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必须掌握的例题—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必须掌握的例题—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05 10: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第一章必须掌握的例题
常见俗名:
NaOH烧碱 火碱 苛性钠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Na2CO3 纯碱、苏打 NaHCO3 小苏打
CaCO3 大理石、石灰石 CaO 生石灰
离子不能共存问题:
H+:与 OH-、CO32- 不能共存 CO32-:与除K+、Na+的阳离子不能共存
OH-:与H+不能共存;与除K+、Na+、Ba2+、Ca2+的阳离子不能共存
Cl-:与 Ag+不能共存 SO42-:与Ba2+不能共存
以下四组物质中,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一组是(  )
A.?HCl??? NaCl?? ZnSO4??? B.?MgCl2???? NaNO3???? KOH
C.?Na2CO3?? BaCl2? CuSO4??? D.?KCl???? NaCl????? NaNO3
离子颜色问题:
false溶液显黄色
false溶液显蓝色
初中四种离子检验问题:
①CO32-的检验:往未知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气体(不能写产生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未知溶液中有CO32-
例如:2HCl +Na2CO3=CO2↑+2NaCl+H2O,CO2+Ca(OH)2=CaCO3↓+ H2O
②Cl-的检验:往未知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消失,说明未知溶液中存在Cl-
例如:AgNO3 + HCl = AgCl↓ + HNO3 再滴入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杂质离子的干扰
③SO42-的检验:往未知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则证明未知溶液中含有SO42-
例如:Ba(NO3)2 + H2SO4 = BaSO4↓ + 2HNO3 再滴入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杂质离子的干扰。
④NH4+的检验:往未知溶液中滴加碱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上方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未知溶液中含有NH4+
NH4Cl + NaOH ===NH3↑ + NaCl + H2O
初中唯一两个不溶于酸的沉淀:
false
false初中唯一两个带颜色的沉淀:
粗盐提纯问题:
粗盐中常含有CaCl2、MgSO4等杂质,可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和适量稀盐酸,除掉杂质制得精盐,则所加这四种物质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BaCl2、HCl、NaOH
B.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C.Na2CO3、NaOH、BaCl 2、HCl
D.NaOH、BaCl2、Na2CO3、HCl 、过滤
解析:氢氧化钠除镁离子,氯化钡除硫酸根离子,碳酸钠除钙离子(碳酸镁微溶),但加入的量又是过量的,固有先后顺序要求
记忆:背(氯化钡)碳(碳酸钠)包过(过滤)河(有盐酸的河),氢氧化钠只要在过滤之前就行
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沉淀,如果直接加稀盐酸,沉淀会溶解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潮解
吸收空气汇总的二氧化碳,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氢氧化钠未变质(NaOH)、部分变质(NaOH、Na2CO3)、完全变质(Na2CO3)的检验
(因为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故不能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检验是否变质:滴加盐酸,如果产生气体,则变质;滴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则变质。
检验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思路,先将碳酸钠除去)
先滴加BaCl2至沉淀不再产生,在滴加酚酞,如果变红色,则为部分变质
常见的气体装置问题:
干燥气体装置(浓硫酸、碱石灰、无水硫酸铜)
如图装置,实验前和实验后都要抽气,目的是保证实验更精确,实验前抽气是为了除去装置内原有的二氧化碳,实验后抽气是为了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压如丙。
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氢氧化钠),检验二氧化碳的装置(澄清石灰水)
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实验前应检验气体纯度以免爆炸,一氧化碳一般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检验混合物中含有的物质问题: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A.取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B.向滤出的沉淀中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
C.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根据以上现象推断,用化学式填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 一定不含______可能含______
(2)写出上述b c两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
解析:第一步,将文字转化为化学式写出。
Na2CO3、Mg(OH)2、BaCl2、Na2SO4、NaNO3
第二步,看实验步骤,圈出关键字
第三步,分析。
白色沉淀可能是Mg(OH)2、BaSO4、BaCO3
加稀硝酸,沉淀溶解,无气体,则沉淀不是硫酸钡,也不是碳酸钡。无硫酸钠和碳酸钠
加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沉淀,则有氯离子,固有氯化钡
多离子共存求溶质问题:
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④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 .
解析:第一步,写出每支试管中的溶质,圈关键字
B(NaCl、HCl、酚酞)、C(NaOH、Na2CO3、酚酞)
E(CaCl2、HCl、酚酞)、F(KOH、酚酞)
第二步,当共存的物质太多时,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分析,应从离子的角度出发
阴离子:无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溶液无色,呈碱性或中性),则只能是Cl-
阳离子:Na+、Ca2+、K+,可能有H+
所以一定含有的物质: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酚酞,可能有的物质氯化氢
反应先后顺序问题:
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的先后顺序?
false假设氢氧化钠先和氯化铜反应
则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会和未反应的盐酸反应,溶液又回到含有盐酸和氯化铜溶液
故:反应顺序为
false
false
记忆:酸碱先反应
例:已知向某碳酸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一所示.现将1.12g?KOH和1.38g?K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图二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绘制的产生气体的质量(m)与稀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的示示意图.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图正确 B. 乙图正确 C. 丙图正确 D. 无法判断
答案:C
除杂问题:
A中混有B,加入C除去,要求:(若A是溶液中的溶质不考虑水)
①不能有新的D生成
②A只可增加,但不能减少
③最后剩余物质只含有A
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6413541910答案:B
组内混合鉴别物质问题:
例题: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虽然选项中写出了化学式,但实际是看不出瓶子中物质
A. NaOH、Ca(OH)2、HCl、K2CO3
B. NaCl、BaCl2、CuSO4、NaOH
C. Ba(OH)2、NaCl、Na2SO4、Na2CO3
D. AgNO3、HCl、Na2CO3、CaCl2
解析:先看颜色,后看反应;将四种物质编号为1、2、3、4
A.4-2 产生沉淀 4-3 产生气泡,故可求出
B.3 蓝色,3-4蓝色絮状沉淀,3-2 白色沉淀,故可求出
D.3-2气体,3-1沉淀,3-4沉淀,2-1 沉淀,故可求出
图表分析问题:
-1314452959104117975255905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
281559021590139763576200
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硫酸(如果横坐标改成时间图像怎么画)
4641850102235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解析: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的速度,不能增加产量,故错误
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故开始无沉淀
正确,氢气的多少刚开始取决于硫酸,所以消耗的硫酸相同时,产生的氢气相同
反应一段时间后,同质量镁和锌,锌先反应完
451612058420如果横坐标改成时间,如右图,镁更活泼,反应更快
如右图正确画法,氧化钙溶于水中,放热,石灰水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析出晶体,溶质下降;后来温度下降,石灰水溶解度升高,晶体溶解;但氧化钙溶于水要消耗一部分水,故溶剂较少,溶质不能回到刚开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