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川市官备塘中学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基础练习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汉川市官备塘中学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基础练习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06 09:4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基础练习卷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原溶质的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5g硝酸钾晶体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4.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B.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5.
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温度一定时,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肯定不再溶解
7.室温下,向一定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10
g
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又加入
10
g
水,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8.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可取的是(

A.降温
B.升温
C.蒸发溶剂
D.增加溶质
9.将一杯
2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倒掉一半溶液
B.减少溶质
C.升高温度
D.蒸发溶剂
10.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11.能证明
20℃时的
A
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干后得到溶质A
B.降温到
0℃,有溶质
A
析出
C.加入少量溶质
A,振荡后不溶解
D.与同一温度下的
A
的饱和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12.t℃时,向盛有
0.1
g
硝酸钾的试管中加入
10
g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晶体,下列对试管内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
t℃时的饱和溶液
B.为
t℃时的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质量为
0.1
g
D.不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
13.室温时,将
100
g
氯化钠饱和溶液(无未溶解的晶体)平分成甲、乙两份,然后向甲溶液中加入
50
g
水,搅拌均匀后形成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
B.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C.甲、乙、丙均为不饱和溶液
D.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
14.对结晶后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一定是浓溶液
D.一定是稀溶液
15.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则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D.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16.下述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
)
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17.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8.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温度保持在20℃)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后,甲中溶解的固体一定减少
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
D.溶液中所含溶质最多的为丙
19.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0.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2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2.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24.一定温度下,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
B.降低温度???
?
C.加入溶质???
D.恒温蒸发溶剂
25.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减少溶剂,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26.在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将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7.(1)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____________的溶液。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在通常情况下,采取??????
和??????
的方法,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将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变成不饱和食盐水,最好的方法是?????????
,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29.(1)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下同)
(2)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在一定温度下,将KNO3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4)在t℃时,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0.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以________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结晶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锌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请将溶液成分的变化填入下表中(在空格处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增加溶质(温度不变)
蒸发溶剂(温度不变)
降低温度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33.已知20
℃时,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食盐,那么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______g。20
℃时将5.4
g食盐投入2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欲使其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需加入_______g食盐,或蒸发掉______g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