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郁达夫及本文背景。
2、熟读本文,把握本文的结构和内容。
3、掌握作者写景状物的特色: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4、赏析本文的语言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2、依据问题,阅读写景段落。
3、讨论问题,归纳总结。
4、结合背景,探讨课文。
5、作业练习,进行延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故都的秋味。
2、体味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之情和自身的孤独、忧思。
二、教学重点。
1、作者写景状物的特色: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三、教学难点。
1、结合背景,体会故都的秋味。
2、郁达夫的语言技巧。
四、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与想象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设计提供第一课时)。
六、教学辅助。
课件运用。
教学过程与步骤。
运用音乐导入。
1、
播放
《康河尔的早晨》,在音乐声中,想象是一个什么季节,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2、
这首音乐清新流畅,音域宽广,且容易想到秋高气爽的秋晨。
引入秋的话题
,秋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凄清的季节。。
3、有关秋的诗句: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诸如此类,秋的残枝败叶,所引起的更多的是愁绪。
今天我们品味一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二、进入课文。
1、解题。写作对象是什么?故都是什么地方?如何理解这一个题目。
教师归纳:写作对象是秋,“故都”是地点。“故”,是“过去的”和“从前的”的意思,带有怀念和眷恋的意味;
“都”,这里指北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由此“故都”是含有深深的向往和眷恋之情的。
题目简洁且饱含深情。
2、听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
(
1
)、作者对故都的秋总的印象是什么?
(
2
)、本文怎样围绕“秋”来展开?
(
3
)、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故都的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4
)、作者何以写出这样的秋景?用的是什么技巧?
(
5
)、作者为什么写南国之秋?
(
6
)、作者对故都的秋怀着一种什么情感?
3、作者对秋的总的印象:清、静、悲凉。
4、作者如何围绕着秋来写的?
开头:思秋
正文:绘秋
议秋
结尾:恋秋
5、阅读正文第三段到第十一段,找出文章的具体描写的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第三段是牵牛花。
第四段是槐树。
第五段是秋蝉。
第六段是秋雨。
第十一段是秋枣。
写牵牛花的时候特出一个“清”,写秋槐的时候,特出一个“静”字,写秋蝉和秋雨特出一个“悲凉”,写秋枣(谈绿微黄),特出“清净”的秋色。
所写的景物都笼罩在清、静和悲凉之中。
分别根据所写内容,为这几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参考如下:庭院清秋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枣奇景
故都的秋景很多,作者何以写成这样的秋景?引入作者介绍。
郁达夫,出身书香门第,三岁丧父。从1913年开始留学日本近十年;因国力衰微,海外华人备受歧视,留学生活加剧了郁达夫本就畏怯、矜持和孤独的性格,这种性格也促使他最终拿起笔来宣泄内心不满。1923年回国后,先后在北大等地任教。抗战时先后抵达新加坡、印尼,发表了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文艺作品以示声援。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仅50岁。
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以后,白色恐怖加剧,又兼幼子夭折,作者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1933年郁达夫由上海迁居杭州,在这期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生活闲散安逸。1934年,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8、在写景方面,作者用了什么技巧?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手法。
故都的秋景之所以写成这样,是由作者当时的心境决定的。作者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哀,所以作者选择了这些普通的景物,且用这些普通的景物表现他的这种情感。
9、作者极力抒写故都的秋,为什么还要在首尾写上江南的秋?
①用南国之秋衬托北国之秋。
②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同时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9、综观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此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颂秋。但是,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结合前面《荷塘月色》,归纳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语言和语感。
2、抓住所写景物,把握景物特征以及技巧。
3、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4、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关于本文中语言技巧的赏析,我们下一节课进行。
四、课后作业布置:
1、熟读本文。
2、做《同步练习》上的相应题目。
板书设计: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思秋
饱尝故都的秋味
牵牛花
---------庭院清秋
清
槐
树---------
秋槐落蕊
静
孤独
以情驭景
绘秋
秋
蝉----------秋蝉残鸣
愁苦
以景显情
秋
雨----------秋雨话凉
悲凉
秋
枣
---------秋枣奇景
议秋
秋的深味在北方才能感受到
恋秋
衬托
眷恋、忧思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