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5 14:4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囚绿记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只有在必修一的学习接触过记叙性散文,对这种文体掌握的还不够深刻。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还不能领会,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表面化,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对文章的象征意义和含蓄而内敛的情感认知,还难以理解。所以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教学目标:
梳理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
通过分析囚绿记的语言,理解文章深层主旨。
教学重点:
分析语言,理解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
导入: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情。绿色是希望之色,也是生命之色。绿色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常歌咏之色。古诗中有很多描写绿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再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对绿同样情有独钟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囚绿记》。
解题
过渡语:标题《囚绿记》,这里的绿指的什么?
(齐)生:常春藤
师:囚绿指的是什么呢?
(齐)生:囚住绿色(常春藤)
师:“记”表明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齐)生:叙事散文
师:散文的侧重点是什么?叙事还是抒情?
生:抒情
过渡语: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到位,通过标题“囚绿记”,我们可以看出本文重点是“囚绿”作者对“囚绿”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文字。
生:8—12
二、梳理思路
师:既然8-12描写“囚绿”,那么囚绿前后的文字是在写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按照“囚绿”这种动宾结构的形式梳理文章脉络。
有哪位同学可以分享他的答案呢?
(某)生:(1—4)寻绿
—(5—7)赏绿—(13)放绿—(14)怀绿
师:依照刚才行文思路的分析,作者对待“绿”的心情有怎样变化,再次迅速浏览文本,用原文中的词语概况。
(某)生:喜悦而满足—迫切—恼怒—珍重—怀念
三、赏析语言(本文重点)
小结: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和行动都体现着对绿的喜爱,每一步都有情感的深化,一浪又一浪把爱绿的心推向高潮。
由于作者爱绿所以将这份绿色囚禁,要独享这份绿色。可是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呢,请找出表示原因的句子并且进行赏析(有感情的朗读,从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效果角度鉴赏)
(某)生:畅所欲言(五个同学左右回答)
四、总结品质
小结:从作者的体验思考当中,我们感悟到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那就是—它是美的,是柔弱的,倔强的,坚贞的。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因为它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这抹绿色永远向着阳光,因为这抹绿色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得到精神上的鼓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着这株常春藤。
可是这株常春藤甘愿被囚禁么?不甘愿被囚禁的常春藤在被囚前后外形有哪些变化?从他的变化当中我们可以它的哪些品质?(女生齐读第七自然段,男生齐读第十一自然段)
(某)生:囚禁前:柔软的卷须,折叠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和嫩芽
(某)生:囚禁后: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
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
总结的很好,那根据我们刚才找到的语句能不能总结出来常春藤有什么样的品质呢?
(某)生:执着;不屈;向往光明,自由;不屈服黑暗(让学生结合原文的语句回答)
五、主题探讨
小结:全文围绕“绿”展开,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难道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作者写囚绿记目的就是抒发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么?还有更深的寓意么?
对于作者的“囚绿”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有人认为是可以理解的?还有的人认为是不可理喻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两个)生:畅所欲言
师:分析的很深刻,一方面作者吧绿藤当作朋友,囚绿也是爱绿,是对绿的极端喜爱,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
另一方面也是作者的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
如果爱绿就不应该囚禁他,应该给他自由。
师:作者手中的笔仅仅停留在这里吗?只是想抒发爱和怀念之情吗?
作者最终临行前还是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齐)生:常春藤
师:仅仅只是指常春藤么?全班齐读第十三自然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文段11中写道,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这是怎样的一种魔念,你有过这种魔念么?谈谈你的体验和感受?
(某)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深刻,爱不是占有,爱是放手,爱是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互关怀,相互欣赏。——这也是《囚绿记》对人性误区的深刻揭示。
汪国真说过:爱不要成为囚。
师: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鉴赏文章还得知人论世也!我们再来探究一下文章的深层主旨(全班齐读第13自然段)
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交代了本文的什么?
(齐)生:写作背景
师:对,写作背景。那看后面的“囚人”仅仅是指常春藤么?后面的“祝福”仅仅是祝常春藤生长的更茂盛吗?
(齐)生:不是
师:那还有什么深层含义呢。结合写作背景以及导学案相关知识链接,一起思考一下。
生:被囚禁的中国人
(某)生:畅所欲言
师:其实“囚人”就是作者个人的隐喻,以及祖国命运的象征“祝福”那是指希望祖国能像常春藤一样不屈服于黑暗,永远追寻光明。
小结:《囚绿记》是对人生的顿悟,形象地揭示个人人性中爱的误区。揭示个人境遇与民族命运,当然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许多新的想法。这也许是优秀作品保持恒久艺术生命力的原因。最后我想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的。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们要永远向着阳光。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拓展研究
假设陆蠡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株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
请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为开头,谈谈你的感受。
本文小结:
欣赏美妙的散文,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至纯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思,学会从字里行间感受生活的美和诗意。
课后作业:
也许你想谈谈陆蠡的感受,也许你受到陆蠡的文字的触动,颇有描景状物的信心和冲动。我们今天的作业(二选一)
我读陆蠡(要求200字,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课后第三题: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