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备课组
教师
班级
学生
日期:
上课时间:
主课题:
期中复习
教学目标: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了解力的三要素,知道各自各样的力。
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了解压力和压强,理解固体压强的计算,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大气压强,了解流体压强特点
熟悉浮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灵活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题
教学重难点:
能找到力的三要素,学会受力分析
摩擦力的判断
平衡力和牛顿第一定律
固体压力压强计算,液体压强大小判断,流体压强大小判断
浮力中的受力分析
学会用特别方法解题
教学内容
一、热身训练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2.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乙车
B.甲车
C.房屋
D.树木
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同步卫星运动的速度约为3000m/s
B.教室的高度约为30cm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D.人体的密度约为1.0kg/m3
4.“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
A.人
B.卵
C.石
D.手
5.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6.放在一辆足够长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
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
7.由于地球是球形,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像是脚朝天,他们能站稳也是受重力的作用,因此阿根廷那里的重力的方向应该是(
)
A.竖直向上
B.垂直向上
C.竖直向下
D.垂直向下
8.下列体育运动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打习毛球时握紧球拍
C.对赛车的轴承添加润滑油
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
9.如图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70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10.对于下列物品的指定部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增大压强这一因素的是(
)
A.旅行包的背带
B.电钻的钻头
C.运动鞋的鞋底
D.汽车的轮子
11.下列关于压强和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B.轮船从河里驶向海里,所受的浮力变大
C.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数值
D.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时利用了大气压强
12.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
)
A.水平向左,5N
B.水平向右,5N
C.水平向左,10N
D.水平向右,10N
13.在高山上将喝空的矿泉水瓶暴晒一段时间后拧紧瓶盖,放到山脚下的阴凉处瓶子变瘪,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瓶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减小
B.瓶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减小
C.山脚下的气压大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
D.山脚下的温度低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
14.如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则在注水过程中,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变化情况是(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增大,后不变
C.先不变,后增大
D.一直增大
15.高速列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将超过300km/h.高速行驶的列车经过时,若人靠近高速列车容易被吸进轨道,应特别注意安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是高速行驶的列车与人之间的(
)
A.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B.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D.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增大
16.用两种物质分别制成棱长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为(
)
A.8:1
B.4:3
C.4:1
D.1:2
二、知识回顾
1、运动
1.机械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被选作
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需要和方便而定,一般没有特别
指明,则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于
而言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
若
的选择不同,则得出的结论不同。
2.机械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按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分,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作直线运动的物体按其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随时间变化,又可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
3.速度与平均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时间相同比
,二是路程相同比
。平常我们通过计算物体运动速度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属于
。
(1)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时间内通过的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一个
,它不随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运动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3)速度公式:v=
,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得:s=
,t=
。
(4)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米/秒=
千米/时。
(5)平均速度是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情况,其大小等于通过某一段路程(s)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之比,计算公式为v=s/t。
2、力
1.力的概念
力是
对
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
,即使物体的形状、体积发生改变。
3.重力
(1)重力是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方向总是
,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2)物体的重力与
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来表示。
4.摩擦力
(1)两个互相
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发生了
时,在接触处会产生一个
阻碍
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
有关。跟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
;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
、
、加润滑油、气垫等。
5.弹力
(1)物体发生
时产生的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等都属于弹力。
(2)弹力发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
。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反抗形变。
3、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概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
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相等,
相反,作用在
上。
4、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物体在没有受到
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2.惯性的概念:
物体具有保持
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性质,与物体运动状态
,与物体受力情况
,只与物体
有关。
5.压力
(1)定义:
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
(2)方向:
指向接触面。(注意与重力区别)
6.压强
(1)定义:
面积上受到的
大小。
注意: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压强就
。
(2)定义式:P=
。
(3)单位:
(简称帕),符号:
,1帕=1牛/米2
(4)增大压强的方法:
、
。
减小压强的方法:
、
。
7.密度
1.密度的定义:
。
2.质量的符号:
;体积的符号:
;密度公式用文字表示为:
;密度的符号:
;密度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
8.液体压强
(1).产生:由于液体受到
的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因此液体内部朝
都有压强。
(2).特点:
1)同种液体,
越大,压强越大;
2)同一深度的不同种液体,
越大,压强越大;
3)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
(3).流体压强与流速
流体(液体、气体)流速越大,压强
;流速越小,压强
。
9.大气压
(1).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
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
。
(2).标准大气压的值
通常把
毫米汞柱的大气压叫做
。1标准大气压=
帕。目前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仪器有
和
。
(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有关,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
。
2)大气压与天气季节有关,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气压
,冬天的气压比夏天的气压
。
3)液体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增大而
,随气压的减小而
。
4)大气压的日常应用:
等。
10.浮力
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和它的
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
。密度的单位为kg/
m3,常用的还有g/cm3和g/L。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等因素有关。
3.测量密度的原理:
。测量器材:
、
(对于规则的物体也可用刻度尺)、水、细线、烧杯等。
4.浮在水面或其他液面上的物体称作
。浮体所处的状态称为
。
5.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
。一切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总是
的。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先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空气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2,则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F浮=
F1-F2。
6.液体或气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用公式表示为F浮=
F向上-F向下。
7.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同样也适用于气体。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
8.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
F浮
_
G物
ρ液
_
_
ρ物
下沉
F浮
_
_
G物
ρ液
_
_
ρ物
悬浮
F浮
_
_
G物
ρ液
_
ρ物
漂浮
F浮
_
_
G物
ρ液
_
_
ρ物
三、经典例题
例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例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
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
;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B=
0
N.
例3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例4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A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并竖直放置,质量为m的物块压在弹簧A上,用一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m相连,另一端与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B相连.现用手握住弹簧B的右端使其位于c点时,弹簧B恰好呈水平且没有形变,将弹簧B的右端水平拉到d点时,弹簧A恰好没有形变.已知:K2<K1,则c、d之间的距离为(
)
A.(k1+k2)mg
/k1k2
B.(k1-k2)mg
/k1k2
C.mg/(k1+k2)
D.mg/(k1-k2)
例5、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装有深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一起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甲液体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B.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C.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小球放入后,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例6、在探究浮沉条件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上方连有长方体木块A,容器底部有一个出水口,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2/5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没有发生形变.(不计弹簧受到的浮力,g取10N/kg)
(1)该木块A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此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Pa.
(2)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木块A
的作用力为F1,
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离开水面时,立即关闭阀门B,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2,则F1、F2之比是_________.
例7.如图所示是很多公共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浮筒A是边长为0.2m的正方体,盖片B的面积为0.8×10﹣2m2(盖片B质量、厚度不计),连接AB的是长为0.3m,体积和质量都不计的硬杆.当供水管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盖片B被拉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
(1)浮筒A的体积为多少m3?
(2)浮筒A完全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
(3)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水对盖片B的压强是多少Pa?
(4)浮筒A的质量是多少?
四、课堂小练
1.在一直线轨道上的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向东运动
B.一定向西运动
C.一定静止不动
D.向东、向西运动或静止均有可能
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B.一般情况下,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C.假如没有大气压,仍然可以用吸管将碗中的牛奶“吸入”口中
D.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气压增大,从而使水的沸点降低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5.你听说过“木桶效应”吗?它是由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
A.木桶的轻重
B.B木桶的直径大小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6.以下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
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
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鹰”
D.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
7.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
)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一定是重力和支持力
D.一定是拉力和摩擦力
8.为了将圆规更好地固定在画板上,我们把圆规一个脚做得很尖锐,其目的是(
)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9.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若将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
(
)
A.小于12N
B.大于12N
C.等于12N
D.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对它的摩擦力
B.小车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粗糙,木块将向左倾倒
11.一芭蕾舞演员表演时脚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8cm2,此时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接近(
)
A.6×105Pa
B.6×102Pa
C.6×103
Pa
D.6×104Pa
12.物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牛
B.物块的体积是2×10-4米3
C.物块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
D.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3.
在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若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五、课后作业
1.甲、乙、丙三架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下、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2.在物理图象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直线的斜率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图中的两个图象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图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
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
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形状一定改变
D.以上说法皆不正确
4.下列说法中,与实际不符的是(
)
A.水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为了减小压强
B.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5.下列有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浆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
C.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
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6.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假设它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
)
A.做圆周运动
B.做曲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减速直线运动
7.下述哪种现象是由于摩擦作用造成的是(
)
A.水往低处流
B.鸟可以飞翔
C.穿鞋走路多了鞋底磨薄
D.手拍打墙壁手感觉疼
8.下列做法中,目的在于增大压强的事例是(
)
A.载重卡车装有较多的轮子
B.房屋的墙基做的比墙宽
C.铁轨铺在枕木上
D.刀、斧的刃要磨得很薄
9.重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25N,要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所需的水平拉力应是(
)
A.100N
B.125N
C.75N
D.25N
10.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
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11.小辉在晚会上表演了一个节目,如图所示.他一只手握住胶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管的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
A.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下管口的压强大于上管口的压强
B.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下管口的压强小于上管口的压强
C.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大于下管口的压强
D.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小于下管口的压强
12.(多选)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积分别为S甲=40cm2、S乙=30cm2,高度之比h甲:h乙=3:2,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如图所示,把甲放在水平地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Pa.把乙取下来放在水平桌面静止不动时,则(
)
A.甲、乙两物体体积比为8:9
B.甲、乙两物体所受重力之比6:1
C.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4N
D.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7×104Pa.
13.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用细线拴一金属球,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00Pa;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金属球的密度为8g/cm3,g取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
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3
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初中科学备课组
教师
班级
学生
日期:
上课时间:
主课题:
期中复习
教学目标: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了解力的三要素,知道各自各样的力。
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了解压力和压强,理解固体压强的计算,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大气压强,了解流体压强特点
熟悉浮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灵活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题
教学重难点:
能找到力的三要素,学会受力分析
摩擦力的判断
平衡力和牛顿第一定律
固体压力压强计算,液体压强大小判断,流体压强大小判断
浮力中的受力分析
学会用特别方法解题
教学内容
一、热身训练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B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2.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B )
A.乙车
B.甲车
C.房屋
D.树木
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A.同步卫星运动的速度约为3000m/s
B.教室的高度约为30cm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D.人体的密度约为1.0kg/m3
4.“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C )
A.人
B.卵
C.石
D.手
5.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C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6.放在一辆足够长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 A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
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
7.由于地球是球形,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像是脚朝天,他们能站稳也是受重力的作用,因此阿根廷那里的重力的方向应该是( C )
A.竖直向上
B.垂直向上
C.竖直向下
D.垂直向下
8.下列体育运动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C )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打习毛球时握紧球拍
C.对赛车的轴承添加润滑油
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
9.如图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70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10.对于下列物品的指定部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增大压强这一因素的是( B )
A.旅行包的背带
B.电钻的钻头
C.运动鞋的鞋底
D.汽车的轮子
11.下列关于压强和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B.轮船从河里驶向海里,所受的浮力变大
C.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数值
D.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时利用了大气压强
12.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 C )
A.水平向左,5N
B.水平向右,5N
C.水平向左,10N
D.水平向右,10N
13.在高山上将喝空的矿泉水瓶暴晒一段时间后拧紧瓶盖,放到山脚下的阴凉处瓶子变瘪,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B )
A.瓶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减小
B.瓶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减小
C.山脚下的气压大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
D.山脚下的温度低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
14.如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则在注水过程中,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变化情况是( C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增大,后不变
C.先不变,后增大
D.一直增大
15.高速列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将超过300km/h.高速行驶的列车经过时,若人靠近高速列车容易被吸进轨道,应特别注意安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是高速行驶的列车与人之间的( C )
A.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B.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D.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增大
16.用两种物质分别制成棱长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为( A )
A.8:1
B.4:3
C.4:1
D.1:2
二、知识回顾
1、运动
1.机械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需要和方便而定,一般没有特别
指明,则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于
参照物
而言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
若
参照物
的选择不同,则得出的结论不同。
2.机械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按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分,可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作直线运动的物体按其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随时间变化,又可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3.速度与平均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时间相同比
路程
,二是路程相同比
时间
。平常我们通过计算物体运动速度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属于
前者(时间相同比路程)
。
(1)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单位
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一个
定值
,它不随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运动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3)速度公式:v=
s/t
,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得:s=
vt
,t=
s/v
。
(4)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米/秒=
3.6
千米/时。
(5)平均速度是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情况,其大小等于通过某一段路程(s)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之比,计算公式为v=s/t。
2、力
1.力的概念
力是
物体
对
物体
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
形变
,即使物体的形状、体积发生改变。
3.重力
(1)重力是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2)物体的重力与
物体的质量
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来表示。
4.摩擦力
(1)两个互相
接触
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发生了
相对运动
时,在接触处会产生一个
阻碍
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压力
、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关。跟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
使接触面光滑些
、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加润滑油、气垫等。
5.弹力
(1)物体发生
弹性形变
时产生的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等都属于弹力。
(2)弹力发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
形变
。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反抗形变。
3、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概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
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直线
上。
4、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
物体在没有受到
外力
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
状态。
2.惯性的概念:
物体具有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
状态的性质,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性质,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与物体受力情况
无关
,只与物体
质量
有关。
5.压力
(1)定义:
垂直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
垂直
指向接触面。(注意与重力区别)
6.压强
(1)定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大小。
注意: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压强就
越大
。
(2)定义式:P=F/S。
(3)单位:
帕斯卡
(简称帕),符号:
Pa,1帕=1牛/米2
(4)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
、
减少受力面积
。
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
、
增大受力面积
。
7.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
2.质量的符号:
m
;体积的符号:
V
;密度公式用文字表示为:密度=质量/体积;密度的符号:ρ
;密度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ρ=m/V
。
8.液体压强
(1).产生:由于液体受到
重力
的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因此液体内部朝
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
(2).特点:
1)同种液体,深度
越大,压强越大;
2)同一深度的不同种液体,
密度
越大,压强越大;
3)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相等
。
(3).流体压强与流速
流体(液体、气体)流速越大,压强
越小
;流速越小,压强
越大
。
9.大气压
(1).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
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
马德堡半球实验
。
(2).标准大气压的值
通常把760毫米汞柱的大气压叫做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1.01×105帕。目前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仪器有
水银气压计和
空盒气压计
。
(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有关,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大气压与天气季节有关,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气压
高
,冬天的气压比夏天的气压
高
。
3)液体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增大而
升高
,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
4)大气压的日常应用:
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等。
10.浮力
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质量
和它的
体积
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
ρ=m/V
。密度的单位为kg/
m3,常用的还有g/cm3和g/L。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等因素有关。
3.测量密度的原理:
ρ=m/V
。测量器材:
天平
、
刻度尺
(对于规则的物体也可用刻度尺)、水、细线、烧杯等。
4.浮在水面或其他液面上的物体称作
浮体
。浮体所处的状态称为
漂浮
。
5.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
浮力
。一切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上
的。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先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空气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2,则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F浮=
F1-F2。
6.液体或气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用公式表示为F浮=
F向上-F向下。
7.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排开液体重力的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同样也适用于气体。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F浮=G液排=ρ液gV排。
。
8.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
F浮
_>
G物
ρ液
_>_
ρ物
下沉
F浮
_<_
G物
ρ液
_<_
ρ物
悬浮
F浮
_=_
G物
ρ液
_=_
ρ物
漂浮
F浮
_=_
G物
ρ液
__>_
ρ物
三、经典例题
例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D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例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
匀速直线
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压力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
2:1
;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B=
0
N.
例3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例4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A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并竖直放置,质量为m的物块压在弹簧A上,用一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m相连,另一端与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B相连.现用手握住弹簧B的右端使其位于c点时,弹簧B恰好呈水平且没有形变,将弹簧B的右端水平拉到d点时,弹簧A恰好没有形变.已知:K2<K1,则c、d之间的距离为( A )
A.(k1+k2)mg
/k1k2
B.(k1-k2)mg
/k1k2
C.mg/(k1+k2)
D.mg/(k1-k2)
例5、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装有深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一起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甲液体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B.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C.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小球放入后,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例6、在探究浮沉条件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上方连有长方体木块A,容器底部有一个出水口,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2/5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没有发生形变.(不计弹簧受到的浮力,g取10N/kg)
(1)该木块A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此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Pa.0.4×103;2×103?
(2)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木块A
的作用力为F1,
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离开水面时,立即关闭阀门B,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2,则F1、F2之比是_________.3:2
例7.如图所示是很多公共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浮筒A是边长为0.2m的正方体,盖片B的面积为0.8×10﹣2m2(盖片B质量、厚度不计),连接AB的是长为0.3m,体积和质量都不计的硬杆.当供水管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盖片B被拉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
(1)浮筒A的体积为多少m3?8×10-3m3;
(2)浮筒A完全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78.4N;
(3)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水对盖片B的压强是多少Pa?4.9×103Pa;
(4)浮筒A的质量是多少?4kg.
四、课堂小练
1.在一直线轨道上的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情况是( D )
A.一定向东运动
B.一定向西运动
C.一定静止不动
D.向东、向西运动或静止均有可能
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B.一般情况下,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C.假如没有大气压,仍然可以用吸管将碗中的牛奶“吸入”口中
D.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气压增大,从而使水的沸点降低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5.你听说过“木桶效应”吗?它是由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C )
A.木桶的轻重
B.B木桶的直径大小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6.以下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B )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
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
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鹰”
D.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
7.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 B )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一定是重力和支持力
D.一定是拉力和摩擦力
8.为了将圆规更好地固定在画板上,我们把圆规一个脚做得很尖锐,其目的是( C )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9.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若将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
( C )
A.小于12N
B.大于12N
C.等于12N
D.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对它的摩擦力
B.小车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粗糙,木块将向左倾倒
11.一芭蕾舞演员表演时脚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8cm2,此时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接近( A )
A.6×105Pa
B.6×102Pa
C.6×103
Pa
D.6×104Pa
12.物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牛
B.物块的体积是2×10-4米3
C.物块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
D.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3.
在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若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五、课后作业
1.甲、乙、丙三架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D )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下、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2.在物理图象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直线的斜率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图中的两个图象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 B )
A.图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
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
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形状一定改变
D.以上说法皆不正确
4.下列说法中,与实际不符的是( A )
A.水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为了减小压强
B.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5.下列有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用浆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
C.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
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6.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假设它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 C )
A.做圆周运动
B.做曲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减速直线运动
7.下述哪种现象是由于摩擦作用造成的是( C )
A.水往低处流
B.鸟可以飞翔
C.穿鞋走路多了鞋底磨薄
D.手拍打墙壁手感觉疼
8.下列做法中,目的在于增大压强的事例是( D )
A.载重卡车装有较多的轮子
B.房屋的墙基做的比墙宽
C.铁轨铺在枕木上
D.刀、斧的刃要磨得很薄
9.重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25N,要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所需的水平拉力应是( D )
A.100N
B.125N
C.75N
D.25N
10.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A )
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11.小辉在晚会上表演了一个节目,如图所示.他一只手握住胶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管的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D )
A.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下管口的压强大于上管口的压强
B.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下管口的压强小于上管口的压强
C.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大于下管口的压强
D.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小于下管口的压强
12.(多选)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积分别为S甲=40cm2、S乙=30cm2,高度之比h甲:h乙=3:2,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如图所示,把甲放在水平地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Pa.把乙取下来放在水平桌面静止不动时,则( BC )
A.甲、乙两物体体积比为8:9
B.甲、乙两物体所受重力之比6:1
C.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4N
D.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7×104Pa.
13.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用细线拴一金属球,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00Pa;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金属球的密度为8g/cm3,g取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
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3
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