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能量通货》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设置在学习过细胞的物质组成和基本结构之后,又在学习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前。ATP是生命活动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它既区别于被形容为“生命燃料”的糖类和储能物质脂肪,又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分析:问题探讨栏目中以古诗为引,提到萤火虫相关的问题,引言中直接提出ATP,随后三部分内容介绍了ATP分子的结构和特性,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利用。在最后一部分内容中解释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呼应。还结合思考与讨论模块揭示了ATP的“通货”的意义。侧栏中本节聚焦提出了本节的三个重点内容,相关信息中呈现了ATP的名称来源和结构式,还有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示意图。练习题考察本节重点内容,可作为课后作业,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等相关生物学知识,对ATP结构的识记问题不大。
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可能无法理解ATP在细胞能量供应过程中的地位以及ATP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在前期学习过能源物质和储能物质,也容易引发学生混淆。
学生了解到的生化反应还不够多,对反应的条件和可逆性认识不够全面,可能误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为可逆反应。
学生接触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相关名词,但对其机制和相互关系并不十分清楚,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
基于之前生物知识的积累,学生可以提出很多关于ATP利用的例子。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能用物质和能量观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能用稳态和平衡观解释ATP和ADP的转化迅速。
理性思维:能掌握ATP的分子简式和特点,能理解ATP的化学组成以及与RNA的关系。
科学探究:通过模型构建ATP的结构图及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实践理解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ATP在以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向他人宣传有关ATP的理性解释。
重难点
教学重点: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和ADP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教学难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理解ATP“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设计思路
导入:以脉动和士力架的广告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引发学生对ATP的关注。
提出问题:指出课本上的本节聚焦三个问题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带着问题学习,要求学完本节内容后回答这几个问题。
ATP结构介绍:先看课本侧栏ATP的结构式,再利用模型构建,结合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帮助学生识记ADP和ATP的结构简式和中英文名称。强调高能磷酸键的高能易水解的特性和重要意义。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基于高能磷酸键易断链特性,介绍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并完成板书上的示意图。其后要求学生画出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表达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在纠正的过程中,可以解开学生认为该过程是可逆反应的误解。
介绍ATP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同时解释aTP与其他能源物质的关系以及其通货内涵。类比富人的珠宝和黄金与现金之间的关系。
ATP的利用:在前面的基础上,小组讨论,ATP的利用和能量的去向。
最后回归课前的三个问题,提问学生的同时带着学生进行小结。
课堂练习,进行巩固。
课后作业:课本练习题
板书设计
习题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