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第6讲 浮力(第三章2,3,4节) 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第6讲 浮力(第三章2,3,4节) 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05 15:28:21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备课组
教师
班级
学生
日期:
上课时间:
主课题:
3章2,3,4节,
教学目标:
熟悉浮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灵活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题
教学重难点:
浮力中的受力分析
学会用特别方法解题
教学内容
一、热身训练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在液体中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
(
C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2、一铜球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铜球所受(
B
)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C.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3、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
(
D
)
A.物体受到的浮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
C.物体的体积
D.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差
4、利用空气的浮力停留在空中的是
(
D
)
A.人造卫星
B.风筝
C.直升机
D.飞艇
5、如图4-4所示,一个鸡蛋漂浮在液面上,它受到竖直向下的
重力和竖直向上的

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是
相等
。若用手指把鸡蛋往下按,使它浸没在液体中,此时鸡蛋受到的向上的力比原来

(填"大"、"小"或"不变")。
6、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D

A.7N
   B.4N
   C.3N
   D.1N
7、形状不同的铁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不同的深处,如果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可以判断它们的(?B?

A、质量相等
???B、体积相等????C、压强相等
???D、重力相等
8、取一片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它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果将此金属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B.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
C.金属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比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
D.金属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9、把重10N,体积为1.2×103㎝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和所受浮力是(??C?
)??
A.漂浮,F浮=12N?
B.悬浮,F浮=10N???
C.漂浮,F浮=10N?
D.沉在水底,F浮=12N
10、一艘船从鸭绿江驶入渤海,这艘船受到的浮力__不变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将__上浮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二、知识回顾
1.浮在水面或其他液面上的物体称作
浮体
。浮体所处的状态称为
漂浮

2.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
浮力
。一切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上
的。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先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空气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2,则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F浮=
F1-F2。
3.液体或气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用公式表示为F浮=
F向上-F向下。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排开液体重力的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同样也适用于气体。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F浮=G液排=ρ液gV排。

5.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
F浮
_>
G物
ρ液
_>_
ρ物
下沉
F浮
_<_
G物
ρ液
_<_
ρ物
悬浮
F浮
_=_
G物
ρ液
_=_
ρ物
漂浮
F浮
_=_
G物
ρ液
__>_
ρ物
三、经典例题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装有深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一起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甲液体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B.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C.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小球放入后,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例2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高h,装有体积是V的水,水底有一静止的边长为L的正方体实心铝块,密度为ρ1,水的密度ρ水。已知g。求:
(1)水对筒底的压强;(2)铝块受到的支持力;
(3)近来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更轻的泡沫铝,密度为ρ2,且ρ2小于ρ水,欲使铝块离开水底,可以给铝块粘贴一块实心泡沫铝,求泡沫铝的最小质量。
例3.如图所示,甲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密度均匀的木块A放入水中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300Pa.若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平衡时木块A仍有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400Pa.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2的物块,使平衡时木块A露出液面部分与丙图相同,如图丁所示.若m1:m2=5:1,ρ水=1.0×103kg/m3.
(1)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平衡时,如图丙所示,木块A露出水面的部分占自身体积的多少?1/5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0.8×103
例4、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cm、横截面积50cm2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秤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资秤示数为4N,如图甲所示.已知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N的拉力时伸长1cm,g取10N/kg.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至1400cm3时,弹簧秤示数恰为零.此过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C
)
A.容器的横截面积为225cm2  
B.塑料块的密度为0.4×103kg/m3  
C.弹簧称的示数为1N时,水面升高9cm  
D.加水400cm3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2N
例5如图16甲所示,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的圆柱形物体A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1。将物体A浸没在圆筒形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7.5cm,如图10乙所示,此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2,物体A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1。然后,将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h2,物体A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3。已知F1与F2之差为7.2N,F2与F3之比为5:8,h1为3cm,h2为5cm。不计绳重,g取10N/kg。求物体A的密度.
(

16

h
1
A
h
2

A
)2.8×103
四、课堂小练
1.如图所示,圆锥体重为G,悬浮在水中时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为F1,向下的压力为F2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是( A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2.小英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秤的示数F1、F2、F3、F4,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
A.F浮=F2-F3
B.F浮=F4-F3
C.F浮=F2-F1
D.F浮=F2-F4
3.小明有一正立方体金属块,他想知道该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将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如图甲所示,在将金属块缓缓从液体中竖直提出来的过程中,画出了测力计拉力F随提起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密度约为( D )
A.2.7×103kg/m3
B.3.1×103kg/m3
C.3.5×103㎏/m3
D.4.4×103㎏/m3
4.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D

5.如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则在注水过程中,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变化情况是( C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增大,后不变
C.先不变,后增大
D.一直增大
6.如图所示,A、B两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A容器装有水,B容器装有酒精,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小球甲和乙,V乙=4V甲,将两球全部没入液体中,此时两容器液面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已知:A、B两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4:5,ρ甲=4g/cm3,ρ酒精=0.8g/cm3.则( D )
A.T1=15T2;F1=F2
B.T1=15T2;25F1=16F2
C.4T1=15T2;16F1=25F2
D.4T1=15T2;F1=F2
7,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6N和5N,则物体在水和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ρ酒精=0.8×103kg/m3)(
B

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8.体积相同的铜、铁、铝、木四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4所示,已知这几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铜>ρ铁>ρ铝>ρ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铝、木两球一定是实心的,铜、铁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B.四个小球所受浮力关系是F铜>F木>F铁=F铝
C.四个小球的重力关系是G铝>G铁>G木>G铜
D.四个小球的质量关系是m铝>m铁>m铜>m木
9.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小球,体积分别为V甲、V乙,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质量分别为m甲、m乙,两个容器A、B中装有密度分别为ρ1、ρ2的液体,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1<ρ甲<ρ乙<ρ2,则:(
D
)
(

1

A
B

)A.
若V甲=V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A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甲:ρ乙
B.
若V甲=V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B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1:ρ2
C.
若m甲=m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B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乙:ρ甲
D.
若m甲=m乙,将甲、乙分别放入容器A、B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1:ρ甲
10.如图甲所示,一个边长为1m的正方体静止在湖底,上表面离水面深度为h.现用一根粗细和重力不计的绳子,将该物体从水底竖直向上拉,直至完全拉出水面,在整个拉动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N?104
(2)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绳子的拉力是多少N?2
104
(3)物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3
103
(4)物体在水底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a?3
104
五、课后作业
1.将一个小球放入装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小球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向杯中缓缓倒入水,直至小球在如图乙所示位置静止,此时小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与图甲中小球露出水面的体积相同,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图乙中小球所受浮力大于图甲中小球所受浮力
B.图乙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大于图甲中水对杯底的压强
C.图乙中小球所受重力与小球所受浮力是平衡力
D.图甲中小球只受两个力的作用
2.如图中,重为G的木块A用细线固定在装水的容器中,当木块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F.若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则细线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为( C )
A.2F
B.F+G
C.2F+G
D.2F-G
3.如图(1)所示,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A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A上表面齐平.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木块密度ρ
=
0.5×103kg/m3,容器底部面积为200cm2,g
=
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随着液体的排出,木块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B.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
C.抽液机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10g
D.第
30
s
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是
2cm
4.某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如图是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根据图示可以知道,该同学这次操作的目的是( C )
A.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其浸入深度的关系
B.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验证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5.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这4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6.将一方形木块(体积为V水)放于水中,再将一方形冰块(体积为V冰)放于木块上,静止时水面正好和木、冰交界面共面(如图),已知水、冰、木密度之比为10:9:8,则V冰:V木为(说明:图中冰块、木块大小不具暗示意义)( D )
A.9:8
B.8:9
C.1:8
D.2:9
7.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静止时小球漂浮在甲液面上,小球悬浮在乙液体里,小球则沉入丙液体的底部,则小球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8,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装满水的溢水杯和一个小球,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杯对桌面的压强为P2,若将小球缓慢的放入溢水杯中,则小球放入后(
B

A.P1减小,P2可能增大
B.P1不变,P2可能增大
C.P1减小,P2一定不变
D.P1不变,P2一定不变
9、如图11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g=10N/kg,ρ水1.0×103kg/m3,绳子重力不计)。求:(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2(N)(2)木块的重力。1.2N(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1.2×10-4(N)
10.如图甲,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入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不会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使用刻度尺测量h,不计细线重)小王从圆柱形物体A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多组F、h,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表格中,依据实验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的方格纸中画出了F与h关系的图象.
(1)由图甲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9N.
(2)观察图象乙,发现在物体A未浸没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h增大而减小
(增大/减小/不变),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h增大而不变
(增大/减小/不变),由此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有关/无关).
(3)由图象乙可知:当h等于10cm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6N.
(4)当h等于1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1.8N.那么,实心圆柱体A的密度为1.25
g/cm3.
11.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果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A、B、D、E等步骤进行对比.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刚根据图中B、C、D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刚的结论是错误的(选填“正确”、“错误”),原因是: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浮力与深度的关系.初中科学备课组
教师
班级
学生
日期:
上课时间:
主课题:
3章2,3,4节,
教学目标:
熟悉浮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灵活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题
教学重难点:
浮力中的受力分析
学会用特别方法解题
教学内容
一、热身训练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在液体中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
(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2、一铜球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铜球所受(
)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C.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3、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
(
)
A.物体受到的浮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
C.物体的体积
D.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差
4、利用空气的浮力停留在空中的是
(
)
A.人造卫星
B.风筝
C.直升机
D.飞艇
5、如图4-4所示,一个鸡蛋漂浮在液面上,它受到竖直向下的
重力和竖直向上的
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是
。若用手指把鸡蛋往下按,使它浸没在液体中,此时鸡蛋受到的向上的力比原来
(填"大"、"小"或"不变")。
6、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7N
   B.4N
   C.3N
   D.1N
7、形状不同的铁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不同的深处,如果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可以判断它们的(?
?

A、质量相等
???B、体积相等????C、压强相等
???D、重力相等
8、取一片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它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果将此金属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B.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
C.金属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比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
D.金属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9、把重10N,体积为1.2×103㎝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和所受浮力是(?
?
)??
A.漂浮,F浮=12N?
B.悬浮,F浮=10N???
C.漂浮,F浮=10N?
D.沉在水底,F浮=12N
10、一艘船从鸭绿江驶入渤海,这艘船受到的浮力__
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将
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二、知识回顾
1.浮在水面或其他液面上的物体称作
。浮体所处的状态称为

2.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
。一切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总是
的。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先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空气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2,则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F浮=
F1-F2。
3.液体或气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用公式表示为F浮=
F向上-F向下。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同样也适用于气体。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5.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
F浮
_
G物
ρ液
_
ρ物
下沉
F浮
_
_
G物
ρ液
_
_
ρ物
悬浮
F浮
_
_
G物
ρ液
_
_
ρ物
漂浮
F浮
_
_
G物
ρ液
_
_
ρ物
三、经典例题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装有深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一起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甲液体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B.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C.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小球放入后,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例2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高h,装有体积是V的水,水底有一静止的边长为L的正方体实心铝块,密度为ρ1,水的密度ρ水。已知g。求:
(1)水对筒底的压强;(2)铝块受到的支持力;
(3)近来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更轻的泡沫铝,密度为ρ2,且ρ2小于ρ水,欲使铝块离开水底,可以给铝块粘贴一块实心泡沫铝,求泡沫铝的最小质量。
例3.如图所示,甲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密度均匀的木块A放入水中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300Pa.若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平衡时木块A仍有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400Pa.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2的物块,使平衡时木块A露出液面部分与丙图相同,如图丁所示.若m1:m2=5:1,ρ水=1.0×103kg/m3.
(1)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平衡时,如图丙所示,木块A露出水面的部分占自身体积的多少?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
例4、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cm、横截面积50cm2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秤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资秤示数为4N,如图甲所示.已知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N的拉力时伸长1cm,g取10N/kg.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至1400cm3时,弹簧秤示数恰为零.此过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容器的横截面积为225cm2  
B.塑料块的密度为0.4×103kg/m3  
C.弹簧称的示数为1N时,水面升高9cm  
D.加水400cm3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2N
例5如图16甲所示,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的圆柱形物体A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1。将物体A浸没在圆筒形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7.5cm,如图10乙所示,此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2,物体A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1。然后,将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h2,物体A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3。已知F1与F2之差为7.2N,F2与F3之比为5:8,h1为3cm,h2为5cm。不计绳重,g取10N/kg。求物体A的密度.
(

16

h
1
A
h
2

A
)
四、课堂小练
1.如图所示,圆锥体重为G,悬浮在水中时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为F1,向下的压力为F2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是(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2.小英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秤的示数F1、F2、F3、F4,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F浮=F2-F3
B.F浮=F4-F3
C.F浮=F2-F1
D.F浮=F2-F4
3.小明有一正立方体金属块,他想知道该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将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如图甲所示,在将金属块缓缓从液体中竖直提出来的过程中,画出了测力计拉力F随提起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密度约为( 
 )
A.2.7×103kg/m3
B.3.1×103kg/m3
C.3.5×103㎏/m3
D.4.4×103㎏/m3
4.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5.如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则在注水过程中,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变化情况是(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增大,后不变
C.先不变,后增大
D.一直增大
6.如图所示,A、B两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A容器装有水,B容器装有酒精,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小球甲和乙,V乙=4V甲,将两球全部没入液体中,此时两容器液面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已知:A、B两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4:5,ρ甲=4g/cm3,ρ酒精=0.8g/cm3.则( 
 )
A.T1=15T2;F1=F2
B.T1=15T2;25F1=16F2
C.4T1=15T2;16F1=25F2
D.4T1=15T2;F1=F2
7,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6N和5N,则物体在水和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ρ酒精=0.8×103kg/m3)(

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8.体积相同的铜、铁、铝、木四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4所示,已知这几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铜>ρ铁>ρ铝>ρ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木两球一定是实心的,铜、铁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B.四个小球所受浮力关系是F铜>F木>F铁=F铝
C.四个小球的重力关系是G铝>G铁>G木>G铜
D.四个小球的质量关系是m铝>m铁>m铜>m木
9.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小球,体积分别为V甲、V乙,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质量分别为m甲、m乙,两个容器A、B中装有密度分别为ρ1、ρ2的液体,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1<ρ甲<ρ乙<ρ2,则:(
)
(

1

A
B

)A.
若V甲=V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A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甲:ρ乙
B.
若V甲=V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B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1:ρ2
C.
若m甲=m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B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乙:ρ甲
D.
若m甲=m乙,将甲、乙分别放入容器A、B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1:ρ甲
10.如图甲所示,一个边长为1m的正方体静止在湖底,上表面离水面深度为h.现用一根粗细和重力不计的绳子,将该物体从水底竖直向上拉,直至完全拉出水面,在整个拉动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N?
(2)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绳子的拉力是多少N?
(3)物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4)物体在水底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a?
五、课后作业
1.将一个小球放入装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小球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向杯中缓缓倒入水,直至小球在如图乙所示位置静止,此时小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与图甲中小球露出水面的体积相同,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中小球所受浮力大于图甲中小球所受浮力
B.图乙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大于图甲中水对杯底的压强
C.图乙中小球所受重力与小球所受浮力是平衡力
D.图甲中小球只受两个力的作用
2.如图中,重为G的木块A用细线固定在装水的容器中,当木块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F.若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则细线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为( 
 )
A.2F
B.F+G
C.2F+G
D.2F-G
3.如图(1)所示,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A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A上表面齐平.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木块密度ρ
=
0.5×103kg/m3,容器底部面积为200cm2,g
=
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液体的排出,木块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B.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
C.抽液机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10g
D.第
30
s
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是
2cm
4.某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如图是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根据图示可以知道,该同学这次操作的目的是( 
 )
A.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其浸入深度的关系
B.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验证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5.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这4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将一方形木块(体积为V水)放于水中,再将一方形冰块(体积为V冰)放于木块上,静止时水面正好和木、冰交界面共面(如图),已知水、冰、木密度之比为10:9:8,则V冰:V木为(说明:图中冰块、木块大小不具暗示意义)( 
 )
A.9:8
B.8:9
C.1:8
D.2:9
7.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静止时小球漂浮在甲液面上,小球悬浮在乙液体里,小球则沉入丙液体的底部,则小球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8,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装满水的溢水杯和一个小球,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杯对桌面的压强为P2,若将小球缓慢的放入溢水杯中,则小球放入后(

A.P1减小,P2可能增大
B.P1不变,P2可能增大
C.P1减小,P2一定不变
D.P1不变,P2一定不变
9、如图11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g=10N/kg,ρ水1.0×103kg/m3,绳子重力不计)。求:(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2)木块的重力。(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10.如图甲,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入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不会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使用刻度尺测量h,不计细线重)小王从圆柱形物体A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多组F、h,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表格中,依据实验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的方格纸中画出了F与h关系的图象.
(1)由图甲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
N.
(2)观察图象乙,发现在物体A未浸没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h增大而
(增大/减小/不变),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h增大而
(增大/减小/不变),由此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
(有关/无关).
(3)由图象乙可知:当h等于10cm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N.
(4)当h等于1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1.8N.那么,实心圆柱体A的密度为
g/cm3.
11.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果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
等步骤进行对比.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刚根据图中B、C、D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刚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错误”),原因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