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导学提纲(1)
【研修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体会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深挚的情感和历史教训。
3.背诵相关的名句,积累古诗素材。
【研修重难点】
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背诵相关的名句,积累古诗素材。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
【研修流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白居易与( )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他们合称(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的诗分为三类:、、。其讽喻诗如 ,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
本诗取材于和的故事。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李杨故事,当时白居易写下了,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3、文体介绍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二、基础知识感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回眸( ) 凝脂( ) 云鬓( ) 骊宫( ) 鼙鼓( )
城阙( ) 千乘( ) 花钿( ) 萦纡( ) 旌旗( ) 龙驭( ) 踌躇( ) 马嵬( ) 悄然( ) 耿耿( )霜华重( ) 衾( ) 临邛( ) 绰约( ) 玉扃( ) 参差( ) 珠箔( ) 仙袂( ) 迤逦( ) 飘飖( ) 凝睇( ) 人寰( ) 擘( )
2、解释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 )???????? 春从春游夜专夜( )??
可怜光彩生门户( )??????????宛转娥眉马前死( )??????????
天旋日转回龙驭( )??????????东望都门信马归( )??????????
其中绰约多仙子( )??????????玉容寂寞泪阑干( )??????????
含情凝睇谢君王( )?????钗擘黄金合分钿( )
三、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2、根据提示标注文章层次内容。
①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②第二部分:自“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断肠声”,
③第三部分: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④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四、深入学习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 玉容寂寞泪阑干(凉台,看台)
B:缓歌慢舞凝丝竹(管弦之声聚而不散) 九重城阙烟尘生(指宫廷)
C:天旋日转回龙驭(指皇帝的车驾) 珠箔银屏迤逦开(曲折绵延)
D: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2、阅读李白的《清平调词》两首,比较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玉环之美的手法有何不同。
清平调词两首 李白
(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3、李、杨的爱情故事。(见补充资料)
背诵: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李商隐《马嵬》(其二)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
回眸(móu ) 凝脂( zhī ) 云鬓(bìn ) 骊宫( lí ) 鼙鼓( pí )
城阙(què ) 千乘( shèng) 花钿(diàn ) 萦纡(yíng yū) 旌旗(jīng) 龙驭(yù ) 踌躇(chóuchú)马嵬(wéi ) 悄然(qiǎo ) 耿耿(gěng )霜华重(zhòng) 衾(qīn ) 临邛(qióng ) 绰约(chuò ) 玉扃(jiōng ) 参差(cēn cī) 珠箔(bó ) 仙袂(mèi ) 迤逦(yǐlǐ ) 飘飖(yáo ) 凝睇(dì ) 人寰(huán ) 擘(bò )
2、解释词语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统治天下 )??????????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专宠 )?????????????????????????????????????????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爱,可羡 )??????????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皇帝的车驾 )??????????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任马前行 )??????????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纵横 )??????????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凝视 )??????????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用手分开 )??????????
【思考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参考: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从此天下太平,但玄宗也开始贪图享乐了。从各处招来美女,其中以杨玉环为最,于是千方百计暗度陈仓让其成为自己的妃子。之后俩人沉溺欢爱。但好景不长,由于玄宗长期荒废朝政,导致地方叛乱,杨玉环也因此而被迫处死。在之后的岁月里,玄宗极度思念自己的爱妃。回到京城之后,找来道士为杨招魂,在蓬莱仙山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杨玉环,两人重温旧梦,但遗憾的是两人终究不能在一起天长地久,只能是天人两隔,长恨绵绵。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
?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
?[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突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课堂检测】
1、A
2、答案:李诗多静态联想,以花喻人,再比之于仙女,全由虚处着墨。
白诗多写动态美,白描写意,侧面衬托,虚笔写实,善创新喻,实中含虚。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