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3.了解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01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五十年代,中、印、美钢和电产量比较图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背景: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情况
时间:1953—1957年底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结果: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任务。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实现工业化是唯一出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如何解决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局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工业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交通成就: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经过几十年努力,项目四起三下:
20世纪50年代准备建设,
1979年铺轨,1984年运营;
格拉段1142千米(新建线1110千米)因存在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而长期停建,最终克服难题而于2001年6月开工,
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运营。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
(3)工业基地的形成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东北基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沿海基地
西北基地:
新藏、青藏、
川藏公路、宝成铁路
华北基地
经过三年努力,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项目
1949年产量
1952年产量
52年比49年增长百分比
52年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长百分比
钢
15.8万吨
132.9万吨
752.8
46.8
煤
3243万吨
6649万吨
105
7.5
棉花
889万担
2607.4万担
193.3
53.6
粮食
2263亿斤
3278亿斤
44.8
9.3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了不起!这五年中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时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早就被淘汰了。
0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时称“五四宪法”。
1954年9月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首都人民群众游行庆祝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宪法颁布的人民
课堂小结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01 基本任务
02 起止时间
03 重要成就
04 影响
05 确立标志
05 确立影响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