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我生在1978》
我生在一九七八
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
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
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
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
早春的雷声震憾了华夏
……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
1
4
2
3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油画作品,画中的“父亲“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他是我国经过十年浩劫的八亿农民的父亲。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农村生活现状的缩影。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中
国
农
村
陈云(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说: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怎么行呢?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1980年4月说: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
领
导
认
识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
1957年是637元,1978年是644元。
天津市:1975年,工厂第一线工人70%是二级工,月薪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中
国
城
镇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经
济
效
益
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社会现状
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一些同志的责任,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提出改革。但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改革的起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农业地位
农村现状
农村体制
改革先声
1978年12月
地点
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的“生死契”
请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分田到户”会“坐牢杀头”?
为什么“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
小岗村“分田到户”的做法结果如何?
中央对这种做法持什么态度?
小岗村的做法对全国农村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唯因这四个字(分田到户)在社会主义中国已经被打入“另册”。十六年前,也就是1962年,毛泽东宣布这是导致中国分化为贫富两极,以至最终必会资本主义复辟的行为。今天若再打开这本“另册”,实在是行近乎叛逆之事……一旦事发,种种阶级斗争的手段即使不会酷烈到诛灭九族,他们和他们未成年的儿女也是断断脱不了干系的。
——凌志军《1978历史不再徘徊》
由于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影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发挥,粮食产量极低,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人每天9两粮食,收入0.11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2.8两粮食,收入0.04元。小岗村当时共有20户人家,115人,除了1户外,其他户每年都要外出讨饭。
——赵海均《30年》
进退两难的抉择、胆战心惊的改革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还有钱,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马立诚、凌志军著作《交锋》
1979年解决温饱的小岗村农民破天荒地向国家踊跃交售公粮
敢为人先的实践、前所未有的收获
1978年,安徽小岗村、四川广汉县等地开始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组”。
1980年邓小平肯定了小岗村的做法,认为这不影响集体经济。
1982年中央1号文件承认“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的,是一次认识上的大突破。
1983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彻底地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实践到理论、从局部到全国,农民创新+地方支持+中央肯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
农民形象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
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热情;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为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离
土
不
离
乡
进
厂
不
进
城
异
军
突
起
的
农村
乡
镇
企
业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历史事件
核心内容
意义(影响)
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解放农村生产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农业合作化(1953—1958年)
农民私有到集体公有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实现农业向社会主义转变
人民公社化(1958—1984年)
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
土地公有、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
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单一的公有制、没有自主权的企业、吃大锅饭的员工
“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地,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请给我们松绑,给我们必要的权力。”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
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方式
高度集中,政企不分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分配方式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并存
极大增强了我国社会经济活力
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大大调动了企业
职工
的生产积极性
改革的焦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包产到户姓“社”VS
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姓“社”VS
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VS
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VS
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界的争锋也从未停止……
9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中国的改革又该何去何从?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国家宏观调控为指导
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
习近平说: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江苏华西村
安徽小岗村
浙江温州市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城乡发展二元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民生问题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都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所伴随的阵痛,也应该在改革中不断改正和完善,建设出一个美丽中国。
留守在家的儿童老人
贫困山区读书的孩子
辛苦劳动的农民工
散布满地的白色垃圾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我生在1978》
我生在一九七八
如今也到了而立年华
冰冻雪灾地震咱都经历了
有国家有大家也没什么可怕
奥运会的梦想咱们也实现啦
发展中的中国正在走向强大
……
1.(2018.广东.17
).题17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了解到,从1980-2015年“外出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这种现象必不能反映出“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所以ABD排除,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更多的农村生产力,同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里工作。所以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故选C。
2.(2019.广东15).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
农业合作社
B.
农业集体化
C.
人民公社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答案】D
【解析】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说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故选:D。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