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第8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课后练习(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第8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课后练习(word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06 15: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C形小管中充满水,A、B两端开口处均用手指堵住。若同时松开手指(  )
A.?只有水从A端流出?????????????????????????
B.?只有水从B端流出?????????????????????????
C.?A、B两端同时有水流出?????????????????????????
D.?A、B两端都没有水流出
2.???如图,c为扎在a管下端的小气球,则下列方法中能使气球明显膨胀的是(  )
A.?b管打开,从a管向外抽气????????????????????????????????????????
B.?a管打开,从b管向外抽气????????????????????????????????????????
C.?b管封闭,从a管向内打气????????????????????????????????????????
D.?a管封闭,从b管向内打气
3.???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是由于(  )
A.?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B.?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C.?水笔吸力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D.?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4.???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塑料吸管吸牛奶?????????????????????????
B.?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C.?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D.?墨水被吸进钢笔橡胶管
5.???如图所示是“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是为了尽量排尽筒内空气
B.?测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时,利用了二力平衡的原理
C.?为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需要测出注射器的全部长度
D.?如果装置漏气会造成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小
6.???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大气压的是(  )
A.?
覆杯实验?????????????????????????
B.?
人能漂浮在死海上?????????????????????????
C.?
用吸盘挂钩挂物品?????????????????????????
D.?
用吸管喝水
7.???如图所示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管中的水使管底部橡皮膜向下凸出
B.?堵在充满空气的烧瓶口的去皮熟鸡蛋被吞入瓶中
C.?硬纸片可以托住玻璃杯中的水不流出
D.?吸盘挂钩可以吸附在光滑的墙面上
8.???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河南宇通客车快速响应,加班加点生产“负压救护车”支援防疫一线。“负压式救护车”它与普通救护车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实现“负压隔离”,即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而且负压技术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防止疫情扩散,实现病人的安全隔离与转运。下列现象中有可能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
A.?正在做饭的高压锅内?????????????????????????
B.?充满气后的灭火器气罐内?????????????????????????
C.?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
D.?正在向轮胎充气的打气筒内
9.???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项珠穆朗玛峰,下列关于登山过程中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登山杖的手柄应尽量做得宽大,为了减小摩擦力????????????????????????????????????????
B.?登山时碰落的雪块加速下落,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C.?登山鞋上的钉子能深深扎入雪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珠峰顶的大气压强比西丰的大气压强高
二、多选题
10.???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实际值小,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了少量的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少?????????????????????????
D.?实验环境海拔太高
1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面比槽内水银面高出,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的做法是(  )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B.?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C.?玻璃管内有少量的空气?????????????????????????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12.???为更好的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大连建设者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仅用20天时间完成了医院的“负压病房”改建项目。“负压病房”可以避免病房外的空气被污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负压病房内的气压比病房外的气压高????????????????????????????????????????
B.?负压病房内的气压比病房外的气压低????????????????????????????????????????
C.?负压病房可以防止病房内的空气向病房外自由流动????????????????????????????????????????
D.?负压病房可以防止病房外的空气向病房内自由流动
13.???关于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在任何时候测出的都是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B.?玻璃管倾斜放置时,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变长????????????????????????????????????????
C.?换用粗玻璃管做实验,管内水银柱高度将不变????????????????????????????????????????
D.?将此装置从地面移至山顶,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会下降
1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大气压的应用的是(  )
A.?
活塞式抽水机?????????????????????????
B.?
茶壶盖上的小孔?????????????????????????
C.?
吸盘吸玻璃?????????????????????????
D.?
高压锅
三、填空题
1.???物理学史上,伽利略的学生______及其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精确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托起的水银柱高度为______mm。
2.???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撤去酒精灯。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易拉罐变瘪了,这说明了______的存在,同时也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实验中若罐口不用橡皮泥封堵,______(能/不能)观察到易拉罐变瘪的现象。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的存在。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4.???著名的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2)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则测量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要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实验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4)若将实验中用的水银换成水,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下降。(选填“会”或“不会”)
5.???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______Pa;如图甲所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一装满水的小试管(管壁厚度不计)倒扣在水中。对小试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其缓慢上升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在此过程中,小试管中一直充满水,这是由于______的作用,试管口中心的压强_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
四、实验探究题
1.???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如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1N。
(3)图2中,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cm2。
(4)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而且是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
②______。
要减小以上原因形成的误差,只要采取以下措施即可:______。
???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小俊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厚玻璃板、水、刻度尺、大量程弹簧秤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厘米2;②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厚玻璃板上,排尽吸盘内空气;③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为98.5牛;④记录整理数据;⑤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实验装置如图,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
(1)将吸盘沾水湿润的目的是______;
(2)根据小俊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的值等于______帕。该实验中测得大气压值与当地当日实际气压值相比偏小的原因,下列同学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
A.水存在“粘性”,将吸盘“粘”牢了 B.吸盘内空气未排净
C.由于吸盘被拉变形后,吸盘受气压的面积变小D.由于误差,弹簧秤读数偏小
(3)小俊同学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______;
(4)在实验时,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风,如图乙,则你预计的弹簧称示数可能会______98.5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答案】
1.??B???????2.??B???????3.??D???????4.??C???????5.??C???????
6.??B???????7.??A???????8.??C???????9.??C???????10.??BD???????
11.??CD???????12.??BC???????13.??BCD???????14.??ABC???????
【解析】
1.??
解:手指从上、下两开口处同时移开后,A端上方水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水不会从A端流出。
而B端水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加上C形管中高出B端所在水平面以上水柱所产生的压强,所以B端水的压强大,
大于大气压,B端管内外存在压强差,水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所以C形管中的水从B端流出。
故选:B。
先分析出A B两端哪端压强大,再判断水从哪端流出。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A、B两端哪端压强大。
2.??
解:气球膨胀必须是内部压强大于外界压强,所以可以增大内部压强,从a管向内充气,也可以从b管向外抽气,减小气球外部压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要使气球膨胀必须使气球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所以可以从改变内部和外部两处压强入手。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抓住关键点:增大气球内外的压强差。
3.??
解:吸墨水时,先把笔囊上的弹簧片按下,把里面的空气排出,再把笔囊上的弹簧片松开,此时管内的气压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强,墨水就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笔囊里了。
故选:D。
利用大气压的知识来解释此现象,吸墨水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往往是物体的一个位置和空气接触,另一个位置没有空气或空气减少。
4.??
解:A、用力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牛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故A利用了大气压
B、一压吸盘,排出了吸盘内的空气,当吸盘要恢复原状时,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紧地压在墙面上。故B利用了大气压。
C、医生给注射器内吸药液时用到了大气压,但现在是向病人体内注射药液。利用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
D、用力一按橡皮囊,排出了里面的空气,当其恢复原状时,橡皮囊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入钢笔内。也用到了大气压。
故选:C。
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大气压的应用的了解与掌握,利用大气压的生活例子是很多的,学习时,多举例、多解释,分析时不要说成“被吸上来”,而是“被外界的大气压压上来”。
5.??
解:A、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是为了尽量排尽筒内空气,使注射器内接近真空,大气压测量更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活塞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和大气压水平向右的压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出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活塞的横截面积和带刻度的长度乘积等于有刻度部分的体积,所以为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需要测量有刻度部分的长度,故C符合题意。
D、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等于内外大气压力的差,装置要漏气,这个差值减小,拉力减小,大气压力测量值偏小,受力面积不变,大气压强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将活塞推到底端是尽量排尽注射器筒内的空气。
(2)活塞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和大气压水平向右的压力是平衡力。
(3)活塞的横截面积和带刻度的长度乘积等于有刻度部分的体积。
(4)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等于内外大气压力的差,装置要漏气,这个差值减小,拉力减小,大气压力测量值偏小,受力面积不变,大气压强偏小。
通过大气压值的测量探究小实验考查了二力平衡、体积计算,实验时不但要掌握实验结论,更要能对实验进行评估。
6.??
解:A、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大约10m高的水柱,覆杯实验利用了大气压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人能漂浮在死海上,利用了水的浮力,故B符合题意;
C、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力一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大气压的应用的了解与掌握,利用大气压的生活例子是很多的,学习时,多举例、多解释,分析时不要说成“被吸上来”,而是“被外界的大气压压上来”。
7.??
解:A、图中管底端橡皮膜向外凸,表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故A符合题意;
B、图中去壳熟鸡蛋进入瓶内,是因为瓶中棉花燃烧时,使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一部分空气跑到瓶外,用鸡蛋封住瓶口,瓶内的棉花停止燃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此时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故B不符合题意;
C、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纸片将水托住,是因为水排出了杯子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掉不下来,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塑料吸盘挂钩靠大气压强吸附在光滑的墙面上,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大气压强的存在可以用实验来证明,我们学过的实验当中就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等。
此题考查的是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明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等。要弄清楚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联系和区别。
8.??
解:“负压”是指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
A、正在做饭的高压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是“负压”状态;故A错误。
B、充满气后的灭火器气罐,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是“负压”状态。故B错误;
C、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其内部小于外界大气压,是“负压”状态;故C正确;
D、正在向轮胎充气的打气筒,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是“负压”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负压”是指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分析各个选项中高压锅内外、气罐内外、注射器内外、打气筒内外的气压关系进行判断。
此题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难度不大,关键是搞明白什么是“负压”状态。
9.??
解:
A、登山杖的手柄应尽量做得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
B、登山时碰落的雪块加速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登山鞋上的钉子能深深扎入雪中,雪形状发生了变化,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珠峰顶的高度最高,气压最小,则大气压强比西丰的大气压强小,故D错误。
故选:C。
(1)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2)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3)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分析;
(4)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知识点要求比较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四个选项逐一排查、分析后,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这也是中考的常见题型。
10.??
解:A、玻璃管不竖直时,水银柱的长度会变长,但垂直高度不会变,故A不合题意;
B、当玻璃管中混入少量空气时,空气的压强与水银柱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因此,会使水银柱高度变小,使测量值变小,故B符合题意;
C、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因为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垂直高度差,故C不合题意;
D、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实际值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要求先将玻璃管装满水银,再倒置在水银槽中,这样玻璃管的上端为真空,水银柱的高度反映了大气压的大小,而当玻璃管中混入空气时,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
在实际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有很多变化的因素,其中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海拔越高,使测量结果偏小,而管的粗细、放置是否完全竖直、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上提或下按一点儿等,都不会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这是我们学习这一实验时应全面掌握的。
11.??
解: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向水银槽里加入少许水银,使玻璃管稍微倾斜少许,这两个方法既不能改变大气压的大小,又不能改变水银柱的压强,故都不能使管内外高度差变化;实验中若玻璃管内有少量的空气,使得试管里面的气压变大,则里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会变小;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高山上大气压小,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就变小,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托里拆利实验要抓住是大气压支持住水银柱,故大气压有多大,支持住的水银柱就有多高。
托里拆利实验能测出大气压的值,是利用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p大气=p水银=ρ水银gh。
12.??
解:负压病房使病房内的大气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这样病房内的病毒细菌就不会扩散到外界,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空气的流动与气压大小有关,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负压病房使病房内的大气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这样病房内的病毒细菌就不会扩散到外界。
“负压病房”属于结合生活热点的题目,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生活热点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学以致用。
13.??
解:
A、大气压与高度和天气有关,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测量的结果可能不同,故A错误;
B、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放置时,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会变长,故B正确;
C、换用粗的玻璃管作实验时,水银柱的高度不变,故C正确;
D、因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此装置从地面移至山顶,管内被托起的水银将下降,故D正确。
故选:BCD。
(1)大气压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代表了外界大气压强的大小,因此,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它的垂直高度是不会改变的,与管的粗细、长短、水银多少无关。
本题考查在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特点,以及天气和海拔高度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属基础题目。
14.??
解:
A、活塞式抽水机在抽水时,抽起活塞使筒内形成暂时的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筒内,是利用了大气压强,故A符合题意;
B、茶壶盖上的小孔使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倒水时使得壶内和壶外的气压相互抵消,使得水由于重力的原因能流出壶外,故该选项也是利用大气压。故B符合题意;
C、吸盘吸玻璃时,先排出吸盘里的空气,使内部气压减小,于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起玻璃,所以是利用了大气压。故C符合题意;
D、高压锅利用的是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的原理,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
此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但具体工作过程中是否利用了大气压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
【填空题答案】
1.??托里拆利? 760???????
2.??大气压? 形状? 不能???????
3.??大气压? 托里拆利???????
4.??马德堡半球? 不变? 偏小? 试管中水银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相平? 不会???????
5.??1.01×105? 大气压? 变小???????
【解析】
1.??
解:第一次测量测出大气压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h=760mm。
故答案为:托里拆利;760。
记住关于大气压的两个著名实验,第一次证明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量出大气压值,托里拆利实验,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h=760mm。
此题考查了第一次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以及大气压的值,属于必须记忆的知识点。
2.??
解:
(1)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发现易拉罐被压瘪,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2)易拉罐被压瘪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罐口不用橡皮泥堵住,把酒精灯撤去,罐内的气体压强和外界的大气压相等,易拉罐不会被压瘪。
故答案为:大气压;形状;不能。
(1)大气压的存在,会产生一些相关的现象;罐内气体收缩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罐体压瘪;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3)罐口不用橡皮泥堵住,易拉罐内部的气体压强和外界的大气压是相同的。
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大气压,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要能够使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解:
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并且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首先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做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他选用密度较大的水银进行实验,测出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0.76米高的水银柱,即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0.76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为1.01×105Pa。
故答案为:大气压;托里拆利。
(1)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但只要提到著名和首先的实验,那就确定了是哪一个;
(2)首先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他用实验测出了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是学习大气压强中遇到的两个最著名的实验,是基础性题目。
4.??
解: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1)如图乙所示,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长度将增大,高度不变;
(2)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实验时管中不慎进入少量空气,则空气会产生一定的向下的压强,使管中水银柱高度将减小;
(3)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了一个小孔后,这个装置就相当于一个连通器,所以试管中水银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相平为止。
(4)把水银换成水,由p=ρ水银gh水银=ρ水gh水可得,
1.0×103kg/m3×10N/kg×h=1.0336×105Pa,
h=10.336m,
远远大于0.76m,因此将实验中用的水银换成水,玻璃管中的液面不会下降。
故答案为:
马德堡半球;(1)不变;(2)偏小;(3)试管中水银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相平;(4)不会。
知道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1)玻璃管倾斜时,管中水银柱长度将增大,高度不变;
(2)管中混入空气时,会产生一定向下的压强,使水银柱高度减小;
(3)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
(4)已知水银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气压相同,可求水柱的长度,再判断玻璃管中的液面是否下降。
本题考查了多种情况下水银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在解答时,要抓住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大气压与管内水银柱压强是相等的,故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也是不变的,即水银柱高度不变,以及连通器的认识,难度不大。
5.??
解: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是1.01×105Pa;
因为大气压能支持10米多高的水柱,因此在对小试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其缓慢上升过程中,小试管中一直充满水,由甲到乙液面到试管口的深度减小,由p=ρgh可知,液体对试管口的压强变小,外面大气压不变,试管口中心的压强是等于大气压加上液面到试管口的压强,则在此过程中,试管口中心的压强变小。
故答案为:1.01×105;大气压;变小。
(1)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是1.01×105Pa;大气压能支持10米多高的水柱,据此分析;
(2)试管口中心的压强是大气压加上液面到试管口的压强,由甲到乙液面到试管口的深度减小,由p=ρgh分析。
此题涉及到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和液体压强的特点,难易程度适中。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答案】
1.??排出针筒内的空气和不让空气进去? 刚被拉动? 6? 0.75? 1.08×105? 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 把空气排尽,在活塞和筒壁间涂上润滑油???????
2.??防止漏气? 9.85×104? B?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小于???????
【解析】
1.??
解:(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出针筒内的空气和不让空气进去;
(2)活塞刚被拉动时,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此时大气压强产生的压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
(3)从图中可以看到,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左端对准刻度尺的2cm刻度,右端对准刻度尺的8cm刻度,
所以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8cm-2cm;
由V=SL;可知,活塞的横截面积是:S=0.75cm2;
(4)由二力平衡可知,大气压力是F气压=F测力计=8.1N;
受力面积是S=0.75cm2=7.5×10-5m2;
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1.08×105Pa;
(5)由实验结果可知,有的偏小,原因是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或者橡皮帽密封不好、拉力和长度读数不准等;有的偏大,原因是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造成测量的结果偏大;为了减小以上原因形成的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把空气排尽,橡皮帽密封好点,拉力和长度读数要准确,在活塞和筒壁间涂上润滑油。
故答案为:(1)排出针筒内的空气和不让空气进去;????(2)刚被拉动;????(3)6;???0.75;???(4)1.08×105;(5)①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②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把空气排尽,在活塞和筒壁间涂上润滑油。
(1)本实验的原理是:先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往外拉活塞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要拉动活塞需要很大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为F=p大气S,故测出注射器全部带刻度的长度,求出活塞的横截面积S和测出活塞刚被拉动时的拉力F,就可求出大气压强的值。
(2)实验的误差主要是由于注射器的气密性不好和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引起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在弄清测量大气压强实的验原理,然后才能分析出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才能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2.??
解:(1)将吸盘沾水湿润的目的是防止漏气;
(2)根据题意可知,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F示=98.5N,
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实验时的大气压值:p=9.85×104Pa;
若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值都偏小,原因可能是吸盘内空气未排净;
(3)大气压强也像液体的压强一样,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4)因为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因此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风,用同样方法做该实验时,弹簧秤的读数小于98.5牛。
故答案为:(1)防止漏气;(2)9.85×104;B;(3)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4)小于。
(1)为了使测得的结果准确,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吸盘漏气;
(2)根据题意可知,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弹簧秤示数平均值,又知吸盘平面面积,计算实验时的大气压值;如果注射器内的气体没有排干净或橡皮帽漏气,会使得测量值变小;
(3)在各个方向都测出了相近的大气压值,说明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