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富安中学2012届九年级第六周双休日自主学习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中学2012届九年级第六周双休日自主学习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3 23:3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周双休日自主作业
九年级语文作业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共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辗转(zhǎn) 聆听(líng) 随声附和(hè)
B.慰藉(jí ) 赡养(shàn) 相得益章(zhāng)
C.帷幕(wéi) 藐视(miǎo) 目不暇接(xiá)
D.追溯(sù) 提防(dī) 贻笑大方(y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 ) (2分)
A、盛大的阅兵仪式,壮观的群众游行,美轮美奂的国庆之夜——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典礼上的这些场景,成了全国亿万人民难忘的记忆,激发出多少激情,多少感慨。
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当“甲型H1N1流感”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国家卫生部呼吁,切勿草木皆兵,应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智。
3、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
A. 但他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 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 但他终于随着他父亲走了 D. 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博山的溶洞、淋漓湖,淄川的蒲松龄旧居,周村的古大街,都是淄博的旅游名片。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生命是什么?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还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
D.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是我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6、“腹有诗书气自华”,检验一下你的才华吧。(10分)(每空1分)
⑴ ,观千剑而识器。
⑵ ,君子好逑。
⑶项庄舞剑, 。
⑷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木兰花》)
⑸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⑹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陈涉世家》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⑺《捕蛇者说》中写道“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中的“信”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⑻古代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其中“稷”原指 。
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北宋柳永的词《凤栖梧》中“ ,
”表示第二境界。
7、走进名著(5分)
①格列佛在慧骃国_________身上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理性动物,而________则被作为人类的象征。斯威夫特通过两者的对比来批判了英国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2分)
②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他们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人物)欲望为兄弟申冤,却状告无门,于是拔刃血仇,血溅鸳鸯楼;林冲遇祸先让再忍,被逼绝境,终于 (情节),雪夜上梁山。他们是《水浒》中的两个人物,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是 。
8、综合探究。(10分)
①阅读下列这首诗,联系物候知识,说说你的发现。(2分)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三年级在校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致伤,之后又连剌八刀致伤者死亡;此后,药家鑫驾车逃逸,途中再次撞伤行人。2011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药家鑫一案,一审判处药家鑫死刑。
【材料二】西安市中院开庭审理药家鑫一案时,当庭对旁听者进行了关于药家鑫判决意见的现场调查。500名旁听人员中有400人是大学生,其中很多是药家鑫的同学、校友,出于同窗之情、朋友之谊,他们中大多数人不希望判处药家鑫极刑。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自己微博上表示:“鉴于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集体支持药家鑫,今后音乐界将不接受他们。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华商网就此作了一个调查,80%的网友表示支持高晓松。
【材料三】2011年5月1日,有关司法部门宣布,从即日起“醉驾入刑”,之后不久,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醉酒驾车,造成四车追尾受损、驾乘人员受伤。高晓松因此被刑事拘留,判处拘役6个月。
(1)请将“村料一”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2分)
(2)根据三则材料所述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观点。(2分)。
③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你参加了所在社区组织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庆祝活动。
(1)在“党的知识抢答赛”中,你抽到了一个必答题,请休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党徽的构图及象征意义。(党徽见右图。1分)                        
(2)社区举行“火红的旗帜”歌咏比赛,参赛的歌曲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走进新时代》等。比赛即将结束,你作为特邀主持人,请准备一段本次比赛的结束语。(不少于40字。2分)
                                         
                                       
(3)社区有一位老党员准备在自家大门上贴一副对联,他拟好的上联是“共产党恩泽四海”,一家人对出了 4个下联。请为这位老党员挑选一个最恰当的下联。(1分)( )
A.中国人意气风发 B.毛泽东名重千秋
C.子弟兵钢铁长城 D.向前看万众一心
二、综合阅读(共55分)
(一)古诗文赏析。(6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 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9、“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10、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4分)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11-16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13、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3分)
【乙】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_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16、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分)
(三)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7-20题。(14分)
今日水世界
孙红卫 编译
①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70%。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还源于饮食质量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为美味可口的食物。生产1公斤花生要比生产1公斤大豆多消耗近1倍的水,而生产1公斤牛肉所消耗的水几乎是生产1公斤鸡肉的4倍,生产1杯橙汁也要消耗1杯茶用水量的5倍。随着全世界20亿人口将步入中产阶层,即便人口总量不变,农业用水量也会有增无减。
②同样,工业生产也需要水。全世界用水总量的22%左右用于工业生产,8%左右用于生活用水。总的来说,这两方面的用水量在20世纪下半叶翻了两番,比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快一倍。专家预测,各方面的用水需求都还会进一步增加。
③世界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以地理位置为例,全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约60%集中在9个国家。即便在这9个国家中,也只有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刚果、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供大于求。美国的水资源相对富裕,而人口超过世界人口总量1/3的中国和印度仅拥有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约10%。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各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也大相径庭。印度东北部的年平均降雨量大约是其西部沙漠的110倍。
④其实,地下水的分布也很不均衡。当某地的雨水和地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时,地下水似乎解决了人们的燃眉之急。在印度和中国有数百万灌溉井孔,从地下取水。美国中部高地平原地下含水层覆盖45万平方公里,地跨8个州。南美洲瓜拉尼地下含水层则连绵120万平方公里,地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2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70%来自一个含水层,而按照目前的使用速度,这一含水层将在200年内枯竭。由于这一原因,墨西哥城已经开始下沉。在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雅加达,含水层要么被透支使用,要么遭受污染,或被海水回灌。
⑤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人们已经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举措已广为人知。一些是物理方法,例如加固河堤、修建大坝;或在降水集中的雨季,选择水不易蒸发的地点储水;或为保护生态系统,加强污染监管等等。另一些举措则涉及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达到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有效合理地用水的目的。
⑥对于农民来讲,干旱地区的农民则需更换作物品种,改种价值高、耗水少的作物,如坚果、草莓或蓝莓。同时,一些个人爱好最好也要做出调整,可以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等等。 (选自《读者》2011年第10期,有改动)
17.本文围绕题目从 、 和 三个方面进行说明。(3分)
18.请分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答:
19.请你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对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
20.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从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70%,工业生产占比重22%左右,生活用水占比重8%左右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比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增长速度快。
B.从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可以推断出,我国的淡水资源相对匮乏,今后需要多方面拓展获取淡水资源的渠道,不断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率。
C.第④段中“由于这一原因”中的“原因”指的是“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2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70%来自一个含水层”。
D.人们还可以通过多喝茶水少饮果汁,对家庭生活废水二次利用,减少洗车频率等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做法,达到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有效合理地用水的目的。
(四)阅读《放牛》,回答21—25题(19分)
放牛
李汉荣
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它面前,我更是小小的。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
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不时有一颗流星,从头顶滑落。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秋天,我上了小学。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半年后,老黑死了。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摘自《读者》
21、阅读全文,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我”对老黑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请你筛选或概括能够体现出这一过程的关键词语,填写在答题卷的括号内。(3分)
(   )→喜欢(信任)→(   )→悲伤→怀念→(    )
22、第8自然段中说,“父亲既然那样放心”,这是为什么?(4分)
23、画波浪线的第19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一段描述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4、联系全文分析,第24自然段中“生命的气息”是指什么 (4分)
25、你是怎样理解第25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的 (4分)
三、作文。(60分)
26、文题:请以“美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描述人、事、景,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语文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B 2、B 3、C 4、D 5、B
6、略(每小题1分)
7、(1)慧骃马 耶胡。(2) 武松 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施耐庵
二、阅读
(一)9、⑴(2分)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⑵(4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借款)
(二)11、答案:D 12、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
13、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4、(1)假装 (2)穷尽
15、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干涸就制止了他们。
16、(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三)17.世界的用水量不断增加 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解涣水资源问题的方法
18.作者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三组对比,更加突出了农业用水量增加的原因
19. “大约”是“差不多”的意思,表示概数,(1分)说明“110倍”不是绝对精确的数据,用在这里避免了说法的绝对化,也更符合客观事实,(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
20. B D (第②段指出“这两方面的用水量……比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快一倍”,故A句错误;第④段中的“原因”指的是地下含水层水位的下降,故C句也错。)
(四)21.害怕 感激 激励(鼓舞)(答对一空不得分,两空计一分,三空计满分。2分)
22.(1)老黑认得路。(1分) (2)知道老黑温顺,会照顾人。(1分)(共2分)
23.拟人、比喻、夸张(1分。答出“拟人”或“比喻”任意一种,计满分;仅答“夸张”,不计分) 对家乡景色的迷恋,对家乡的热爱。(1分)(共2分)
24.忠厚、质朴、善良、坚毅、勇敢、顽强等品质。(答出一点计1分,两点计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25.“我”在放牛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熏陶(1分)。老黑的品质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激励着“我”(2分)。(共3分)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