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05 17: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50802603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要实现这一目标,(浙科版)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化石---寒武纪爆发-----适应辐射----物种形成速率---趋同进化----趋异进化----协同进化:生物是怎么进化的,化石为什么是最好的展示生物进化历程,物种是怎么灭绝,渐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的区别都是本模块的重要内容。但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此教材还在课后题目安排了问题探讨,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自选一个专题收集有关“寒武纪大爆发”的形成原因或恐龙灭绝原因的资料,可以让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通过学习有关生物进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解释身边的生物学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保护其他生物的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
825512255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明化石能展示生物进化历程的原因。
2.简述寒武纪爆发和恐龙灭绝的原因。
3.理解渐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的两种模型。
4.尝试解释中间类型的化石很难在地层中找到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培养质疑精神、提问习惯和归纳思维能力。
3.了解研究生物进化课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系统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通过问题探讨、收集资料等活动,关注生物灭绝现象。
2.养成保护生物的意识和保护环境习惯。
6354000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进化的历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生物进化的历程及其意义突破
444573660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1.在上课之前每位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收集寒武纪爆发的和恐龙灭绝的原因的资料。
2.相关多媒体课件以辅助学生的分析讨论。
762092710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设疑: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①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②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吗?③如果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引导:那我们这节课就尝试着去解决这些不清楚但又想了解的问题吧。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
通过实际体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新课活动
1.
化石展示生物进化历程
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解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通过课外知识的积累能说出几种学说:
教师设疑:并提问哪种学说比较准确。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并把之前准备好的PPT展示几种学说;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1.创世说(神创论)和新创世说:创世说是把生命起源这一科学命题划人神学领域,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设计创造的,或者是由于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干预产生的。19世纪以前西方流行创世说这一学说。近年来,在科学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创世说的支持者为坚持这一非科学的观点,不得不作出新的努力使圣经与科学调和,用科学知识来证明圣经的故事,如将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一些“证据”来证明上帝造物和物种不变的观点,这就是现代的新创世说。这一学说无论怎样修饰都是不科学的。
  2.自然发生说(自生论):认为生命可以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草生萤,腐肉生蛆、白石化羊等。这一学说在17世纪曾流行于欧洲。随着意大利的医生雷地和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人的实验的成功,这一学说失去了他的生命力。
  3.生物发生说(生源论):认为生命只能来自生命,但不能解释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的来源。
  4.宇宙发生说(字生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了初始的生命。这个学说仍然不能解释宇宙间最初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此外,宇宙空间的物理因素,如紫外线、温度等对生命是致死的,生命又是怎样穿过宇宙空间而不会死亡呢?
5.化学进化说(新自生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伴随着宇宙进化过程进行的。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历史时间,是整个宇宙演化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总结:因为有比较充分的根据和实验证明,这一学说为多数科学家接受,但仍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教师设疑: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生物进化的呢?教师在PPT上展示各种各样的化石。
教师设疑:根据研究认为原始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这时的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在这种环境下,会不会有生命存在?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书本知识总结出地球依次经历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四个阶段。目前最早的化石是在太古宙的类似丝状蓝细菌的化石,最早的植物化石,最早的动物化石。最早的人类化石。
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结合图片更加深刻的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寒武纪爆发和灭绝
教师设疑:寒武纪爆发和恐龙灭绝的原因?
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收集关于有关寒武纪爆发和恐龙灭绝的原因的资料;并且六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看哪组同学的资料最完整,最丰富
学生讨论后总结出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外行星撞击,地球磁场变化,火山活动,海平面变化,盐度变化,气候变化,缺氧事件,古地理变化……
学生总结寒武纪爆发的原因猜想:美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寒武爆发是由于地球大气的氧水平这个物理因素造成的;从化石资料来看,有性生殖的发生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由于有性生殖提供了遗传变异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是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之一;生物收割者假说是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的,是另一种解释寒武爆发的生态学理论。
看人与生物的图片得出保护生物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1、适应辐射
多媒体展示恐龙的适应辐射。
教师设疑:为什么会有多种恐龙存在它们的形态有什么区别?
2、物种形成的速率
教师设疑:两种物种形成速率的模型有何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两副图总结出渐变式论是新物种由母体分出的一些小种群。有共同的祖先繁衍而来他们获得了新的适应而变得越来越不相似:点断平衡论是新种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母种分出物种的时候,物种存在的其余时间则变化甚小。
3.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
教师设疑:为什么世界上的生物形形色色,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学生结合课本的知识能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即而理解了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
4.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
生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都有哪些作用?生物只有协同作用才能进化。
学生看图并思考问题
学生总结
引发学生兴趣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再看看课前你写下的疑问,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师提问:你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你会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自己想得知的知识呢?希望下节课大家能带来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学习空间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
-20955154940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三维目标。本节课亮点之一是教师运用新课程的方法、思想组织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思维参与度高。亮点之二是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所需为中心展开教学,逐步推出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网络,问问相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性和层次感。亮点之三是在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始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知、情、意、行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