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答题技巧总结
12
小说阅读
(一)文体知识
1.定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考试就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命题的。
2.小说三要素
三要素
(1)人物形象
核心
人物的思想特征
角度
①正面描写
包括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
②侧面描写
用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
(2)故事情节
含义
指作品所描写的事情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3)环境描写
含义
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角度
①自然环境
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②社会环境
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3.答题角度
小说文本与散文文本有很大的不同,在阅读程序上有它自己的特点,一般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读懂标题含义
(2)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故事情节
(4)把握环境描写
(5)探究小说主题
(6)鉴赏小说语言
(二)答题技巧
1.揣摩人物形象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小说阅读的核心任务,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1)分析人物形象
设题角度
分析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概括人物特征;人物形象的地位和意义;评价小说人物
提问方式
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某人物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某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某人物的形象
答题技巧
点
总括人物特征
析
①考虑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②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小说人物特点③从作者或他人对人物的评价中把握人物形象④从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场景描写、人物之间的矛盾
冲突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评
形象的意义:作者意图,社会意义
(2)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提问方法
小说用……手法塑造了……的形象;小说是如何写……的
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展现人物精神面貌
心理描写
具体刻画人物的思想和内心情感
语言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展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精神面貌,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
刻画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包括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
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
强化、丰富人物性格
他人描写
对比反衬主要人物
(3)题目示例
典型试题: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
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主人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的半尺长的鱼,架在炭火上烤熟。那条鱼从中间被剖开,平铺在红红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盐挂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主人,“用了什么调料?”
老大爷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我说:“还有呢?”
主人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没有了。”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主人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主人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岔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一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人家清了清嗓子,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人家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人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人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问题】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让我们吃留给自己的东西。
(2)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
(3)有些狡黠、自私,如“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2.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的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几部分。分析情节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
(1)概括小说情节
设题角度
小角度:概括某一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
大角度: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
提问方式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围绕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儿哪几件事儿表现了人物……的特征请概括某一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内容
(2)探究小说情节结构特点
情节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情节安排技巧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提问方式
小说在情节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小说的某一个情节安排是否合理
答题策略
局部+整体
局部
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前后照应、呼应开头、总结上文、承上启下、收尾圆合、点明主题、点题
整体
情节结构上:①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了故事的戏
剧性、可读性②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③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鉴赏小说情节结构设计的作用
提问方式
小说某个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小说写了……,有什么作用;作者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题策略
内容+结构+表达
内容上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环境等;开篇点题,表达作者对什么的感情(态度);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抒发情感;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结构上
引起下文/统领全文;收束上文/总结全文;承上启下;铺垫/伏笔;照应/呼应;过渡;设置悬念
表达上
既有艺术效果: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环境)等;读者维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形象生动、深刻隽永)等
(4)题目示例
典型试题:
快餐店里的演出
老婆下了岗,在附近一所大学边上开了家快餐店。本想混碗饭吃糊糊口,没成想生意竟甚是红火。整日忙得脚不离地的老婆便一直想让我辞职帮她,可我死要面子,只说考虑考虑。后来我也下岗了,只好就坡下驴,当起了小老板。
上班的第一天,习惯捧茶看报纸的我便被老婆一通训斥,说我哪里是上班干活啊,简直是旅游度假。可游手好闲惯了,我是真不知道该干点啥好,便乍着手四处乱窜找活干,扰得小店里叮当乱响。老婆见我这样,只得摇头叹息,让我坐在桌前收钱,还郑重其事地交代,两眼不许闲着啊,有些学生趁热闹蹭白食。学生这么单纯的年纪也会干这个呀?我这么疑惑着,但没敢说出来,老婆那刀子嘴我可是领教够了。
经老婆一再提醒,我还真看出点门道来。是有那么几个,看来是老手了,专趁着人多人挤的时候来。他们的衣着很不一般,进店时自然熟练,不过眼神却不像别的学生那样去瞅炒的什么菜,而是观察人多不多,买单那儿挤不挤。只要人多,他们饭菜没吃完也会立马放下碗筷,挤到门口,撕段餐巾纸,抽根牙签,心满意足大摇大摆出门。这样的演出我看了两天便明白怎么回事了,第三天我开始实施行动。由于有了前两天的观察,我心里有底,瞬间就撕破了他们的伪装。这么一来,店里的秩序好多了。老婆对我的工作很满意,便由着我半躺着翘起二郎腿喝茶看小说。这样的悠闲是我没料到的,所以心宽体胖,我很快长出了肚腩有了赘肉,冒出了小老板的迹象。于是老婆便发牢骚,凭什么你可以当着老板而我却要累死累活的忙?理解老婆的心理不平衡,我便从学校请了两个勤工俭学的漂亮女生来刷盘子洗碗,让老婆化了淡妆捧着瓜子当老板娘。
这天中午很热闹,生意和往常一样,火得一塌糊涂。我正沉浸在一部小说的情节里呢,
老婆用在数钱的胳膊捅了我一下,说,又有蹭白食的了。我眯起近视眼,很快就找到老婆示意的目标。这次有所不同,是个长相很清秀的男孩,估计他的性格应该是腼腆的,一招一式都显出初出道的稚嫩。他观察形势的时候头随着眼动,有些食不知味,很是犯怯。这是大忌,我有把握保证命中率,所以由着他表演。趁着一股人正多呢,他手脚有些不利索地丢了碗筷便往门口挤。这样的演技差得要命,所以老婆怒目圆睁,露出一副女屠户的架势撸袖子就要上去揪他。我制止了老婆的鲁莽,示意老婆看形势。那两个平时不知辛苦不计工钱的漂亮女学生在打掩护呢,一个反常的慢腾腾地收拾着碗筷,一个大声嚷嚷着安排新进来的几个学生落座。
这小子为什么蹭白食呢,看样子他绝不像以前那些油赖之徒。他的衣饰简单朴实,透着股土气和寒酸。他家境贫寒,还是因为意外而手头拮据?我不敢确定,但我能确定的是他的自尊肯定像他的脸皮一样薄,吹阵风就能破成满地碎片。
干活的两个女学生我是知道的,学习成绩我是优中选优,家境情况我是差中选差。能让她俩这么努力帮忙的学生,应该不会差。不知老婆是发善心还是忘了有此事,一直和我有意无意的步调一致,好像成心忽视着这场拙劣的演出。
久了,那个男孩还来,虽不是天天,但称得上经常。我乐得在无聊的生活外头有点事可想,便不自觉地更留心观察起他来。他的演技有进步,再走时已经可以不慌不忙甚至记得撕
段纸巾掩饰了。我在心里乐,为他的进步而欣慰。但我一直没拆穿他,是因为他清秀的外表
还是因为他偶也会掏钱付帐?我不知道,反正看着他和店里的两个女学生越来越显示出大学生自信的神韵时,我反倒莫名的高兴起来。也许是我想到了自己的过去吧。
有一晚上,一大帮学生聚到了我的店里。那晚他们喝了不少酒,听谈话才知道他们要毕业了。夜深人静时,他们大都醉了,抱头痛哭。那个男孩也在里面。他还是很腼腆的模样,但脸上的红晕已经不是羞涩而是酒晕了。
结帐的时候我突然说,你们照顾了我几年的生意了,这顿酒算我请你们的。一帮人静了一下,哄然叫起好来。老婆拧了我一下,我没改口,我想我能做一次主。可那男孩摇晃着站了起来,手脚不协调地摆了过来,掏出一把零碎的票子,说,不,这顿酒说好我请的。
他们走了,男孩走在最后。稍低着头出了门后,我看见他停了停,挺直了背,一副如释重负的坦然。我知道他怎么想的,演出,终于结束了。
【问题】1.文中①~③自然段与“男孩”在快餐店里的演出这个主要情节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交代“我”和“老婆”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对“男孩”的理解同情做铺垫。
(3)描写蹭白食的油赖之徒,衬托下文“男孩”的腼腆朴实。
【问题】2.“我”为什么一直没拆穿男孩的演出?你认为小说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
3.重要句段分析题
(1)答题要点
分析小说重要语句时主要考虑其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完善结构、深化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2)题目示例
典型试题:
【问题】1.说说第三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环境描写,本段对暴雨的描写主要是衬托祥子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问题】2.“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从这句对坐车人的描写并结合文段,想象当时坐车人的内心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述。
【参考答案】
“哼,我才不管你是死是活,反正我是付了钱的,你得把我赶快送到地方!”(要表现出坐车人的冷酷无情)
【问题】3.原著中这一章的结尾这样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结合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环境描写的作用
(1)题型及技巧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设题角度
指出环境描写,并说明其作用
鉴赏角度
模板
环境
交代……时间,交代……背景,描写……景物/景色,营造/渲染了……气氛(如有修辞手法,可指出)
人物
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性格
情节
推动/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主题
突出/表达/揭示……主题,寄予了某种情感,暗示了主题,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2)题目示例
典型试题:
阅读《在烈日和暴雨下》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里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些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问题】第①段里有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环境描写,本段对暴雨的描写主要是衬托祥子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5.理解小说标题
(1)题型及技巧
小说标题的常见作用:
①揭示人物命运。
②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③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
④象征某种精神品质。
⑤表达某种情感。
(2)题目示例
典型试题:
快餐店里的演出
老婆下了岗,在附近一所大学边上开了家快餐店。本想混碗饭吃糊糊口,没成想生意竟甚是红火。整日忙得脚不离地的老婆便一直想让我辞职帮她,可我死要面子,只说考虑考虑。
后来我也下岗了,只好就坡下驴,当起了小老板。
上班的第一天,习惯捧茶看报纸的我便被老婆一通训斥,说我哪里是上班干活啊,简直是旅游度假。可游手好闲惯了,我是真不知道该干点啥好,便乍着手四处乱窜找活干,扰得小店里叮当乱响。老婆见我这样,只得摇头叹息,让我坐在桌前收钱,还郑重其事地交代,
两眼不许闲着啊,有些学生趁热闹蹭白食。学生这么单纯的年纪也会干这个呀?我这么疑惑着,但没敢说出来,老婆那刀子嘴我可是领教够了。
经老婆一再提醒,我还真看出点门道来。是有那么几个,看来是老手了,专趁着人多人挤的时候来。他们的衣着很不一般,进店时自然熟练,不过眼神却不像别的学生那样去瞅炒的什么菜,而是观察人多不多,买单那儿挤不挤。只要人多,他们饭菜没吃完也会立马放下碗筷,挤到门口,撕段餐巾纸,抽根牙签,心满意足大摇大摆出门。这样的演出我看了两天便明白怎么回事了,第三天我开始实施行动。由于有了前两天的观察,我心里有底,瞬间就撕破了他们的伪装。这么一来,店里的秩序好多了。老婆对我的工作很满意,便由着我半躺着翘起二郎腿喝茶看小说。这样的悠闲是我没料到的,所以心宽体胖,我很快长出了肚腩有了赘肉,冒出了小老板的迹象。于是老婆便发牢骚,凭什么你可以当着老板而我却要累死累活的忙?理解老婆的心理不平衡,我便从学校请了两个勤工俭学的漂亮女生来刷盘子洗碗,让老婆化了淡妆捧着瓜子当老板娘。
这天中午很热闹,生意和往常一样,火得一塌糊涂。我正沉浸在一部小说的情节里呢,老婆用在数钱的胳膊捅了我一下,说,又有蹭白食的了。我眯起近视眼,很快就找到老婆示意的目标。这次有所不同,是个长相很清秀的男孩,估计他的性格应该是腼腆的,一招一式都显出初出道的稚嫩。他观察形势的时候头随着眼动,有些食不知味,很是犯怯。这是大忌,我有把握保证命中率,所以由着他表演。趁着一股人正多呢,他手脚有些不利索地丢了碗筷便往门口挤。这样的演技差得要命,所以老婆怒目圆睁,露出一副女屠户的架势撸袖子就要上去揪他。我制止了老婆的鲁莽,示意老婆看形势。那两个平时不知辛苦不计工钱的漂亮女学生在打掩护呢,一个反常的慢腾腾地收拾着碗筷,一个大声嚷嚷着安排新进来的几个学生落座。
【问题】请结合全文,说出题目中的“演出”指的是什么?
6.探究小说主题
(1)题型及技巧
设题角度
概括作品主题;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文章某一情节的认识
思考角度
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典型环境
小说的精巧构思
揭示小说主旨的句子(作者的观点态度、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句子)
(2)题目示例
典型试题:
大兵
梁晓声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于是有人叹气……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
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机。他接近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说:“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
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底谷。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多子女的穷困乡村的农家的长子。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
(选自《小小说精读》,有删节)
【问题】请概括小说的主题。
【参考答案】
(1)没拆穿男孩演出的原因:一方面是男孩家境贫寒,自尊腼腆,人品应该不差。另一方面是“我”的善良宽容同情及曾经有过的类似经历。
(2)小说情节的安排合理。从情节看,“我”和“老婆”都是下岗的人,有过类似的困境,能够理解男孩的处境;从人物性格方面看,情节的发展也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阅读《在烈日和暴雨下》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里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些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参考答案】
整个作品所揭示的,正是一个富人与穷人,不义的人与义人对立着的不公道的世界。其实雨很公道,雨并不是为了滋润正义或是助长邪恶而降的,雨只是单纯的雨而已,但是到人心里就有了好坏之分了,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参考答案】
题目中的“演出”一词既指男孩因为贫穷而到快餐店里吃白食的行为,又指代那些品格低下的油赖之徒趁乱逃避付款的行为,同时指两个勤工俭学的女生帮助“男孩”的演出,以
及“我”和“老婆”假装没看到“男孩”蹭饭的演出。
【参考答案】
通过对被困于风雪中大兵的行为及献身结局的叙写,赞扬了年轻的“大兵”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兵”精神,也鞭挞了人的自私、冷漠,表现了对社会对人性的深沉思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