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5 21:0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学习目标
0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02、标志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03、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物竞天择”
《民报》
“三民主义”
西方新思想传入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
制,规定“ 国民教育,
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旧思潮发生激励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879年10月9日(光绪五年)出生,安徽人,原名 庆同,字仲甫。
1896年,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1901年,留学日本,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1905年在安徽创建第一个革命组织岳王会,任会长,参加反对清王朝和袁世凯专制的斗争。
1915年,在上海创办杂志《新青年》
1917年,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学长。
1918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新文化的内容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
民 主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反对
专制独裁
旧道德
迷信盲从
旧文学
Science
Democracy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二)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德先生”与“赛先生”
民 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理念。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封建专制
愚昧迷信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二)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
胡适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李大钊
发表《青春》一文,号召青年要改造社会;又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反封建必须反孔教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影响
① 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后关于“全盘西化”的言论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胡适
局限性: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课堂小结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兴起
内容
意义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3)倡导文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