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本课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挑起的,历经几年时间,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探究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思考:此次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在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再次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犯。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侵略者、事件。)
提示: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56年10月至1858年——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
第二阶段从1860年——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的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签订
展示图片: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场景2.学生思考归纳:根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提示:危害: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操纵清朝统治,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丧,失了内河航运权
教师讲述: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想一想】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无论有没有它们,第二次鸦片战争都会发生。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进一步扩大其在华特权和利益。过渡:《天津条约》签订后,列强仍不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经过结果如何?
探究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火烧圆明园
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因此英、法两国故技重施,1860年再次出兵,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教师: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观看视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教师提问: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破坏了中华文明。4.教师归纳: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着国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北京条约》的签订
教师讲述:明确《北京条约》分析每条内容对应的影响。(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外国势力进一步扩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4)赔偿额大幅度增加——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教师过渡:面对英法等列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沙俄也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师生探究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图片展示: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3.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哪些领土?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提示:时间条约割占面积/平方千米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1860年《北京条约》约40万1860年和1864年《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44多万1881年《改订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7万多。
教师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想一想】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英法是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注重经济特权,主要目标是扩大贸易。而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充当调停者的角色,不花费一兵一卒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2)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3)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提示:从根本原因、战争性质、侵略国家、侵略时间、侵略区域、危害和影响方面比较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