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富安中学2012届九年级第三周双休日自主学习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中学2012届九年级第三周双休日自主学习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3 23:3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xi zhuó 你的自私心。
(2)生活的jié jū 并不代表精神的贫瘠,生活的奢华并不代表生命的尊严。
]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
C.贾平凹历时4 年创作的小说“古炉”出版发行,该作品延续了其乡土文学的创作风格。
D.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温·内尔感慨地说:“中国医药城,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地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9分)
① ,下自成蹊。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③晓战随金鼓, 。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 。
⑤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 , 。
⑥思乡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请你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连续两句) , 。
5.名著阅读。(6 分)
⑴英国作家江奈生 斯威夫特所写的《 》 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 、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 世纪英社会现实的讽刺。(2 分)
⑵下面是《 西游记》 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仔细观察后,完成以下两小题:( 4 分)
①简要概括小说中“D” ,这个人物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2 分)
②有人认为“D”,在取经途中是一位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2 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班级开展“我爱汉字”的主题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⑴【课内学习】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趣解”第5题人物画像中的任意一个汉字。(3 分,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 梦:林间有夕阳,如画一样的美丽风景。
汉字: 趣解:
⑵【课外实践】在某商店门口看到“特效纹香,10元1合”的促销广告后,老师要求你纠正其中的两个错别字,并结合“汉字专题”中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说明修改理由。(5 分)
“纹”改为 ,理由:
“合”改为 ,理由:
二、阅读理解(共59分)
(一)阅读语段,答文后题。(17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带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5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3、 负势竞上 ( )( )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8、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2分)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9、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4分)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弗雷德 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①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 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 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40 英尺×10 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 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 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 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 ① 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 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
12.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13.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14.“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 分)
(四)阅读冯新的《抱怨不如改变》一文,完成15 一17 题。(10 分)
①英国史学家卡莱尔花了多年的心血,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 的全部文稿,随后将它交给最信任的朋友米尔去完善。然而就在第二天,手稿被米尔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了火炉!
②可以想象卡莱尔当时的心情,抱怨吧,可抱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于是他很快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③卡莱尔再起炉灶,重写这部巨著。他的第二稿,无论文字还是内涵,都达到了卡莱尔写作生涯的巅峰。
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⑤现实生活中,不知意的事十之八九,心情不好就抱怨天气,交通堵塞就抱怨社会,上课迟到就抱怨闹钟,工作太累就抱怨老板…… 于是抱怨变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但抱怨只是一种情绪发泄,无度地抱怨,不但不能缓解烦恼,反而放大了原来的痛苦,陷入满腹牢骚、抱怨不休的恶性循环之中,于事无补。
⑥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艳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⑦当你决定抛开你的抱怨时,你将会发现人生变得比较顺利、有趣。把抱怨扫除,你就可以拥有创造力,获得聪明才智爆发的空间。(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5.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 分)
16.文章①一③段讲述卡莱尔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 分)
17.某班晓文同学家庭困难,常常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情绪总是很低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以同学的身份对他进行劝解。(4 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五)(四)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22分)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8.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答:
1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3分)
答: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20.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5分)
答:
21.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4分)
答:
22.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答:
三、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最后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为婴儿洗澡的母亲;在手术台边一站几个小时,坚持挽救他人生命的外科医生。
由此我们知道,快乐来自成功,来自梦想,来自爱心,来自坚持。其实,你生活中,也一定有过来自成功、梦想、爱心、坚持的快乐。正是因为享受了成功,胸怀着梦想,付出了无私的爱,无数次执着的坚持。你的快乐才那么鲜亮,那么真切,那么丰盈。
请以“快乐,来自于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在“成功”、“梦想”、“爱心”、“坚持”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
(2)要写自己生活中与“快乐”有关的事;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X X X”代替;
(4)不少于600字。
第三周语文答案
8、B
9、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净,散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平息。
10、略
11、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爱慕美好自然。
12.不能去掉(1分)。“据说”一词表明“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的情形并不确定(1分);如果去掉,说法就显得绝对 ,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3.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2分),具体形象地突出在温室中制造露水的巨大效果,说明了从空气中取水有很大的可行性(2分)。
14.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在温室中用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制造露水;通过塑料帆网(捕雾幕帐)收集雾水。(每点1分,共3分)
15.抱怨不如 改变(或“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2分)
16.吸引读者,引出论点;用作文章的事实论据;与第⑤段内容形成对比。(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17.示例:晓文同学,你不应该如此抱怨。家庭困难是暂时的,你应该从现在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我相信,你一定能获得幸福,你说对吗?(称呼1分,劝解内容2分,语言简明、连贯、得体1分)
(四)(22分)
18.(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备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19.(6分)(1)(3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2)(3分)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1分)。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的事实,使得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分)。
20.(5分)通过卖衣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备并明白每个人都是高贵的,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第一次用亲情打动儿子去“试一试”,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出自我)(1分);第二次鼓励儿子思考探索,想办法提高衣服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挑战自我)(1分);第三次进一步激发儿子的潜能,提高儿子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超越自我)(1分)。
21.(4分)生命不因种族、肤色、贫富而有贵贱之分,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是高贵的,不要妄自菲薄(自卑)(2分);只要不丧失希望,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积极探索,不断奋斗,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自我,终而获得成功,实现理想(2分)。
22.(4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
(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
(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
(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