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06 11: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本节课选自中图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1、说教材
本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主要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环流、重要的天气系统等内容,分析了大气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交换,为学习后面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从内容上看,教材在处理这几部分时采用了由因导果、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学习本课内容,既可以为前节内容中所学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寻因溯源;又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做铺垫。大气热力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都是大气受热不均匀的结果。因此,“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第二章第一节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首先点明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然后从整体上描述了大气的受热过程,最后通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方面对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述。本课始终贯穿了太阳、地面与大气三者之间的能量转换这一线索,阐述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理解了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就掌握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另外,本节内容着重于理论、相对抽象、逻辑性强,而且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2、说目标
高一的学生在第一章学习大气圈中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识储备。且接触面较广,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非常熟悉,但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系统地解释地理现象或事实的能力。故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状况做如下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源。
2、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3、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4、能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析图、绘图等学习方法和手段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和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
2、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
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和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生产和
生活服务的学习态度。?
2、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难点:1、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2、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3、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题课程标准要求的“运用图表说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征等,围绕如何把握学习重点、解决学习难点。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导学案,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梯度、有启发意义、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绘图等方法,理解和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4、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课:课前实验视频导入,学生进行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探究(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三角杯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三角杯里的气温,并记录实验前后甲、乙两个三角杯里的气温。?)
观察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阳光的照射下,两个温度计所测得气温都在升高,这说明大气受热升温的能量根本来源于哪儿??2、为什么两个温度计的升温幅度不同?大气是如何受热升温的呢?
新课: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32页第一部分内容,先了解大气受热的三个环节。让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学生活动:让学生四人一组,结合教材内容,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画图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问题探究:?
1、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各有什么作用??
2、大气中臭氧、水汽、二氧化碳各吸收了太阳辐射的哪个光区?
3、为什么在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呢??
4、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能否被大气全部吸收呢??
5、最终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哪个光区的?
6、画图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总结归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约有19%的太
阳辐射被大气直接吸收,但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得很少。因此,太阳辐射
并非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过渡:看来,当太阳辐射穿越大气时,大气从中捞得的“油水”并不多啊。那剩下的81%是否都到达了地面、被地面吸收了呢??
学生活动:自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并列表对比削弱作用三个环节的特点
实践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现象一:图片展示
1“晴朗的天空呈现出美丽的蔚蓝色”;
2“城市空气质量较差时,天空呈灰白色”;
3“黄昏时分一轮红日,天空红霞似火”。
现象二: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现象三:南极臭氧层空洞扩大到了阿根廷的火地岛,政府要求岛上居民出门时必须带墨镜和
遮阳帽。
总结归纳: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等环节的削弱后,剩下的47%则到达地
面并被吸收了。
学生活动:让学生补充画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二)对地面辐射形成过程的分析
学生活动:在探究下列问题的基础上,画图说明地面辐射的形成过程。
问题探究:
1、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2、地面辐射的方向如何呢?
3、地面辐射的能量是不是全部射向宇宙空间呢?
指图总结:地面吸收的能量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和宇宙空间传递。
(三)大气辐射的过程分析
学生活动:在探究下列问题的基础上,画图说明大气辐射的能量去向。
问题探究:
1、由于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在红外线区域,很容易被大气的哪些成分吸收?
2、大气具有能量之后,会将能量如何处理??
3、大气辐射的能量最终去向如何???
(四)大气受热过程展示
成果展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找出优秀的和有典型错误的,将学生的绘图放于实
物投影仪上展示。利用电子白板的录播功能,播放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视频: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大气的受热过程,随后教师评价。?
总结归纳:?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后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能量,很少一部分射向宇宙空
间,大部分朝向地面,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
热量还给了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因此,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和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问题探究:?
1、低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大气辐射还是地面辐射?
2、大气逆辐射作用的强弱与何种因素有关?
总结归纳:
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水汽、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水汽越多,云层越厚,二氧化碳的浓度越
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地面损失的热量越少,保温作用越强。
(设计意图:掌握影响大气保温作用的因素,为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情景设计:
1、在晚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
2、深秋夜间,农民常在田间放烟防蔬菜被冻,这是为什么?
3、我国北方不少地区的农民,冬季常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花卉、蔬菜,利用了什么原理??
归纳总结:综上所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的这种作用,类似于玻璃温室的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最后用简单的流程图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并预留本节课作业。以上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