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12.3人体感知信息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
1.当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要迅速张嘴,或闭嘴的同时堵住耳,目的是保护(??
)
A.?耳郭??????????????????????????????????B.?半规管??????????????????????????????????C.?鼓膜??????????????????????????????????D.?咽鼓管
2.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不小心戳穿某个结构导致耳聋。这个结构可能是(??
)
A.?半规管??????????????????????????????????B.?鼓膜??????????????????????????????????C.?咽鼓管??????????????????????????????????D.?耳郭
3.下列属于预防近视的做法的是( )
A.?课间远眺几分钟???????????????????B.?强光下看书???????????????????C.?在公交车上看书???????????????????D.?躺着看书
4.听觉形成过程的正确途径是( )
A.?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B.?声波→鼓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C.?声波→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大脑
D.?声波→鼓室→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5.从暗室走到阳光灿烂的地方,瞳孔的变化是(??
)
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C.?大小不会发生变化???????????????????????D.?无法确定
6.“神舟十号”成功返回后,青少年学生中掀起了“争当宇航员”的热潮。作为一名宇航员,正确感受头部位置,克服眩晕感是条件之一。耳的结构中,与晕车、晕船有关的结构是(??
)
A.?鼓膜、听小骨、鼓室???????????????????????B.?耳蜗???????????????????????C.?前庭、半规管???????????????????????D.?咽鼓管
7.司机在开车时遇到红灯会主动停车,下图是他作出反应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是晶状体,如果它的曲度过大,人会看不清近处的东西,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B.?3是小脑,协调司机停车过程中精准操作
C.?2、4分别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效应器
D.?开车司机的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它的形成过程与非条件反射无关
8.图示眼球结构中,调节远近不同的物体均成像于视网膜上的结构是(??
)
A.?①?????????????????????????????????????????B.?②?????????????????????????????????????????C.?③?????????????????????????????????????????D.?④
9.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仅影响学业,而且会导致近视,其原因是用眼时间过长,使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且无法恢复。该结构是图中的(??
)
A.?①角膜?????????????????????????????B.?②晶状体?????????????????????????????C.?③玻璃体?????????????????????????????D.?④视网膜
10.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
B.?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内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1分)
得分
???
11.你知道吗?我们能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都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下面,就我们通过“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节实验课上的经历来感受一下吧。
(1)课的一开始,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听清老师讲话,依赖于你的听觉。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位于[________]________;神经冲动传到________才能形成听觉。
(2)实验之前,需要对照老师板书的材料用具清点实验台上的物品。你不仅可看清近处的材料用具,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你应该做到________(答出一条具体措施)。
(3)实验开始后,首先要用小刀将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3块。如果不小心切了手,你会迅速缩回来并感到痛。在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先缩手后感到痛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你将滴管中的碘液精确的滴入经保温后的试管中并摇匀,此过程起平衡和协调作用的中枢神经结构是________。
(5)实验结束了,“咦!为什么3只试管都变蓝呢?”小组内分析原因时,同学们因争论而面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体内的________分泌明显增多。
(6)由上述感受可知,通过________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6题;共67分)
得分
???
12.下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方括号内填序号,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听觉感受器在[________]________
内。
(2)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和半规管。
(3)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更容易由咽喉感染引起中耳炎,原因是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比成年人短宽而且倾斜度小。
(4)“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导致[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损伤。
13.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
③________上。???
(2)人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由于眼球结构⑧________的曲度能进行灵敏调节,具有折射光线的功能.???
(3)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称为“黑眼珠”的部分,实际上是⑤________。???
(4)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⑥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⑥的结构名称为________。???
(5)人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这是因为人的瞳孔大小可以调节.请问瞳孔相当于显微镜的哪一结构(??
)???????????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镜座.
(6)人体视觉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
①瞳孔
②玻璃体
③晶状体
④角膜
⑤视网膜
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A.②→①→③→④→⑤→⑥
B.④→①→③→②→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③→①→②→⑤→④→⑥
14.在
2019
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世乒赛上,中国选手马龙
4
比
1
战胜瑞典选手
M·法尔克,自
2015
年、2017
年之后,连续第三次加冕世乒赛男单冠军!一举追平了前辈庄则栋的纪录。请据图回答问题。
?
(1)我们在观看精彩的世乒比赛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乒乓球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________]________上的感光细胞(成像部位)→视神经→________
(形成视觉)。
(2)马龙在与瑞典黑马法尔克的对抗过程中,以精湛的技术演绎了搓、托、拉、吊等接球法,这属于________反射,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这样精湛的技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仅靠图
2
所示结构________(能/不能)完成该反射。
(3)马龙在球场上动作灵活,既要及时移动步伐,时刻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主要体现了大脑和________的功能。
a.垂体???
b.小脑???
c.脑干
(4)在比赛过程中,马龙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由此可知,
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共同调节。
(5)在
4:1
战胜法尔克最终夺冠后,观众能够听到马龙高呼“I
am
made
in
China!”的声音。听觉感受器位于图
3
中的[________]________内,受到刺激后会产生________,经听神经传递,最终形成听觉。
15.我们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与眼球的结构密切相关。请结合图回答:
?
(1)亚洲人的眼睛是黑色的,这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的颜色,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
(2)正常的眼之所以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的调节作用,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等,容易使其调节
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________]________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佩戴________镜加以矫正。
(3)从暗室走到阳光下,[________]________会发生________现象。
(4)你能看到远处有一裸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象落在[________]________上,这个信息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到________而形成视觉。
(5)有一失明患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好无损,原因之一可能是图中[________]________发生病变。
16.在中小学生中,近视的现象相当普遍.专家认为:除遗传因素外,近视主要与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光线不适宜等环境因素有关.调查某中学学生视力状况,数据如图9,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片,可以看出学生近视率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至少答一点)
(2)相对于正常视力而言,近视是一种变异.数据表明,这种变异除遗传因素外,________因素影响更大.
(3)交通信号,主要靠视觉来感知.在路口遇到红灯,立即停止前行,这是一种________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不闯红灯,是安全出行的保障.
(4)预防近视,要做到________.
17.“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不懈追求.下面是交通警察李警官工作中的寻常一幕:
?
(1)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一中[________]___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在[________]_______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________反射.
(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二中[________]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李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
(5)李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机作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________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________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
(6)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________造成的.
(7)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________.
(8)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三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考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以免击穿鼓膜。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的结构与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答案:
B
考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
3.答案:
A
考点:近视、远视
解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可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所以A符合题意,选A。
【分析】近视形成原因:①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②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配戴凹透镜矫正。
预防:做到“三要”、“五不看”。
4.答案:
A
考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故答案为:A。
【分析】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5.答案:
A
考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由暗室到阳光下,瞳孔缩小,这是因为虹膜内有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平滑肌。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6.答案:
C
考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对声音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听觉无关,但它们与人的位置觉有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维持身体平衡;有些人的前庭和半规管过度敏感,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头晕、恶心等,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晕车、晕船的原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解答。如图:
。
7.答案:
C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近视、远视,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1是晶状体,如果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以配戴近视镜--凹透镜矫正,A错误。3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小脑协调司机停车过程中精准操作,B错误。
司机在开车时遇到红灯主动停车,这一反射活动的中2视网膜是感受器,4是效应器,C正确。
开车司机的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D错误。
【分析】(1)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2)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皮层的表面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它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8.答案:
A
考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正常情况下,远近不同的物体均成像于视网膜上,这是因为图中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分析】观图可知:①晶状体、②是角膜、③是虹膜、④是视网膜。
9.答案:
B
考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②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所以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仅影响学业,而且会导致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如图所示中的②晶状体,B正确。
【分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图中1角膜、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
10.答案:
C
考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
解析: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④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A不符合题意;
B、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图乙中,能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耳蜗内,B不符合题意;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符合题意;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鼓膜两侧气压保持平衛,防止胀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观图可知: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a是鼓膜、b是听小骨、c是半规管、d是耳蜗.
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
二、实验探究题
11.答案:
(1)4;耳蜗;大脑(或大脑皮层,或听觉中枢)
(2)2;晶状体;不走路看书,不在强光下看书,不躺卧看书,读写姿势要正确,认真做眼保健操
(3)a→b→f→e→d;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路径长
(4)小脑
(5)肾上腺素
(6)神经系统和激素(神经调节和激素)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1)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耳道将老师讲话的声波传导给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的4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了听觉,我们就能听到了老师的讲话了。(2)人能够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睫状体调节的2晶状体曲度,当我们看近处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处的板书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你应该做到不走路看书,不在强光下看书,不躺卧看书,读写姿势要正确,认真做眼保健操。(3)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用小刀切馒头,如果不小心切了手,迅速缩回来并感到痛的神经传导过程是:刀切到手上后,手的皮肤中有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传导,沿着传入神经传入脊髓里的缩手反射中枢,然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传给,手部肌肉,手部肌肉收缩,手就缩回。与此同时,该神经冲动通过脊髓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导到大脑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就产生痛觉。所以在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f→e→d。先缩手后感到痛的原因是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路径长。(4)小脑的功能能够调节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5)同学们因争论而脸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体内的肾上激素分泌明显增多。人体内的激素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从而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6)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是由于激素和神经的调节作用。
三、综合题
12.答案:
(1)②;耳蜗
(2)⑦;前庭
(3)⑨;咽鼓管
(4)④;外耳道;①;鼓膜
考点: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听觉感受器在②耳蜗内。(2)⑧半规管和⑦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3)咽和鼓室通过咽鼓管相通,人若感冒,在咽喉部的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小儿咽喉感染易比成人引起中耳炎的原因,图中的⑨咽鼓管比成人相对地短、宽而且倾斜度小。(4)用尖锐的器具“挖耳屎”,这个过程在④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①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或损伤听小骨,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传。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③耳廓和④外耳道;中耳包括①鼓膜、⑥鼓室和⑤听小骨;内耳包括⑧半规管、⑦前庭和②耳蜗。⑨是咽鼓管,⑩是听觉神经。
13.答案:
(1)视网膜
(2)晶状体
(3)虹膜
(4)角膜
(5)C
(6)B
考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1)图中,?③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远处的大树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8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与视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的大树。
(2)图中,⑧是晶状体,具有折射光线的功能,且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3)虹膜上有色素,色素的多少决定了眼球的颜色,色素较多时,就是黑眼睛,及我们说的黑眼珠,在虹膜的中央有瞳孔,瞳孔可扩大和缩小,看强光时瞳孔会缩小,看弱光时瞳孔会扩大。
(4)图中⑥是角膜,角膜是透明的,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
(5)虹膜的中央有瞳孔,瞳孔可扩大和缩小,看强光时瞳孔会缩小,看弱光时瞳孔会扩大,所以瞳孔可以改变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在显微镜上有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在光线较强时,采用大光圈,在光线弱时,采用大光圈,可见,瞳孔相当于显微镜的光圈,可见C符合题意。
(6)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④角膜、房水,①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③晶状体和②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⑤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与视觉有关的神经传到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我们才能看到物体,即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③→②→⑤→⑥,可见正确的是B。
故答案为:(1)视网膜;(2)晶状体;(3)虹膜;(4)角膜;(5)C;(6)B。
【分析】此题考查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我们平常所说的“黑眼球”“蓝眼睛”就是虹膜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14.答案:
(1)④;视网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复杂(条件);反射弧;不能
(3)b
(4)内分泌
(5)⑧;耳蜗;神经冲动
考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我们在观看精彩的比赛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乒乓球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运动员在迎接不同角度的球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仅靠图
2
所示结构不能完成该反射。(3)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4)在比赛过程中,马龙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又反过来刺激心跳中枢和血压中枢,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5)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⑥鼓膜。引起⑥鼓膜震动;震动通过⑦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⑧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分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3)由图可知:图1中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④视网膜、⑤玻璃体;图2表示反射弧;图3中⑥鼓膜、⑦听小骨、⑧耳蜗、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15.答案:
(1)4;虹膜;6;巩膜
(2)2;晶状体;8;视网膜;凹透
(3)3;瞳孔;由大变小
(4)8;视网膜;10;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5)10;视神经
考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1)6巩膜是白色坚韧的,对眼球有保护作用,被称为白眼球;中国人4虹膜的颜色是黑色的,通常被称为黑眼球。(2)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一个眼睛正常的人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在成像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2晶状体。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其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8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佩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3)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因此从暗室走到阳光下,瞳孔会由大变小。(4)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8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10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6)眼球完好的人如果10视神经或者神经中枢发生了病变,同样也看不到东西。
【分析】如图所示:1角膜,2晶状体,3瞳孔,4虹膜,5睫状体,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玻璃体,10视神经。
16.答案:
(1)近视发生率与年级升高成正比;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光线不适宜等
(2)环境
(3)复杂;反射弧
(4)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考点:视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1)通过条形直方图可以看出学生近视率变化的趋势是:越到高年级,近视眼的人数增长的越快,即近视发生率与年级升高成正比.近视眼形成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因素外,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例如:用眼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躺着看书、睡眠不足、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等都是形成近视的原因.(2)近视的成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主要的因素大致划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对于正常视力而言,近视是一种变异.数据表明,这种变异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影响更大.(3)红灯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发出的冲动又经传出神经传导到腿部肌肉,肌肉收缩完成了踩刹车的动作,这是一种复杂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4)长时间看书、近距离看书、躺着看书等等不良的用眼习惯都会使眼睛疲劳,使晶状体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恢复,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会形成近视.为了预防近视,需要注意: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不要在直射强光下、光暗的地方和走路时看书.还应做到认真做眼保健操和不在躺卧时看书等.
故答案为:(1)近视发生率与年级升高成正比?
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光线不适宜等;(2)环境;(3)复杂;反射弧;(4)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分析】此题综合考查了近视眼的形成及预防、反射的结构基础及类型、变异等内容,结合每一小题识图、分析解答.
17.答案:
(1)2;晶状体;4;视网膜
(2)条件(复杂)
(3)②;耳蜗
(4)舒张
(5)胃;肝脏
(6)大脑和小脑(少答、错答不给分)
(7)脑干
(8)1→2→3→4→5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1)“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一中[2]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在[4]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这是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二中[②]耳蜗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吸气时膈肌收缩,呼气时膈肌舒张,因此“李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5)“李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机作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胃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6)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表明大脑受到酒精的麻痹,动作不协调表明小脑受到酒精的麻痹,因此“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大脑和小脑造成的.(7)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他未受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脑干.(8)“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用图三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1→2→3→4→5.
故答案为:(1)2;晶状体;4;视网膜(2)条件(复杂)(3)②;耳蜗(4)舒张(5)胃;肝脏(6)大脑和小脑(少答、错答不给分)(7)脑干(8)1→2→3→4→5
【分析】图一眼球是结构,其中1角膜、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5视神经,图二中,①听小骨、②耳蜗、③听觉神经、④鼓膜,图三中,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