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J)
第6节 记录天气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能用个性化的方法正确地记录当地10天的天气情况,并从记录中了解有关知识,了解温差的含义,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温差。
2.经历记录、交流、整理天气情况并尝试计算温差的过程,了解从不同渠道获取的资料有时是有误差的。
3.积极参加记录天气的实践活动,获得有关的天气情况及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天气情况,会计算温差。
【教学难点】
会计算温差。
一、谈话引入
师生通过谈话引出开学第一天就布置的记录天气的实践作业。
师:同学们,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收集本地最近10天的天气情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现在大家可以拿出记录,互相看一看。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记录,现在谁能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收集的这些天气情况的?
生1:中央台天气预报。
生2:看手机信息。
生3:报纸上。
生4:网上。
生5:打电话查询。
师:还有不同的吗?
根据情况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如收听电台广播、看户外电子显示屏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互相欣赏一下你们的记录,说一说每个人的记录都有什么特点,一会儿老师会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记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挑几个创意好、有特点的进行展示。
二、交流展示
1.交流学生记录的10天的天气情况,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记录方式的机会。
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拿到前面来介绍给大家?
找几个学生上台介绍。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介绍与别人的记录不同的地方。
如果学生在记录当中出现了天气符号,教师可把自己所记的天气符号的资料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
2.交流学生在记录天气的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师:通过这次记录活动,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包括感受、发现都行。先自己想一想,说给你的同桌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学到了天气符号。
生2:知道了天气预报中播音员对不同气温的读法有所不同。
生3:知道了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4点左右。
生4:学到了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如果知道了天气情况,就可以判断第二天穿多厚的衣服,预报有雨,第二天可以带上雨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天气预报对交通、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等。
3.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温差。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温差吗?它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关系吗?
生:温差就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的度数。
三、整理数据,计算温差
1.让学生说一说从表中都知道了些什么。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整理记录,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格,看看需要我们填些什么,填写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1:我们需要填日期、天气情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温差。
生2:需要注意已有温度符号了,不用再填了。
2.提出“把自己记录的天气情况整理在下表中,试着计算出每天的温差”的要求。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学生计算温差有困难,可提示学生想一想温度计的刻度是怎样排列的。
师:已做完的同学,仔细检查,等你同桌做完后,可以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温差的。
3.交流学生整理和计算的结果,重点说说每天的温差是怎样计算的,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方法的机会。
四、问题讨论
师生一起分别对每个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五、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很多收集天气情况的途径,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有关天气的知识。我们知道,天气预报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和交通、工农业生产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就应该更加关注它、重视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记录天气
一、交流天气记录
二、交流相关知识
三、整理记录数据
四、交流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