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共37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5 10:13:32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3.古诗三首
教学PPT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hónɡ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主要作品:《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等。
作者简介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诗意:暮春时节的长安城处处柳絮纷飞,落花飘散,寒食时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白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飞花”:飘扬的杨花。动态,更能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的暮春。“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蕴意深远,耀人眼目。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汉宫”: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
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夜晚
拓展: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
(1)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2)
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1)
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
(2)
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
秋千、
蹴鞠、牵勾等。
(3)
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
在万民禁火的寒食节,皇帝却开恩赐火给权贵豪门,流露出诗人对皇族的憎恶,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
寒食
夜晚
白昼
自然风光
板书设计
宫廷生活
春意盎然
专权腐败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tiáo
zhá
zhù

知识备查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诗文解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皎洁的织女星。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擢zhuó:伸出。
素:白皙。
诗意: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着布,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杼,梭子。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的白晳;
弄: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速运
动,同时也表现出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章:花纹。
零:落下。
诗意: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如同雨水般掉落。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清澈的样子。
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诗意: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他们之间虽然只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而相视无言。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牛郎织女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如此可望而不可即,咫尺也是天涯,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失落之感、哀怨之情。
第一联:那遥远而皎洁的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第二联:织女摆动着悠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扎地
响个不停。
第三联:因为思念牛郎,一天也织不成一块整缎,她哭泣的泪水哗哗如雨。
第四联:银河的水清清浅浅,二人相距又能有多远。
第五联: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二人只能深情相望,无法诉说(心中的思念)。
诗中大量运用叠词,请问有什么妙处?
叠词使得全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是最后两句中的“盈盈”“脉脉”,让一个饱含离愁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
迢迢
皎皎
盈盈
脉脉
札扎
板书设计


相隔之状
分离之苦
写神话故事
喻现实生活
迢迢牵牛星
相思之情
课堂小结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课外背诵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射虎行》等。
诗文解读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树上栖息着鸦鹊。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
望出冷露无声,
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
画面有声有色有味,
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地白
湿桂花
冷露
栖鸦
诗中有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当空的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明明是自己在思人怀远,却偏偏问“秋思落谁家”,言外之意是“在众多的望月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就是我了”,诗人将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所感
所见
月明露冷
思深情长
思念家乡
想念亲人
十五夜望月
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
于是,人们寄情于月
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
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
——《月下独酌》?(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李商隐)?
描写月亮的诗句
古诗
节日


《元日》
春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练习
古诗
节日


《元日》
春节
放爆竹
贴对联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
赏月
吃月饼
《生查子
元夕

元宵节
观灯
《乞巧》
七夕节
乞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登高
插茱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六下语文一单元学习单】
班级
姓名
3.《古诗三首》学习单
一、字词闯关
1.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在田字格中抄写下面的词语。
盈盈(

脉脉(

栖息(

王侯(

乌鸦      
2.解释下列字词
春城:___________ 御柳:___________ 
五侯:___________ 
河汉女:___________
擢:____________??素:____________??
机杼:____________?零:____________
迢迢
盈盈:____________?皎皎:
脉脉:____________?
中庭:____________?地白:____________
二、古诗读背与理解
1.春城无处不飞花,??
?
?
?
?
?
??。写出了寒食节的景色怎么样
。日暮汉宫传蜡烛,??
?
?
?
?
?
?。
写出了寒食节的什么习俗

2.《迢迢牵牛星》??
?
?
?
?

河汉女。
擢素手,
弄机杼。诗中多用
词,这样读起来
,体现诗歌的
美。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诗句是
3.《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
??。
今夜月明人尽望,
写到了哪些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类似的诗句你还能写出几句?
三、课外阅读拓展
1.把下面古诗填写完整,读一读,诗中描写的是什么节日,包含了哪些习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节日习俗的古诗。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乞巧
唐代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default.aspx?cstr=%e5%94%90%e4%bb%a3?):林杰
(?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6%9e%97%e6%9d%b0?)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古诗
节日


《元日》
春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古诗三首》学习单(答案)
一、字词闯关
1.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在田字格中抄写下面的词语。
盈盈(yíng

脉脉(

)栖息(

)王侯(hóu
)机杼(
zhù)      
2.解释下列字词
春城: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家花园的杨柳 
五侯: 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河汉女:指织女星_
擢:伸出_??素:白皙?
机杼:_织机__?零:_落下
迢迢:星空远;皎皎:月空亮;纤纤:手秀美;札扎:织布忙;
盈盈:水清浅;脉脉:人含情。
中庭:__即庭中,庭院中。地白:_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二、古诗读背与理解
1.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
?
??。写出了寒食节的景色怎么样
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
?。
写出了寒食节的什么习俗
吃冷食
禁烟火

2.《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诗中多用

词,这样读起来
朗朗上口
,体现诗歌的
音韵美
美。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牛郎织女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夫妻分离
相思之情_。?诗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诗句是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写到了哪些画面
地白、冷露、栖鸦

湿桂花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之情

类似的诗句你还能写出几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课外阅读拓展
1.把下面古诗填写完整,读一读,诗中描写的是什么节日,包含了哪些习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节日习俗的古诗。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乞巧
唐代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default.aspx?cstr=%e5%94%90%e4%bb%a3?):林杰
(?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6%9e%97%e6%9d%b0?)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古诗
节日


《元日》
春节
放爆竹
贴对联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
赏月
吃月饼
《生查子
元夕

元宵节
观灯
《乞巧》
七夕节
乞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登高
插茱萸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下)第

单元
备课教案


3.古诗三首


精读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2.让学生了解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从而体会到古代诗歌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品味古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寒食?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迢迢牵牛星诉:相思之情
写神话故事议:分离之苦
喻现实生活十五夜望月(王建)画面美:白

湿
情感美:秋思
表达美:间接抒情
拟人
情结美:望月
分层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三首。2.积累关于节日的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句意思,品味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谈话导入?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课件出示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简介寒食: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二、学习古诗《寒食》?(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自学“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御、暮”写规范。斜读xié?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二)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意。?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写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飞花、东风、御柳)飞花:飘扬的杨花。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一个“飞”字。?谁能读出这种花飞柳摇的美。?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御指与皇帝有关的东西,御林军,御笔。3.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三四句。(板书:蜡烛?轻烟入)?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轻烟散入:?袅袅炊烟。整句话的意思是夜色降临,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4.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4.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我会非常气愤: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却灯火通明?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唐玄宗时期朝廷的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板书:讽刺)三、课堂总结,背诵布置?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两首诗歌的不同风格,体悟不同诗人其不同的心境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诗风。2.赏析诗句,感悟诗情。3.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人不同的处境和心境下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韵律美和情感美。一、阅读材料中的两首诗歌1.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神话》。2.材料纸:《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比较阅读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default.aspx?cstr=%e5%ae%8b%e4%bb%a3?):秦观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d4825d86f017.aspx?)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板书:迢迢牵牛星)二、
整体感知,赏析探究1.
全体朗读(幻灯片:诗歌内容)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读准字音,读好叠词迢迢(tiáo)
皎皎(jiǎo)
纤纤(xián)
脉脉(mò)
札札(zhá
)
盈盈(yíng)机杼(zhù)
擢(zhuó)素手
一水间(jiàn)
理解词语意思,体会用法。迢迢:星空远;皎皎:月空亮;纤纤:手秀美;札扎:织布忙;盈盈:水清浅;脉脉:人含情。多用叠词,乐律和谐质朴,情趣盎然。4.赏析诗句,感悟诗情师: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不知什么原因,
忘了到天上搭桥去了,害得我们的织女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我们先一起来朗读一下《迢迢牵牛星》,体会一下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生)第一联:那遥远而皎洁的是牛郎星和织女星。第二联:织女摆动着悠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扎地响个不停。第三联:因为思念牛郎,一天也织不成一块整缎,她哭泣的泪水哗哗如雨。第四联:银河的水清清浅浅,二人相距又能有多远。第五联: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二人只能深情相望,无法诉说(心中的思念)。师:我们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情,你来说说用哪个字来形容?生:怨、忧、思、悲……点拨引导:很水清浅,为何不能渡过?因为有王母娘娘这样势力的阻挠,让他们美好情感无情毁灭。结合背景体会:当时东汉时期社会动乱,男子征兵服役,许多家庭破裂,夫妻分离,团圆也是他们心中的向往。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痛苦)2.推荐阅读《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3.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一、
了解作者??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王建的诗句《十五夜望月》。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记得把作者和朝代加上。(板书:十五夜望月
王建)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集体交流。2.重点指导书写“栖、鸦”两个生字,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2.全班汇报。①汇报词语意思。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栖:歇,休息。冷露:清冷的露珠。湿:打湿。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思乡怀亲的思绪。②连词成句,感悟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家?四、想象画面,理解意境1.诗中描写了哪些画面:(地白、栖鸦、冷露、湿桂花)诗人望月,望出了月光如水-冷落无声-桂香飘逸,感受中秋之夜的万籁俱静,孤寂清冷。指导朗读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五、读出“望”之情感美??????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板书:秋思)六、读出“望”之表达美??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板书:间接抒情)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2.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九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