只是注意图中提供的数字信息,而忽略了图片所传递的信息,课上教师没有适时去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造成了这一学习材料在课堂中作用的缺失。2、教师在讲授有关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专用名词时没有调动学生的思考,只是平铺直叙的进行了讲解,实际上有部分学生是知道这些名词的含义的,为了节约时间教师并没有给这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3、在对四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整理入表时,通过巡视我发现有部分学困生不知道如何把有关内容填入相应的表格,而是无目的的胡乱填写,这是学生对学习要求不明的直接表现,也是学生解读学习素材不充分的表现,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同伴互助,缺乏榜样示范,教师应该在提出整理表格的要求后,请一至两位学生说一说应该如何整理,以引导学困生来完成这次学习任务。4、在对两个温度进行比较时,尤其是在求温差的时候,教师只是注意到学生的整体表现,而忽视了个别学生在理解上遇到的障碍,这个教学难点突破的不够扎实。5、本节课感觉问题最大的环节就是对最低气温的排列,虽然课前预设到这里会出问题,但是没想到问题出的这样多,以至于给了很长的时间还是有学生未能正确排列。归根结底是教师忽略了小组学习,忽略了学生同伴间的探究。任务进行了一段时间后,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引发学生间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错误,在完成任务时少走弯路。纵观本课,课上的生成并不都符合课前的预设,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再充分的预设也只是“凝固”的,而课上学生的学习生成却是“动态”的,预设和生成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关注预设是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关注生成是对学生学习个性的承认,关键是如何使二者在课堂教学中都起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学的“舒展”教师教的“顺心”,也许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