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说课课件(共25张PPT)+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荷塘月色》说课课件(共25张PPT)+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5 17:10:59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课文是《荷塘月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名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以朴素、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描绘了优美的荷塘月色,进而展现了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通篇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学习这篇经典散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散文,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春》《匆匆》《背影》等散文,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鉴赏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审美的技巧和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和他的散文风格;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品味精炼准确、清新隽永的散文语言,提高领悟、鉴赏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的情怀,引导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通过4-5自然段的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4)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在语言表达中所流露的复杂情感。
二、说教法
教授本课,拟定两课时。
为发挥教材的立体功能,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品读、分析、赏析课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学法
我会设计朗读、讨论、质疑等学法,指导学生鉴赏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品析其充满灵性的语言,体会其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荷塘月色》。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夜色微微荡漾。这首音乐我们耳熟能详,我们体会到了夜色中荷塘的优美和温柔,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月下荷塘是什么样子的。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积极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并初步引入情景交融的理念。
(二)多样诵读
整体感知
我会提问,这篇课文题目是荷塘月色,那是写的荷塘上的月色,还是月下的荷塘呢,还是写荷塘和月色的融合呢,内容主要分布在哪几个自然段,从而引导学生诵读第四五六段。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多样诵读。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1、音频范读。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轻重缓急也不一样。
2、学生自由读。教师予以适当指导、评点。
3、重点段落动情朗读。范读后,分组竞赛,各组推举优秀者在班上朗读表演。通过多形式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文章标序号,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理清文章脉络)
院子(第1段)━小煤屑路(第2段)━━荷塘(第3、4段)━━荷塘四面(第6段)━━
回到院子(第10段)
2、理清文章情感脉络
首先作者是在院子里的,文中提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渴求宁静、自由
作者心里不宁静,睡不着觉,想到以前的荷塘心里更加不宁静,所以准备去看看。
接着作者来到了小煤屑路,这时作者是如何描写夜晚的?(寂寞)
那作者的心情如何?(便觉得是一个自由的人)
后来作者走到了荷塘,想到了什么?(月下荷塘的美丽)
但这时作者是什么感觉?(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表达了作者的失落、苦闷
后来又写到忽然想起采有趣的事,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些都表达了作者的怅然失落。
文章结尾处写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表明作者对江南热闹的怀念,作者不再宁静。
结合《荷塘月色》创作背景分析作者思想感情。《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的心情:
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现实——对美好追求的寄托
反映淡淡的哀愁得到淡淡的喜悦仍是淡淡的哀愁。
(四)赏析文本
赏析语言美,品味画面美(25分)
提问:这几段写了什么?都说它美,它美在何处?
理论依据: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视、听、味、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品味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想象,这种美的想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一句话,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间,才能深刻品味到这种美。
本文语言突出特点,运用大量修辞手法,神采飞扬,其中的博喻、叠词、通感为重点,对此学生却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如此光洁、莹润、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几眼吗?
学以致用:发挥想象,仿写或扩写,写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写、扩写是高考考察的语文能力之一)
②叠词
切入角度:用音乐的击鼓打节奏方式领略叠词独有的韵律感,如“曲曲/折折”“阴/森森”“脉脉”节奏分别是……(学生会用手指叩响桌子去感受叠词带来的音乐美感,荷塘月色的灵动飘逸。)
课外拓展:《诗经》中的大量叠词,如“关关雎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③通感:
明确定义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典型例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让读者通过联想、想象得到了嗅觉、听觉上的双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通过讨论交流,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赏析作者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这一环节,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拓展延伸
比较《荷塘月色》和《清塘荷韵》
(六)课后巩固
以“雨中咸中”为主题,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
总结:斯人已逝,斯文长存,朱自清的散文不仅让我们获得了一种审美体验,还教会了我们排遣不平静的方式,学会如何安顿内心的家园,希望同学们能拥有健康乐观的心态来拥抱每天的朝阳。(共25张PPT)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目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
教学策略
PART
0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PART
02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对散文有一定了解
情景交融
思想局限
专业能力限制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教材分析
1
2
3
了解作者朱自清和他的散文风格;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知识与能力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品味精炼准确、清新隽永的散文语言,提高领悟、鉴赏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的情怀,引导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PART
03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法
讲授法
比较阅读法
问题引导法
突破重难点
朗读法
解疑法
讨论法
学法
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创建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破重难点为主线的有效课堂。
PART
04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课堂学习
(三)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
教师
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准备《荷塘月色》朗读音频资料。
(二)课堂学习
导入
感知课文
朗读
赏析文本
拓展延伸
朗读
感知文本
赏析文本
拓展延伸
导入
90分钟
8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15分钟
口语训练
布置作业
5分钟
播放歌曲《荷塘月色》。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夜色微微荡漾。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实现由陌生到熟悉的过渡,音频范读可以纠正同学读不准的字音,把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自由读可以让学生找出并标识优美的句子;最后重点齐读4、5、6三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范读
播放朗读录音
自由读
学生放声阅读课文
齐读
齐读重点段落
2、朗读
阅读时长:15分钟
3、感知文本
小径
荷塘

小径
脉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情景交融的过程;问题启发学生从时代背景出发,得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寻找宁静
走出宁静
宁静
不宁静
情景交融
突破教学难点
4、赏析文本
月下荷塘
荷塘月色
荷塘四周
欣赏景色
突破教学重点
4、赏析文本
01
02
03
04
比喻
叠词
品味语言
通感
动词
讨论法
拓展延伸
本体
喻体
完整的句子
相似点
叶子
白花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月光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同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奏和谐

明珠
星星
美人
清香
流水

光与影
名曲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修长
挺拔
宽大
明亮
繁多
柔美
隐隐约约
似有似无
流动
倾泻而下
朦朦胧胧
乳白的色泽
课堂训练
5、拓展延伸
VS
《荷塘月色》
《清塘荷韵》
比较阅读
三、课后巩固
输入标题
以“雨中咸中”为主题,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突显本课教学重难点。
PART
05
教学板书
荷塘月色
采莲世界
荷月世界
现实世界
心灵家园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