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的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资料《冰心的遗憾》:“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师:一代文学大家冰心晚年的遗憾是什么?
生:没能写成纪实性的长篇之作《甲午战争》。
师:为什么没能写成?
生:因为哭、因为气、因为恨。
师:那么,她为什么哭、为什么气、又为什么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甲午风云,去重温那段血泪历史。
(二)合作学习:
1.战争原因
展示:对比中日两国战前的不同表现。
师:由此可见,日本是蓄谋已久、积极扩张;清政府是腐朽落后、避战求和;而当时的帝国主义列强大都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日本的态度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过程
教师:此次战争经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四次主要的战役——两次陆战和两次海战。陆战——平壤战役和辽东战役。在平壤战役中,中国主要守将叶志超狂奔五百里跑过鸭绿江,平壤失陷。就在平壤战役后两天,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激战。
(播放影片《甲午风云》片段
教师旁白: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当时的邓世昌拒绝了生,选择了死,我们该如何评价邓世昌的牺牲?你觉得值不值,你赞不赞从他的做法?
(生讨论,回答:我不赞同他的做法,选择死,就等于停止为国家做贡献。赞同,因为同舰的战士们都牺牲了,他作为致远舰的管带,有责任保护好舰船,保护好战士们,责任感驱使,邓世昌在大事之时,选取大义。说得真好,人人都得有责任感,那么邓世昌的牺牲,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鼓舞了士气,扬我军威,也给其他海军做了榜样。为此当时的光绪帝还给他写了挽联)邓世昌及同舰的战士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虽损失严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港内,不许出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随后日军就分兵两路进攻辽东,在战役中除聂士成等少数将领率部抵抗外,其余大部溃逃,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后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日军进行了惨绝人缳的大屠杀。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无论男女老幼,没有饶过一个,......有开膛剖肚的,亦有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
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有。黄海海战中,在中方和日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因奉行避战保船、妥协投降的方针,北洋舰队主动退守威海卫港内,失去了黄海制海权,使其在以后的战役中处于被动地位。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战争以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而结束。
《马关条约》
师:掌声有请某某(学生)为大家介绍《马关条约》的有关情况。
(课件展示有关的文字与图片)
生:操作课件,介绍《马关条约》的有关情况。《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4月,地点是日本马关(也即现在的下关)。代表日本签字的是伊藤博文,清政府代表就是右边这位——李鸿章。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关条约》内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共有四项:割地、赔款、开口、设厂。割三地就是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两亿就是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四口就是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设厂就是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简单的说,可用“一二三四”来记忆。“允设厂”是开始,可以理解为“一”;“二”就是赔款白银二亿两;“三”就是割辽、澎、台三地给日本;“四”就是开放四个通商口岸。另一生:三国中的辽东半岛,后来在俄国、法国、德国的干涉下,有中国出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赎回。师:谢谢某同学。解说的非常简洁明了,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与内容,还给大家提供了学习历史的记忆方法。接下来,我想与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一个问题:《马关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表格)
生:回忆知识,填充表格,并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不同点。
师:《马关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割地增多了、赔款增加了、通商口岸更深入内地了、新增了允许设厂这一条。那么,这些不同点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呢?
生(A):割地增多了,使我国国家主权进一步的丧失,并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
生(B):赔款增加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
生(C):通商口岸更深入内地,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更深入中国内地。
生(D):新增的允许设厂这一条,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求,同时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师:总的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愤怒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在台湾还掀起了反割台的斗争:(有生介绍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北部的基隆港附近登陆,台湾巡抚唐景菘逃往厦门。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人民发出了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大家请看,右边这则是《台民布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表现了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坚强意志。左边这段话是当时台湾一位义军首领徐骧的誓言,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后来,他在保卫台湾的战斗中牺牲。台湾保卫战历时5个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台湾人民共抗击日军5万余人,其中打死打伤3万2千余人,并击毙了日本的一位亲王与一位少将。台湾保卫战充分体现了台湾人民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现实生活中,台独分子的所作所为与其祖辈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师:美国提出: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从此以后,美国在华势力大大增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日本是一个小小岛国,却能击败幅员辽阔的中国,这是为什么?有什么教训?(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万寿大典”。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三)课堂小结:
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