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的亿位上是9,千万位上是6,万位上是7,其他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________),它是(________)位数,读作(________),这个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亿。
2.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________)位数,还可能是(________)位数。
3.□32÷5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能填(________)。
4.将三道算式13×50=650 306÷17=18 650-18=632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_____。
5.两个因数的积是12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则积是(________)。
6.线段有(________)个端点,射线只有(________)个端点。
7.小红的妈妈每个月的工资是1860元,大约是(______)元。
8.在计算270+(32+17)×8时,应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
9.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________)。
10.280÷40=7,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商是(______)。
二、判断题
11.读数和写数都从个位起。(______)
12.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_____)
13.因为250×40两个因数中共有两个0,所以积的末尾也共有两个0。(________)
14.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________)
1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________)
三、选择题
16.286□460≈287万,□里可以填( )。
A.0~3 B.4 C.5~9
17.下面三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的数是( )。
A.27070000 B.27007000 C.7000007
18.3720000中的“7”表示( )。
A.7个十 B.7个十万 C.7个百万
19.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给每位选手都编了参赛号。冰冰是四年级三班的5号选手,她的参赛号是40305。倩倩是五年级六班的9号选手,她的参赛号应是( )。
A.50609 B.56009 C.60509
四、口算和估算
20.直接写得数。
400×20= 240÷40= 140×60= 450÷50=
210÷70= 240×30= 180÷20= 110×50=
142÷70≈ 198÷49≈ 364÷89≈ 449÷51≈
五、竖式计算
2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80×24= 208×17= 278÷23=
六、脱式计算
22.脱式计算。
98+(520-150×3) 250×4+256÷4
七、作图题
23.过A点画三条不同方向的射线。
24.过B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八、解答题
25.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行198米,12分钟能到达学校,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
26.学校买来30套桌椅,共用了3600元,椅子的单价是45元,学校买课桌花了多少元?
27.学校举行围棋大赛,三年级有20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人数比三年级多15人,五年级参赛的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总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
28.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已知客车每小时行驶8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68千米,6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9.小华到北京旅游,计划住宿6天。如果每天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各120元,小华准备了1500元作为食宿费,够不够?
30.星光小学四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统计如下。
四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人数
45
40
42
43
(1)根据上表完成统计图。
(2)图中的1小格代表( )人。
(3)哪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最多?哪个班最少?相差多少人?
参考答案
1.960070000 九 九亿六千零七万 10
【分析】
(1)整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据此写出的这个数。
(2)整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读亿级和万级时按读个级的方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据此读出这个数。
(3)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若千万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5,就向亿位进1;若千万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去千万位及其后面数位上的数。
【详解】
这个数写作960070000,它是九位数,读作九亿六千零七万,这个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10亿。
【点睛】
写整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写。读整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读,注意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解答。
2.四 五
【分析】
用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三位数,求得的积最大。用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三位数,求得的积最小。据此判断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积是几位数。
【详解】
99×999=98901
10×100=1000
则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还可能是五位数。
【点睛】
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6
【分析】
三位数除以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反之,商是一位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32÷54,要使商是两位数,则□3≥54,□>5,所以□里最小能填6。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3×50-306÷17=632
【分析】
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3×50=650,306÷17=18,由650-18=13×50-306÷17,这三个算式13×50=650,306÷17=18,650-18=632,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13×50-306÷17=632.
【详解】
由于13×50=650,306÷17=18,所以13×50-306÷17=632,
即将13×50=650,306÷17=18,650-18=632,这三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13×50-306÷17=63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分项算式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的能力。
5.600
【分析】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则积也扩大到原来的5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20×5=600
则积是600。
【点睛】
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相同倍数。
6.两 一
【分析】
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详解】
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点睛】
熟练掌握线段和射线的特征。本题属于基础题,注意基本概念的掌握。
7.1900
【分析】
数的估算,一般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1860≈1900
小红的妈妈每个月的工资是1860元,大约是(1900)元。
【点睛】
在估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要切合实际。
8.加法 乘法 加法
【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在计算270+(32+17)×8时,应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平行
【分析】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垂直是一种特殊的相交。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平行。
【点睛】
本题考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10.7
【分析】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详解】
280÷40=7,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商是(7)。
【点睛】
熟悉商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
【详解】
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哪一位上是几就读几;
写数时要从最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没有就写0。
原题说法错误。
12.√
【详解】
略
13.×
【分析】
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求出250×40的积,然后再判断。
【详解】
250×40=10000,积的末尾有4个0;
所以,原题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两个数相乘,两个因数中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14.√
【分析】
由直线性质,得“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又表示“存在性”,只有表示“唯一性”。
【详解】
据分析得出: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所以,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故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性质的内容,是要熟记的知识点。
15.×
【详解】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所以判断错误。
16.C
【分析】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若千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5,就向万位进1;若千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去千位及其后面数位上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要使286□460≈287万,□里的数应大于等于9,即可以填5~9。
故答案为:C。
【点睛】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解答。
17.B
【分析】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读亿级和万级时按读个级的方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据此读出各个数,再进行解答。
【详解】
A.27070000读作两千七百零七万,只读了一个零;
B.27007000读作两千七百万七千,一个零也不读;
C.7000007读作七百万零七,只读了一个零;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整数的读法,注意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8.B
【分析】
在数位顺序表中,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为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为亿级。据此可知,3720000中的“7”在十万位,表示7个十万。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3720000中的“7”表示7个十万。
故答案为:B。
【点睛】
要求整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关键是看此数字在哪一个数位上和计数单位是什么,就有几个计数单位。
19.A
【分析】
根据题目给的条件可知,参赛号码的第1位表示年级,第2、3位表示班级,第4、5位表示几号选手;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倩倩是五年级六班的9号选手,她的参赛号应是50609。
故答案为:A。
【点睛】
分析清楚编码规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8000;6;8400;9;
3;7200;9;5500;
2;4;4;9
【详解】
略
21.6720;3536;12……2
【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详解】
280×24=6720 208×17=3536 278÷23=12……2
22.168;1064
【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
98+(520-150×3)
=98+(520-450)
=98+70
=168
250×4+256÷4
=1000+64
=1064
23.见详解
【分析】
根据射线的意义,从一点引出的一条直线就是射线,以已知A点为端点,向3个不同的方向画直线,即可解答。
【详解】
如图所示:
【点睛】
此题考查了射线的意义和特点,要熟练掌握。
24.见详解。
【分析】
过B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紧直线,沿这条线段滑动三角板,当另一直角边经过点B时,沿这条直角边画的直线就是过B点作的直线的垂线;
过B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把三角板的一边靠紧直线,另一边靠紧一直尺,沿直尺滑动三角板,当与直线重合的一边经过已知点时,沿这边画直线就是过点B点作的直线的平行线。
【详解】
【点睛】
熟练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2400米
【分析】
由“路程=速度×时间”可知,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98×12)米,估算时可以把198看作200,则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198×12≈2400(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98×12
≈200×12
=2400(米)
答: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400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26.2250元
【分析】
椅子的单价乘椅子的数量等于椅子的总价,用3600元减去椅子的总价等于课桌的总价。
【详解】
3600-45×30
=3600-1350
=2250(元)
答:学校买课桌花了2250元。
【点睛】
熟练掌握总价、单价、数量三者之间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110人
【分析】
三年级的参赛人数加15等于四年级参赛的人数,再加上三年级参赛的人数等于三、四年级参赛人数的和,再乘2等于五年级参赛的人数。
【详解】
(20+15+20)×2
=55×2
=110(人)
答:五年级有110人参赛。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924千米
【分析】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据此分别客车和货车行驶的路程。再将两个路程加起来,即为甲、乙两城的距离。
【详解】
86×6+68×6
=516+408
=924(千米)
答:甲、乙两城相距924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关键是熟记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29.够
【分析】
先将每天的住宿费加上伙食费,求出每天花费的钱数。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用每天花费的钱数乘天数,即可求出6天花费的总钱数。再和1500元比较解答。
【详解】
120+120=240(元)
240×6=1440(元)
1440<1500
答:准备1500元作为食宿费,够。
【点睛】
解决本题时应先求出每天花费的钱数,再根据公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出算式,灵活运用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解答即可。
30.(1)见详解
(2)10;(3)一班;二班;5人
【分析】
(1)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条形统计图中。
(2)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每格表示10人。
(3)将各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比较大小,再将人数最多的班级与人数最少的班级相减求出即可。
【详解】
(1)如下图所示:
(2)图中的1小格代表10人。
(3)45>43>42>40
45-40=5(人)
答:一班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最多,二班最少,相差5人。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条形统计图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