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四年级上册
课题
飞天(二)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四年级中的“造型·表现”课程。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造型能力,而对于线条的表现也更加生动形象。本课飞天(二)是飞天(一)的延续,在上一课欣赏飞天艺术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飞天的动态美与线条美,学习线条的表现方法,大胆使用线条来表现飞天。表现飞天形象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方法,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作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情感。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感悟表现飞天的线条艺术特征,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分层次完成艺术实践。(1、可以运用线条的方式为飞天添画上飘带。2、运用先秒的方式临摹或者创作一幅飞天形象。)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体验,对比分析等学习方法,体会飞天的动态美和线条美,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情感与态度: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学习
重点
探究飞天的动势与飘带的关系。
学习难点
飘带与人物动态的变化关系以及表现出飞天飞舞的动势。
教学过程:
组织课堂,发放用具。
师生问好。
回忆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壁画中飞天这一经典形象,感受了其中蕴含的独特美感,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飞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问题。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惊游龙。
教师评价。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腰姿柔软,绰约多姿。
姿态多样,绕窟飞翔。
④充满想象,敢于幻想,庄严,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太空的无线遐想之情。
教师小结。飞天是善于飞行的天乐神,是佛教中吉祥美好的象征,总是给人一种飘然舞动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表现飞天。 教师板书课题:飞天(二)
新授探究
探究如何表现飘带
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身飞天,他与你平时所见的飞天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缺少飘带,云朵、环境。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为这身飞天添画上飘带。有哪位同学来前面添画下。
学生进行实践。
教师:好我们就添画到这里,老师也添画了一张。大家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 线条的变化(长短、样式、连贯),分别进行分析。
教师:线条的变化对作品有什么影响?出示课件,对比两张图片,让学生有直观认识。
那么什么样的线条适合表现飘带呢?教师出示飘带对比图。
学生回答。曲线
教师:出示旋转的飘带,示范怎样表现。引导学生说出 刻画旋转的飘带要注意遮挡关系和适当添画旋转的飘带。
探究人物动势与飘带的关系
出示作家作品,欣赏。
刚刚我们学习了表现飘带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画家笔下的飞天是什么样的?
欣赏结束,分小组讨论人物动势与飘带的关系。
学生利用飘带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汇报。可以两人一组进行表演。
教师小结。 二者是相反的。
(三)欣赏学生作品。
艺术实践
教师总结学习内容,并出示本节课艺术实践要求。
学生进行实践
1、请你用线描的方式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或者为小组内提供的飞天作品添画飘带.背景。
2、表现出飞动的动势,线条要优美流畅。
3、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创作。
六、展示评价
七,教师小结。
敦煌飞天是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洗礼,以优美的姿态和线条引发了大家无限的遐想,其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到今仍然响彻中外,这些需要我们来传承和保护,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课下,我希望同学们收集下敦煌保护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进行分享。
板
书
设
计
飞天(二)
线条 曲线
动势 相反
教
学
反
思
《飞天(一)》主题课程中已经讨论了飞天的佛教来源、飞天造型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等相关人文内容。飞天(二)是造型表现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对飞天的欣赏与理解”和“学习了如何画出有动感的线条”这两个已学知识点的。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有动感的线条的表现印象是比较深刻的,不需要过多温故。但是涉及到画人,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即便是画一个站着不动的人,学生已经觉得有些吃力,因为牵涉到人体本身的比例问题、服装的问题、表情的问题,画有动作的人就更困难,需要考虑到骨骼的运动、关节的变化、重心的稳定、动势的表达等等,画“飞天”就是难上加难。飞天不是普通人,衣着、发饰、动态都与常见的现代人相去甚远,似乎无从着手。所以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主要以解决如何表现飘带、如何表现动势和飘带的关系为主,让学生可以建立自信心。
作业设计时,考虑到绘画飞天却有难度,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要求,对于水平特别高的,可以尝试画创作一个飞天;水平有欠缺的,可以在临摹一个飞天形象基础上添画飘带。
整个教学流程走下来都比较顺利,学生的作业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