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5 20: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
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
第3课
读史感悟:
 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鸦片战争
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
二是五口通商使东南棉纺织业受到冲击,出现大量以农民为主体的流民;
三是基督教传入中国;
激化阶级矛盾
思想武器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2)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组织基础:3)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推翻清政府
理论来源:4)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对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
);
洪秀全(1814年—1864年)
广东花县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启示下,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洪秀全创
立“拜上帝会”,
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
他劝说同学
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
二、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准备
1)组织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理论准备:创拜上帝教
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理论特点: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教义:?
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打倒“阎罗妖”
???
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过程?
时间
史实(历史事件)
前期
开始
1851.1
金田起义
发展
1851.9
永安建制
建立对峙政权
1853.3
定都天京
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革命纲领
1853.12
北伐、东征、天京突围(西征)
全盛
1856
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后期
转折
1856.8
天京变乱
重建领导核心
1856
干王:洪仁轩
燕王:秦日纲
英王:陈秀成
忠王李玉成
革命纲领
1859
《资政新篇》
失败
1864.1
天京陷落
1851年金田起义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重大军事活动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金田起义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永安建制
①初步奠定建立政权的基础
②反映农民阶级的封建意识
占领南京
定都天京
①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②显示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1851.1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的
1851.9永安建制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1852.4全州之战
南王冯云山牺牲
1852.9长沙之战
西王萧朝贵牺牲
1853.1攻克武昌
1853.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兴起
永安
安庆
天京
连镇
扬州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西征
金田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北京
天津
武昌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名 称
北伐
西征
东征(天京保卫战)
时 间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目 的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天京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经济力量
主要将领
林凤祥李开芳
敕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意 义
打乱围攻天京计划
攻占了长江上游许多地区,巩固天京大本营
解除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天王府
是太平天国王宫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一座颇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现只存有原天王府西花园及大殿、暖阁、穿堂等遗迹,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转折:天京事变1856年
1)概况:
⑥走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①逼
④杀
⑤疑
②杀
③责
2)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个体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三、转折:天京事变
3)影响:
直接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间接影响: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深远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洪秀全
陈玉成:英王
李秀成:忠王
洪仁干:干王
重建领导核心
四、安庆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的淮军和华尔的洋枪队抵抗反扑。
曾国藩
李鸿章
为什么中外反动势力能够勾结起来?
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洋枪队”的头子华尔
(1)外国列强: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既得利益,决定利用中国国内发生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强迫清政府修改条约,并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交换条件。当他们遭清政府拒绝后,便在美、俄两国的帮助下,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之时,清政府遭到太平军沉重打击,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必须借助“洋人”
。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决定“借师助剿”,有此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湘军
淮军
清军
英法联军支援
天京陷落
慈溪
上海
安庆
汉口
武昌
三河镇
天京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851.1
金田起义
1851.1
永安建制
1851.12
定都天京
1853.3
北伐
西征
东征
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
重建核心
天京陷落
失败
爆发
1856
1856.9
1864.7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失败原因:
失败教训:
战略上的失误;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①主观:
②客观: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四、治国方案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内容
土地分配:
产品分配:
目的:
原则
方法
原则
方法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核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性质: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评价: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革命性:
进步性:
空想性:
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

封建性:
落后性:主张小农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二)洪仁玕
——《资政新篇》
1859年
内容
政治:以法治国,提倡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工商业,……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学教育和先进技术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评价
进步性: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1)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2)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
未能推行。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处于强盛时期
处于衰落时期
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社会
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
①土地分配;②产品分配
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④外交;
评价
①革命性;②落后性;③空想性;
①革命性;②进步性;③空想性;
结果
无法实行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