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4 22: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练习题
选择题
1.抓住关键词语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李刚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鲁迅”“茅盾”“《阿Q正传》”“巴金”等一些词语,你认为李刚复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A.
文学的发展
B.
社会习俗的变化
C.
衣食住行的发展
D.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2.徐悲鸿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以下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A.
《愚公移山》
B.
《狂人日记》
C.
《义勇军进行曲》
D.
《黄河大合唱》
3.鲁迅无情批判吃人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子夜》??????????????????C.?《雷雨》??????????????D.?《骆驼祥子》
4.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因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
A.《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
B.中华书局成为解放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C.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
D.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
5.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沫若—《女神》
B.鲁迅—《狂人日记》
C.曹禺—《家》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6.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思想观念解放
B.
大众报业发展
C.
铁路交通发达
D.
轮船航运繁荣
7.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这表明报刊(
??)
A.?覆盖范围广?????????????????????????B.?报道及时?????????????????C.?存在时间长?????????D.?内容真实
8.《申报》是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下列“新闻”可能被刊登的是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洪秀全金田起义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9.下表中对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描述准确的是(

选项
内容
情况描述
A.
交通工具
19世纪初,轮船、火车制造技术相继传入我国
B.
文化生活
鸦片战争后,电影在全国范围内放映
C.
传媒工具
中文报纸出现后,报纸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的主要窗口
D.
社会习俗
民国成立后,传统习俗完全得以改变
A
B.
B
C.
C
D.
D
10.《义勇军进行曲》曾是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的曲作者是(

A.鲁迅
B.
徐悲鸿
C.
田汉
D.
聂耳
11.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B.?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C.?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看到??????
D.?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12.近代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
A.《歌女红牡丹》
B.《十字街头》
C.《定军山》
D.《马路天使》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他这一思想在他参与的“变法”期间有什么具体的落实体现?
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奏定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2)概括材料二中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改称校长;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国民的宗旨”,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废止读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教育的看法。
14.《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事件?报道)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现象的报道。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英美租界银楼、酒馆、茶食等铺招牌凡有满汉字样者前惟除去“满”字,昨日起则将“满”字一律改为“新”字,如新汉酒席、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颇觉气象一新。
——《申报》1911年11月6日
材料三:1865﹣1895年各主要城市新办报刊统计表
上海
香港
澳门
广州
厦门
福州
汉口
天津
宁波
其他
合计
外文报刊
41
12
14
5
2
5
2
2
1
7
91
中文报刊
45
6
/
10
3
4
7
1
2
8
86
——刘文婷:《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
材料四:一般人论报纸者,以为报纸之使命不外二端: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自表面观之,此二者如能忠诚以为,似已尽报纸之能事。殊不知一报纸之形成,尚有若干潜在之元素焉,兹分述如下:
???
报纸之大众化。报纸既为社会之缩影,则报纸即为社会所有……报纸之内容既以大众为对象,故所载之消息,应以大众之利益为利益,大众之是非为是非,断不容有一毫私见存于其间。
???
报纸之教育化。吾人试取报纸读之,自首页以至于终了,其间无往不含有教育之意味,若者为国内政情,若者为国际局势,若者为商业金融,若者为社会琐闻,皆一一显露于眼前……此诚现实之教育读物也。
???
报纸之时代化。人类生活,故无时无刻不在推演之中,日复一日,进展永无尽期……报纸为时代之读物,自应随时代以进展,尤应领导大众以谋适应时代。
???
报纸之民族化。中国为一半殖民地之国家,职司舆论之报纸,尤应具有民族化之元素。一方面固应将旧社会的遗留,予以清除,一方面尤须努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完整之使命。
——摘编自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
(1)依据材料一,说出造成“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的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运动的影响。
(2)说出材料二中令中国“气象一新”的革命的名称,材料二的现象体现该革命的哪一项政治纲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3)(人物?评价)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的评价。
请你为历史人物选择相符的评价内容,将其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A评价:
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其始之也,人人无此观念,而于彼独先继之
也;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而于彼独不屈;人人不料有此伟大之结果。
——《申报》1911年12月24日
B评价:
以此等无能无谋之人,而欲妄行帝制,宜其半途而无成矣。
——《申报》1916年3月31日
C评价:
自知轮船之利,参用西人之法学造轮船,以为有西国船为之法式,而又悉心经
理,加意学习,庶几可以与西船相衡,并驾齐驱于海道之中矣。
——《申报》1881年3月17日
(报业?使命)除了《申报》,中国近代还涌现出一批新式报刊,它们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4)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〇”。
①上海是中国近代报业中心。________
②中国近代报刊都兴起于东南沿海。________
③中国近代报刊主要是外文报刊。________
④中国近代报刊最先由外国人创办。________
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报纸的使命。
答案
1-5AAADC
6-10BADCD
11-12CC
13、(1)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1898年光绪帝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
(2)废除科举制;设立新式学堂;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
(3)废除封建主义教育。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人才的培养。
(4)发展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制定恰当的发展政策,创新人才培养形式等。
14、(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政治纲领得到实现。
(3)C;A;B
(4)√;√;〇;×
(5)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