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长恨歌》导学提纲(2)-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长恨歌》导学提纲(2)-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5 21: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恨歌》导学提纲(2)
【研修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体会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深挚的情感和历史教训。
3.背诵相关的名句,积累古诗素材。
【研修重难点】了解第二、三部分内容,分析文章主旨。梳理大意,总结知识点。
【研修流程】
回顾旧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行文线索:
★重色--寻色--迷色--失色---思色---访色盟誓
三、主题辩论
李杨的爱情故事历来被人们传诵和讨论,你认为二人是否为真正的爱情?选定立场。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搜集材料,精彩发言。 (10分钟讨论准备)
二、课内探究
1、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⑴.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
⑵.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部分:自“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断肠声”,
第三部分: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1)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2)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主题)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高二语文《长恨歌》参考答案: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
?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
?[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突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1、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学生寻找,谈论。
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
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
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
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⑵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讽喻主题;
爱情主题;
双重主题。
《长恨歌》导学提纲(3)
【研修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体会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深挚的情感和历史教训。
3、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旨
【研修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旨
【研修流程】
回顾旧知
千古绝唱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整体感知
1、诗人用哪些方法塑造了唐明皇怎样的形象?作者对他抱什么态度?
2、诗人笔下的杨贵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的态度又如何?
鉴赏写作手法。
本诗是叙事长诗,但有浓烈的抒彩,更好地突出了诗歌主旨。试分析本诗抒情特点。

【课堂小结】
以意逆志——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知人论世——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3、诗人用哪些方法塑造了唐明皇怎样的形象?作者对他抱什么态度?
赐死贵妃时  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
逃蜀途中   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
还都路上   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
还宫之后   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道士觅魂   上穷碧落下黄泉,遂教方士殷勤觅
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
4、诗人笔下的杨贵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的态度又如何?读完本诗,你对“情是什么”有那些感悟?请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一段话。
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
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
是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