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571516954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主要是以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为主导,把孟德尔定律放在了第一章,众所周知,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诞生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把孟德尔定律在第一章显得十分必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从遗传学的基础学起,为以后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然后,将染色体与遗传放在了第二章,体现了学习遗传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其中,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对于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其设为本章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是以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为主轴线,抽象地阐明了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因此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并形成减数分裂的概念,达到真正意义的理解,这是个关键性问题。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构建减数分裂模型,使学生获得对减数分裂的感性认识。
-450851079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简述染色体形态、结构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概述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精子、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型的构建,提高学生们动手、逻辑和空间想象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活动,构建减数分裂模型,使学生获得对减数分裂的感性认识。
-7302514541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3619593980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各时期图解,打乱其编排顺序
762014541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温故知新法导入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了染色体和染色质两种形态,它们存在怎么样的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他们之间的本质相同,存在形态不同。
1. 染色体
学生活动:阅读P25-26总结染色体的组成、种类的知识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
板书: ①染色体结构:着丝粒、长臂、短臂
②染色体类型 端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③常见动植物的染色体
教师:生物体内染色体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生物染色体数量不一样。
2.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教师: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可以用“”2n”来表示,为什么染色体数由体细胞的“2n”转变为了“n”?(这也是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学生讨论:
①有丝分裂,复制一次,分裂一次
②减数分裂,复制一次,分裂二次
③无丝分裂,不复制,分裂一次
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得出,减数分裂应该是遗传物质复制一次,而染色体连续分裂两次的细胞分裂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教师:下面我们以精子细胞为例系统地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PPT放映)
?产生部位?
22815551549401176655160655睾丸中的曲细精管??????? 精原细胞??? ??? 精子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教师要把握精原细胞来源和去路问题??精原细胞不但可以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还可以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PPT放映)
总体分析整个减数分裂过程,让学生总体上先把握减数分裂几个重要阶段。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同起点和终点
②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的过程不属于减数分裂的范畴。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大部分的细胞质,只留下精子头部细胞核。
③一个精原细胞最后产生四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
④教师说明,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征将减数分裂分为减数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末)
3. 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
教师: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
①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②染色体呈现染色质形态
③复制后DNA数量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数不变
初级精母细胞 (1)前期I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染色体特点。
① 每条染色体都有2个DNA,2条姐妹染色单体
② 染色体会出现两两配对的现象。
③ 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学生观察并总结同源染色体特点。)
④ 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由于有四条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⑤ 在四分体时期有交叉互换,适当讲解交叉互换的意思。
教师: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教师: ① 在生物体细胞中存在着同源染色体吗?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吗?会出现配对的现象?
② 人总共有46条染色体,那么同源染色体有多少对?能理解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吗?
③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
中期I 特点: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那么,这样排列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为学习同源染色体后期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做准备)
后期I 特点:纺锤丝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比较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的不同点。(特别要注意非同源 染色体的概念和行为)
图示:分析细胞两极得到的非同源染色体的可能性。(PPT放映)
ABa b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到两极的染色体可能性 两种可能性1、AB和ab 2、Ab和aB 拓展:假设现在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呢?比如人体23对呢?
学生总结:同源染色体为n对,两极的染色体组合类型?
末期I: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没有分开。
教师: 注意同原染色体分离后,非同原染色体组合的类型决定了次级精母细胞的类型。
次级精母细胞
前期Ⅱ
① 再次强化初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对数与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种类的关系。
② 分析次级精母细胞的特点 (注意: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③ 染色体散乱的排布在细胞上
④ 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量是亲代细 胞的一半。
中期Ⅱ: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
后期Ⅱ: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Ⅱ: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两个子细胞各自分开最终形成四个精子细胞。
教师: ① 减数分裂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那些?
② 真正意义上使染色体数量减半的应该是减数第一次还是减数 第二次?
③ 教师图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PPT放映)
④ 把表中的数量转变为曲线图(PPT放映)
教师: ①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 ②归纳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特殊行为。
学生总结: ①减数第Ⅱ次分裂时已经没有同源染色体了。
②减数第Ⅰ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回出现配对的现象,配对的染色体会发生局部的交叉互换。
③ 减数第Ⅰ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非同源染色体在两 极自由组合。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形成过程:减数分裂中同样有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末期,由于细胞质分配的不均等,所以,只形成了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又是由于细胞质分配的不均等,而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同时第一极体细胞质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第二极体。 意义:这种分裂方式,使较多的细胞质存在于卵细胞中,以保证精子和卵结合成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所需要的养料,这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
卵细胞一经形成,不需要变形,这一点也是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的不同点。
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第二极体,一个精原细胞能够产生四个精子细胞。
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在一起,因此,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从同源染色体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但精子带有其中的一条,卵细胞带有其中的另一条,受精后,这两条同源染色体到了一个细胞中,它们就成对存在了,所以,关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说,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就是这个意思。 受精作用的特点: 精核和卵核的融合,但是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由卵细胞提供的。
受精作用的意义: ① 遗传的角度 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 的数目,从而使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
② 变异的角度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一些特殊行为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配子,从而使后代产生了变异,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课堂小结】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1、请学生总结,可前后左右邻近的学生互相讨论,在归纳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列成下表:(PPT放映)
根据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分析如何判定细胞分裂的图象。 (PPT放映)
① 有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有配对的现象) 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没有配对的现象)
② 无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
教师: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再通过生殖的结合产生合子(受精卵),使染色体数再恢复体细胞水平,通过有丝分裂使体细胞数量增多,在通过细胞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从而成为一个新的生物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遗传,又产生了一定的变异。
-20955154940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内对“减数分裂”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及学习兴趣等各方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