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答题技巧总结
7
标点符号理解与运用
一、概述
(一)定义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用来标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种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二)类型
1.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内点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句末点号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2.标号
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二、顿号和逗号
(一)定义
顿号是句中最小的停顿,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逗号是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如:
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二)用法
1.并列词语作谓语时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篇文章真实,感人。
(1)并列成分作谓语时,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谓结构,那么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例如:
他头戴凤翅银盔,身穿鱼鳞细甲,手执滚金枪,腰悬竹节锏。
(2)如果谓语是由一个并列的动词短语充当,且其中的几个动词所带的宾语相同,那么动词之间的停顿要用顿号。例如:
全体教研人员整理、出版了全国数一数二的教师考试书籍。
2.并列词语作补语时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这篇文章写得真实,感人。
3.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短语之间用逗号。例如:
许多外国朋友来到桂林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4.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但表示确数时要用顿号。例如:
(1)教室里坐着七八个学生。
(2)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5.如果并列短语中,某一部分内还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例如:
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
6.并列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例如:
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像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三、逗号和分号
(一)定义
分号是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
(二)用法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
分号的主要作用是分清层次,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长。分号主要表示并列关系。
例: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汉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四、冒号
(一)定义
冒号是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因此,它的基本作用就是总结上文和提示下文。例如:
1.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2.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也会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二)用法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例如:
在记者进行的家庭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2.在表达转述的话时不能用冒号。例如: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3.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认为”“指出”“宣布”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例如:
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4.同一人话语未完,“说”后不用冒号。例如:
“大桥快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5.“即”“是”等词语的前面不能用冒号,后面可以使用。例如:
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二级,即:合格品、不合格品。
五、问号
(一)定义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疑问句是表示提问并具有疑问语气的句子。从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上分析,疑问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不管是哪种问句,只要句子有疑问的语气,其句末的停顿就用问号表示。
(二)用法
1.若一句话中的几问,是从不同角度发问的,则每句都用问号。例如:
你叫什么名字?现在做什么事?
2.选择问句,若是一个主语的不同分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若是选择问句包含几个不同主语的单句,每个单句后都用问号。例如:
(1)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2)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3.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不能用问号。例如:
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
4.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例如:
怎么还没有来啊,他们?
5.反问句连用,每句都必须用问号。例如: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六、引号
(一)定义
引号,指文中表示引用的标号。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引号分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标明引文时一般用双引号,如果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应用单引号。例如:
1.张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2.张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二)用法
1.标明文中直接引用的内容。例如:
(1)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地告诉别人道:“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们问他:“说什么呢?”答道:“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
(3)“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他不止一次调侃着这句流行语。
2.标明文中需要加以强调的、特别指出的或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这种用法充分体现出引号的修辞作用。例如:
(1)拿破仑说他的字典上没有“难”这一个字,我以为冼星海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一个字。
(2)股市有它的行话:如果股价上涨,叫“牛市”;反之,叫“熊市”。
(3)坚持“苍蝇”“蚊子”一起打,加大依法惩处的力度。
3.文中的一些活动、会议、奖项名称的;借用字母或文字的形状对人或事物加以描写的;用数字表示节日、纪念日或其他特殊日期的;简称或缩略语等要用引号标出。例如:
(1)光明日报连续推出20余期“新春走基层”专题,形式灵活精巧,内容充实健康,图片画龙点睛,标题醒目别致。
(2)拢共两条巷道,其实连在一起,是个“U”形。
(3)“一·二八”事变之后,他们的政策又改变了。
(4)奔小康首先要解决“三农”问题。
4.有的引语可以不用引号。对话的内容也属引语,但是记者采访、剧本中对话分行分段书写时,说话人与所说的话之间用了冒号或空一格时不必再用引号。例如:
(1)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2)记者:您想在您身后留下什么样的名誉?
朱德:一个合格的老兵足矣。
七、括号
(一)定义
括号是标示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标示补充说明及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的标号。根据注释范围的不同,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二)用法
1.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
(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例如:
①他(林将军)嚼着馒头,倚着沙滩,向大坝看去。
②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2)括号内句末不用点号,问号、感叹号则可保留。
(3)如果要在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放在括号后。例如:
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
2.句外括号: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1)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或被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号后。例如:
①一点事情都还没有办成,就让我这样破费,你说这有多刻薄;要是我这个人有点才能的话,这对整个国家又是多么刻薄!(我要感激地说,现在我的发明总算被接受啦,而且还应用得不错呢。)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2)如果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是一整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末尾也可以用句号、问号或叹号;如果不成句,就不使用标点符号。例如:
①他培育了许多玫瑰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解析】该句正确。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解析】该句错误。去掉《劝学篇》后面的句号。
八、破折号
(一)定义
破折号是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变化的标号。
(二)用法
1.解释或补充说明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例如:
一个人倘不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
2.表示解释、说明前文。例如:
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3.表示话题转换、转折或跳跃。例如:
“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4.表示说话、声音的中断或延长。例如:
“呜——”火车开动了。
5.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九、书名号
(一)定义
书名号是一种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的标号。一般有两种形式,即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二)用法
1.书名号用来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栏目、电影、电视剧和法规文件名等名称;而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则不能用。
(1)书名。例如《中国文学史》《现代汉语词典》《儿童文学概论》《鲁迅全集》等。
(2)篇章名。例如《故乡》《春》《拿来主义》《矛盾论》等。
(3)刊物名。例如《云梦学刊》《文学评论》等。但报社、杂志社的名称不用书名号,如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等。
(4)剧作名。例如《茶馆》《雷雨》等。
(5)影视剧名。例如电影《摔跤吧,爸爸》《千与千寻》《当幸福来敲门》《泰坦尼克号》,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
(6)歌曲名。例如《东方红》《欢乐中国欢乐家》《菊花台》《远走高飞》等。
(7)电视栏目名。例如《焦点访谈》《非诚勿扰》《舌尖上的中国》等。
(8)法律、规章、规定等文书的标题。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学生守则》《汉语拼音方案》等。
2.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论鲁迅的<拿来主义>》。
3.标有引号或者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或者书名号之间(如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例如:
(1)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2)《三国演义》(罗贯中著)、《西游记》(吴承恩著)、《水浒传》(施耐庵著)、《红楼梦》(曹雪芹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十、叹号
(一)定义
叹号是一种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的句末点号。
(二)用法
1.当表示感叹语气,或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时,句末用叹号。例如: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
2.如果句中有成分倒置,叹号则用在句末(主语后)。例如:
多么美丽啊,祖国的大好河山!
3.当两个叹词连用时,一般后一个叹词后用叹号,前一个叹词后用逗号。例如:
啊,啊!又到春天了。
十一、省略号
(一)定义
省略号是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断续等的标号。
(二)用法
1.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例如:
(1)鲁迅说:“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画,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表示引文略去的内容)
(2)过年的时候,我们各地的花样一向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狮子……人人穿上整洁的衣服,头面一新。(表示列举未尽)
(3)球场上传来响亮的“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的喊声。(表示省掉重复的话)
2.表示沉默,语言中断,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等。例如:
(1)“还没结婚吧?”
“……”他绯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表示沉默)
(2)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你这样,未免太……(表示欲言又止)
3.省略号的前面可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表示上文是个完整的句子。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任何点号。例如: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4.文中用了“等”“等等”,如果又用省略号就是重复,因为文中的“等”“等等”表示省略。例如:
杏花、桃花、苹果花……次第开放,金黄透明的蜂子仿佛自由逃跑的蕊,在花瓣故乡上流连。
【课堂演练】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哪种动植物违背环境伦理而高调;它们不会无理由地高大、绚丽、尖锐、臃肿或苗条;它们不做不近情理、不知好歹的事,它们不是人。
B.“我早晩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裏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C.麻雀从小树上俯冲落地,再飞跃而上,正如某电梯广告词所夸赞过的,是“上上下下的享受”。
D.“满招损,谦受益”、“天道酬勤”、“厚德载物”等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B.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时代,阅读的水平似乎有降低之忧:低头族很多,却多是“读屏”的浅阅读;图书馆越修越好,好书却越来越难找。
B.治理制假售假,如何走出“查了罚,罚了放,放了重操旧业”的恶性循环,解答打假的“复杂方程式”,需要治标又治本。
C.读书,可以品宇宙之妙,茨威格认为,“一个人和书籍接触的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的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
D.做到谈情不忘义、顾亲不逾矩、护亲不过线,亲情才能高尚恒久,才能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5.下列语句,标点正确的一句是(
)。
A.“到底是今天去图书馆?还是明天去?”妈妈走进书房,大声问我。
B.上了大学以后,我特别喜欢诵读唐诗,如:《蜀道难》《琵琶行》等。
C.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的劳动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和忘我的拼搏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D.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答案解析】
1.【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项,高调后应为逗号。B项,他恐吓说后应为逗号。C项,再飞跃而上后应为句号。
故本题选D。
2.【答案】A
【解析】A项中,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将来”前应用“;”。
故本题选A。
3.【答案】C
【解析】C项中,冒号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之后,表示提示下文,故应将“认为”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故本题选C。
4.【答案】B
【解析】A项中,大并列之间用逗号,中间的小并列用顿号。故应改为“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C项中,最后一个分句中虽然有疑问词,但语气是陈述语气,因此句末不用问号改为句号。D项中,句内括号应紧跟在被解释的词后面,因此将括号及括号内内容移到“腹白”后面。
故本题选B。
5.【答案】D
【解析】A项中的问句是选择问句,中间不应该用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中,冒号表示列举时应是完全列举,后面就不能跟“等等”,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C项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后面应该用顿号。
故本题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