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化学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从微观视角认识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2.在探寻湿手更易导电的过程中,逐层建立电离模型,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3.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会写离子方程式。
课前学习任务
回忆初中的导电性实验;知道形成的电流的条件。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微观探析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建立电离与电解质的概念。
【学习任务二】电离的角度再认识酸碱盐。
【学习任务三】形成判断物质在水中存在形式的一般思路。
推荐的学习资源
1.
2.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化学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在具体实验分析的过程中,建构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中的反应的分析模型。
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能用离子反应解释生产生活问题。
课前学习任务
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回顾初中所学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分析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前后的粒子变化,建构微观角度看溶液中的反应的分析模型。
【学习任务二】
应用模型分析稀硫酸和Ba(OH)2溶液混合前后的变化,并能设计实验证明。
【学习任务三】
在分析中,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推荐的学习资源
1.
2.
……
1
2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化学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假设、推理等过程,以探究的方式建构电离模型,并以此认识电解质;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教学重点:建构电离模型
教学难点:电离模型、电解质概念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
引入
展示图片。
【引入】由湿手易触电引出化学问题,探究NaCl溶液的导电问题。
环节二
建立电离模型
【活动1】设计实验证明NaCl溶液能够导电。
【活动2】探究NaCl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
【猜想】1.水能导电;2.
NaCl能导电;3.水和NaCl共同作用能导电。
【实验】蒸馏水、NaCl固体的导电性实验。
【猜想】NaCl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实验】熔融NaCl的导电性实验。
【对比分析】
【展示】微观示意图,将猜想直观具体化。
小结:通过对比这四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湿手更易触电的原因是残留在人手上的汗水中的NaCl,在遇到水形成NaCl溶液的过程中,原来不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变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当然人手上也可能沾有其它遇水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像氯化钠这样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思考】结合初中学习过的物质导电性实验,列举电解质。
环节三
符号表征
电离过程
【活动3】用化学用语表示NaCl的电离过程。
小结:明确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环节四
应用电离模型
【任务一】结合资料分析BaSO4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资料1
25
℃时,BaSO4溶解度为2.38×10-4
g
资料2(25
℃)
小结:判断物质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方法。
【任务二】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完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环节五
总结
【讨论】如何判断某物质是不是电解质?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
化学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建构离子反应的概念,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
引入
【引入】上节课我们从微观角度认识了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节课我们继续从微观角度研究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
环节二
初步建立分析模型
【任务一】从微观角度看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间的反应。
【问题1】CuSO4和BaCl2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问题2】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
【问题3】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环节三
完善分析模型
【任务二】探究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
【活动1】理论分析稀硫酸和Ba(OH)2溶液混合前后的变化。
【活动2】设计实验,验证稀硫酸和Ba(OH)2溶液混合前后微观粒子的变化。
【活动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稀硫酸和Ba(OH)2溶液间的反应
小结:以探寻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实质为例,通过以宏观的实验事实为依据确定反应能否发生,以电离为基础分析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再到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个角度描述了离子反应
环节四
应用分析模型
【任务三】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将Na2CO3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2.将K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3.将K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4.将NaOH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5.将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归纳提升】离子方程式的含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环节五
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一】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在人体中通常以可溶性钙的形式被小肠吸收。市场上常见的钙补充剂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种补钙剂有效吗?(已知: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
【应用二】某造纸厂产生的废水经检测pH为9~10,为使其达到排放标准(pH为6~9),你会采用哪些方法,依据是什么?
1
2练习题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化学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
A.NaCl溶液与盐酸
B.KNO3溶液与NaOH溶液
C.KOH溶液与CuCl2溶液
D.Na2SO4溶液与HNO3溶液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2Na++CO2↑+H2O
B.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2Ag++Cu=2Ag+Cu2+
C.石灰石放入稀硝酸中:C+2H+=H2O+CO2↑
D.铁钉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
3.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H+、Na+、C
B.Cl-、Ba2+、S
C.H+、OH-、S
D.H+、Ag+、N
二、填空题
4.往碎蛋壳上滴盐酸,会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已知蛋壳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aCO3,则上述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5.同学们利用等浓度等体积的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水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1)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示意图,其电离方程式分别为 、
;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电离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图1
图2
(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填离子方程式);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为?
(填离子方程式)。
(3)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还发现在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6.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液体导电性实验。
为证实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实验设计和过程如下: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入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和2滴酚酞溶液,再不断地滴加H2SO4溶液,并轻轻振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及分析:
①溶液颜色变化: ,原因是 ?
。?
②灯泡亮度变化: ,原因是 ?
。?
③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
(2)实验结论: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一、1.C;2.B;3.
D
二、填空题
4.
CaCO3+2H+
=
Ca2+
+
H2O
+
CO2↑;CO2
+
Ca2+
+2OH-
=
CaCO3↓+
H2O
5.
(1)
HCl
=
H+
+
Cl-
、NaOH
=
Na+
+
OH-;Ba2+和N。
(2)
H+
+
OH-
=
H2O;C+2H+=H2O+CO2↑。
(3)
H+
和C;Ba2+和S。
6.(1)①红色逐渐消失,
H+
+
OH-
=
H2O。?
②灯泡由亮变暗,直至熄灭,再逐渐变亮;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先减少,后增加。?
③Ba2+
+
S
=
BaSO4↓。?
(2)
Ba2+
+
2OH-
+
2H+
+
S
=
2H2O
+
BaSO4↓。练习题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化学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NaCl固体溶解在水中,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NaCl=Na++Cl-
B.NaCl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水合氯离子
C.该过程中,水分子的作用是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重要原因
D.氯化钠固体中不存在钠离子、氯离子,所以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2.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Cu
B.K2SO4
C.MgCl2溶液
D.NaOH溶液
3.
HCl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称盐酸,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粒子有
( )
A.HCl
B.HCl、H2O
C.H+、Cl-
D.H+、Cl-、H2O
二、填空题
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如图所示,请补全表格。
实验
编号溶液接通电源后
灯泡是否亮实验解释(用电离方程式表示)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乙醇溶液④蔗糖溶液⑤食盐溶液
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SO4 ;
(2)KMnO4
;?
(3)Ba(OH)2 ;?
(4)NaHCO3 ;?
其中,属于酸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
参考答案
一、1.D;2.B;3.D
二、4.
实验
编号溶液接通电源后
灯泡是否亮实验解释(用电离方程式表示)①稀盐酸是HCl
=
H+
+
Cl-②氢氧化钠溶液是NaOH
=
Na+
+
OH-③乙醇溶液否④蔗糖溶液否⑤食盐溶液是NaCl
=
Na+
+
Cl-
5.
(1)H2SO4
=
2H+
+
SO42-;
(2)KMnO4
=
K+
+
MnO4-;
?(3)Ba(OH)2
=
Ba2+
+
2OH-;?
(4)NaHCO3
=
Na+
+
HCO3-;?(1),(3),(2)
(4),(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