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歌》教学设计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旅行之歌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能够准确表达歌曲中的弱起与附点节奏,并能够用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愉快与慵懒疲惫两种有对比的情绪较熟练地演唱歌曲的两段歌词;对外国音乐作品风格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创设情境、聆听、比较、模唱、旋律接龙、设疑巧引、启发想象、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学习和表现歌曲。
情感态度
与
价 值 观
能够积极地参与多种形式的音乐表现活动;在活动中,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增进对不同国家民族音乐文化学习和了解的兴趣。
教 学
重 点
准确把握弱起与附点节奏唱好歌曲,启发学生正确熟练地演唱和表现歌曲内容。
教 学
难 点
弱起节奏与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 具
学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铃鼓、双响筒、串铃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时 间
分 配
一
组织
教学
创设
情境
1 律动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师:播放《闲聊波尔卡》,带领学生做动作进教室。
师生:唱歌问好。
创设音乐课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分
二
学
习
新
课
1 谈话导入:
2 初听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
复听歌曲:
了解歌曲内容,
体验歌曲情绪。
教 学 内 容
师:通过季节引出旅行的主题,播放课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风景,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生:欣赏并思考后回答
师:设问、引导生做答
生:用动作或表情来表达音乐感受;
思考 做答
激发学生对旅行的向往和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了解。
整体感知歌曲。
进一步熟悉、体验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
3分
2分
3分
教 学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时 间
分 配
4 再次复听歌曲:
讲解典型节奏,指导衬词处演唱。
附点节奏:X .X X
5旋律接龙:
6 按节奏读歌词:
解决难点“弱起”
7 教唱歌曲:
a 用啦音模唱全曲。
b 填词演唱第一段歌词,讲解唤起记号。
c 随琴唱全曲,讲解反复记号。
8 处理歌曲:
a 教师范唱,对比两段歌曲情绪变化。
e 按处理后的方式,完整演唱全曲。
师:引导生拍手律动、感受附点节奏、结合柯达伊手势唱准衬词。
生:聆听、律动、模唱
师生:合作接龙演唱
师:结合弱起节奏讲解,指导生按节奏读词
师:随机指导,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生:聆听、学唱、律动
师:启发生联想和想象
处理歌曲
生:思考、回答、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解决重难点。
师生在充满趣味的交流合作中学习并解决问题
解决难点,为进一步学唱歌曲做铺垫。
由浅入深,稳步解决疑难,激发学生学唱热情。
启发学生想象和创造思维,增强学生歌唱与表现能力。
5分
2分
2分
5分
6分
三
实
践
活
动
篝火晚会:
在乐器伴奏下边歌边舞。
生在师的带领下边唱边舞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生对歌曲的学习。
7分
四
小
结
尾
声
师生再见。
出教室。
随着音乐《旅行之歌》拍手走出教室。
3分
板
书
设
计
旅 行 之 歌
2/4 X .X X 附点节奏
1451610622300013709656223000112966562230001049020121285008883656223000
961390254000888365254000 换气记号
反复跳跃记号
教
学
反
思
这是一首斯堪的维纳亚的儿童歌曲,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出门旅行的情境,体现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歌曲开头的弱起以及附点节奏处的换气。因此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聆听、比较、模唱、旋律接龙、启发想象、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学习和表现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