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5 22:3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处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种姓制度 B.禅让制度 C.分封制 D.分化制度
3.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佛陀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故事,此故事自西晋始在中国流传甚广,其流传关键在于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这段材料体现了
A.佛教传入中国成为统治思想 B.印度与中国文化有大量共通之处
C.西晋开始出现三教合一潮流 D.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
4.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如图)开创了以人体为柱的先河,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少女体态轻盈,表情、衣裙及站姿栩栩如生,均匀美艳的造型,薄如丝绸的衣裙雕刻,无不透出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该作品
A.凸显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光辉 B.发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体现雅典卫城妇女地位的提高 D.表明人的崇拜超越神的祟拜
5.世界上著名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是马云在1999年创办的。“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  )
A.《天方夜谭》 B.《吉尔伽美什》 C.《荷马史诗》 D.《摩诃婆罗多》
6.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也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这表明法老的统治采用
A.集权专制
B.分权专制
C.等级制度
D.礼仪德治
7.《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8.“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
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
9.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按智慧品德把公民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从材料可知这三者的思想
A.一脉相承别无二致 B.都崇尚中庸追求和谐
C.都追求民主崇尚自由 D.都包含一定的理性精神
10.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 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
11.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元863年,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基利尔文字),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A.深受希腊帝国影响 B.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D.基辅罗斯未实现统一
12.玛雅各城邦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现已发现石碑或石柱就有数百个。这些历史碑铭
A.使人们全面了解玛雅文化 B.主要记载了玛雅的政治事件
C.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明 D.客观的记载了玛雅的历史
13.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上述涉及的“文明”不包括
A.埃及文明 B.中华文明
C.印度文明 D.爱琴文明
14.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遍国家产生影响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1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
17.研究尝试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 别
材料
结论
埃及组
考古出土的Tutankhamen的石棺及木乃伊
古代埃及人具有来世信仰。
印度组
毗湿罗说:“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中娶一个妻子。
——《摩诃婆罗多》
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
罗马组
三、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
——《十二铜表法》第一表《传唤》
罗马法具有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倾向。
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一组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2)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不能直接推导的各组的结论与材料匹配。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成就,而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并非尼罗河流域,故C项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一种古老文字,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有明显的阶级歧视,A项正确;禅让制是中国古代尧舜禹时期的制度,B项错误;分封制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社会中人的身份是不可改变的,体现了印度的种姓制度,而不是分化制度,D项错误。
3.D
【详解】
劝人向善和劝子行孝属于儒家内容,佛教属于外来文化,而佛经中出现这样的内容体现了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故选D项;佛教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外来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糅合,不是二者有共同之处,排除B项;三教合一的潮流开始于隋唐时期,排除C项。故选D。
4.A
【详解】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雅典时代的建筑,伊瑞克提翁神庙因为女像柱而著名,女像柱体现了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与人文精神相关系。故答案为A。雅典卫城修建于古希腊时期,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排除B项;少女的造型并不能体现妇女地位提高,排除C项;当时人主要崇拜的对象还是神,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A。
5.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里巴巴”是阿拉伯文学著作《天方夜谭》中的人物,故A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文学著作,故排除B、C、D三项。
6.A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古埃及没有法律,法老的话语即是法律;古埃及法老被神化,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集于一身。这体现了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也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可知,当时埃及法老的统治采取了集权专制,而不是分权专制,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他的话就是法律”可知,古埃及法老实行专制统治,古埃及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实行集权专制,而不是等级制度,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代埃及法老的集权专制,而没有体现礼仪德治,故D选项错误。
7.D
【详解】
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的特点,没有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和强调人人平等的特点,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否综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点,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产生的最早文明的代表,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故C选项错误。
8.C
【详解】
根据“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日耳曼的特征,故C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排除D项。
9.D
【详解】
依据材料“有思想力的人”“按智慧品德”“吾尤爱真理”来看,三者的思想中都含有一定的理性精神。D正确;柏拉图是唯心主义者,而亚里士多德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三者崇尚中庸追求和谐,B排除;依据材料“把公民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来看,柏拉图的思想中带有等级色彩,C排除。故选D。
10.B
【详解】
《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项正确;日本人民虚心好学、中日关系交往密切和中日疆域临近交通便利,都只是客观因素,不是“中国古典文学典籍”在这本书中大量被引用的最主要的原因,ACD三项错误。
11.B
【详解】
依据材料“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基利尔文字),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来看,基辅罗斯在文化、宗教上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B正确;希腊字母并不是希腊帝国发明的,A排除;材料表明基辅罗斯受拜占庭帝国影响,不能证明是拜占庭帝国殖民地,C排除;材料未体现基辅罗斯未实现统一,D排除。故选B。
12.C
【详解】
玛雅各城邦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依据所学可知,这些历史碑铭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明,故C正确;“全面了解”说法绝对,故A错误;玛雅的重大事件包括政治事件、经济事件以及军事事件等,故B错误;碑铭带有主观性,故D错误。
13.D
【详解】
根据题干“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可知,这一区域包含埃及、印度、华夏文明,不包含爱琴文明, D正确,排除A、B、C。
14.C
【详解】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说明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C;A项错在“各国”,不符合史实,排除;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B排除;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5.D
【详解】
甲骨文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古埃及罗塞塔石碑反映的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成就,这三者图片组合在一起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选D。甲骨文为商朝文字,而非夏朝,故不能证明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排除A;楔形文字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字,古埃及文明的是象形文字,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排除C。
【点睛】
本题考查古代四大文明的发展成就,学生掌握基本史实,保证不会出现时序性错误即可快速作出判断,旨在考查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16.(1)①、②、③、④。
(2)主要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天方夜谭》。贡献:将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
影响: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为①古埃及;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②古巴比伦;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为佛教,产生于③古代印度;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④古代中国。
(2)“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二信息“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得出: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依据材料二信息“网罗各种人才”概括得出:重视人才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天方夜谭》“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将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得出: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如何汲取”,结合新罗及高丽王朝向中国学习的内容得出: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17.(1)埃及组
(2)印度组:1、选择历史文献而不是文学作品,或补充历史文献;2、修改结论为“种姓制度下各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同”。
罗马组:材料不能推导结论。或换材料;或修改结论为:“罗马法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传统”(注意,不能同时将材料和结论全部置换。)
【详解】
(1)埃及组,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获得永生,埃及法老修建宏伟的王陵,随葬丰富的陪葬品,并制作木乃伊以保存躯体,以此期望死后能获得重生。
(2)印度组:结合所学,可从材料中应补充历史文献,结论改为“种姓制度下各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同”等回答。
罗马组:材料不能推导结论。应换材料或修改结论为:“罗马法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