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富安中学2012届九年级第四周双休日自主学习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中学2012届九年级第四周双休日自主学习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3 23: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周双休日自主学习
九年级语文科作业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怅惘(wǎng) 褴褛(lǔ) 殷红(yān) 惬意(qiè)
B. 楹联(yíng) 剔透(tī) 恬静(tián) 埠头(bù)
C. 糙米(cào) 呷酒(xiā) 干涸(hé) 拮据(jiē)
D. 阴晦(huì) 迸裂(bèng) 栈桥(zhàn) 寒噤(jìng)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C、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D、《林中小溪》选自《林中水滴》(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潘安译),有改动。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B.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C.临走,她又送给我一幅名贵的字画和两套高档衣料,真是大方之家。
D.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应该加强饮用水源防治的宣传教育。?
B.美韩进行联合军演,令朝鲜半岛的气氛更加紧张。?
C.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院门外是一大片的杂树修竹, 。呆呆倚门的时候特别多,那日正在犯痴,忽听得一阵歌声,心便随歌飞离。 ?
①一任思绪掠过绿海,翻越群山 ?
②为我挡去了世间的嘈杂、喧嚣的人声和飞扬的尘埃 ?
③春日里,一片摇摇摆摆的绿便映在了我的眼前 ?
④在闭目冥想中上天入地 ?
A.③①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6、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1)赔偿 (2)浮光掠影 (3)融汇贯通 (4)一筹莫展 (5)寒噤 (6)家谕户晓
(7)万籁俱寂 (8)无精打采 (9)箫瑟 (10)莫名其妙 (11)销声匿迹 (12)留连忘返
错别字
改 正
7、根据提示补写内容。(10分)
(1)羌笛何须怨杨柳, 。(4)已所不欲, 。(《论语》)
(2)《与朱思元书》中,写水清的句子是 , 。
(3)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 。(《诗经》)
(4)王维《使至塞上》中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5)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6)第(5)句中的“风”原指 ,“骚”原指 。1分
8、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有哪些两种宫廷游戏?表演游戏的是哪些人?
宫廷游戏:(1) (2) 表演者:
(2)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 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是被“逼上梁山”的。例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判发配沧州。后来,他在 和草料场又险遭谋杀。在经历了一连串的迫害后,他忍无可忍,血刃仇敌,离开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9、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4分)
(1)古代诗词中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
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
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
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分)
(2)华罗庚曾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华罗庚的质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分)。
理由:
启示:
二、阅读分析 55分
(一)请阅读《蒹葭》,完成10-11题 (6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作品每一章开头的环境描写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11、诗歌在表现形式上的最主要的特点什么?这样的特点有怎样表达效果?(3分)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15题(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乙】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石罅乱流,众声澌澌(形容水声)。人踏石过,水珠渐衣。小鱼折折(安静而从容地)石缝间,闻跫(脚踏地的声音)音则伏,于苴(水中的浮草)于沙。
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水尽头儿,泉所源(发源)也。至则磊磊(形容石头众多的样子)中两石角如坎(坑穴),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鸟叫的声音和风吹树动的声音都很大),泉唶唶(jiè 本指鸟的叫声,这里是指泉水的声音)不可骤(立刻)闻。坐久,始别(辨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节选自[明]刘侗《水尽头》)
12、解释:(4分)
(1)猛浪若奔 奔, (2)负势竞上 负,
(3)石罅乱流 罅, (4)泉盖从中出 盖,
13、翻译:(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人踏石过,水珠渐衣:
14、分析:(4分)
(1)甲段中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山林的生机活力的?
(2)乙段描写的小鱼有着怎样的情趣?
15、比较:请你说说甲乙两段描写了哪些相同的对象?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有什么不同点?(3分)
(三)请阅读下面的议论文语段,完成11-14题(14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6、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7、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4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的观点。
18、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9、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4分)
答:
(四)请阅读下面的记叙文语段,完成20-24题(20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的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是,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你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做品保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选自《杂文报》
20、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3分)
21、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22、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含义(3分)
23、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4、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
25、从本文“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的身上你得到对他人对自己哪写启示?4分
四、写作 60分
题目: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60分)
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个(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②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第四周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10、作品的开头环境描写的一幅河上秋色图,芦苇茂盛,白霜洁莹,渲染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气氛,表现的意境朦胧而又凄凉哀婉。(2分,达意即可)
11、重章叠句。(1分)用这种形式反复咏唱,加深情感,委婉动人,同时更能表现追寻着执着的精神。(2分)
12、(1)奔马(2)凭借(3)缝隙(4)原来是(每小题1分,共4分)
13、(1)那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2分)(2)人踏着石头走过,溅起的水珠侵湿了衣服。(2分)
14.(1)作者描写山林,一是写山的活力,它们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生命力是多么旺盛;二是写山林的声音,泉水、好鸟、蝉、猿,它们的各种声音形成了山林交响曲,表现出勃勃生机。(2分)(2)那些小鱼生活在石头缝隙间,它们听到人的脚步声就躲藏起来,好像与游人逗乐,充满了情趣。(2分)
15.描写的对象有,泉水、游鱼、各种声响等。(1分)对声音的描写,甲段一一描写呈现,比较具体,而乙段表现的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比较笼统,需要人去辨析。(2分)
16、(3分)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答成“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也可得满分)
17、(3分)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1分)学游泳;(1分)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1分)(意思对即可)
18、(3分)强调了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功夫。(意思对即可)
19、(3分)示例一:课外阅读;(1分)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2分)
示例二:写字潦草;(1分)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苦恼。(2分)
20、“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
21、A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B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22、标题形象生动,含有比喻意义,生动地说明了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道理。
23、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24、首先是他没有自卑,没有自暴自弃。其次选定了一个更适合他自己的目标,默默的努力。
25、从对他人和对自己两个方面
四、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