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歌曲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歌曲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05 19: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花城版三年级第六册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凤阳花鼓》是一首4/4拍的安徽民歌,情绪欢快活泼。前四小节优美抒情,后面衬词部分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特色。为了增强花鼓的韵味,歌曲编者还特意在单旋律上加入了节奏感十足的花鼓声来伴奏,使歌曲在演唱上更为生动。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传于明清时期,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誉,并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小学音乐歌唱学习,已经具备了较为科学的发声意识以及初步的识谱能力,在演唱歌曲上对音色、音准、节奏、音高、节拍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及把握。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教材歌曲在三年级就从轮唱逐渐过渡到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这样的歌曲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在合唱中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和声听觉意识和和谐声部感的演唱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用弹性轻巧的歌声演唱《凤阳花鼓》,感受凤阳人民热爱家乡、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
2. 在聆听、手号、声势、演唱、合作中尝试二部合唱,感受凤阳花鼓的独特韵味,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
3. 体会切分音、衬词在音乐形象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歌曲,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
2.教学难点:学习二声部合唱,学习衬词部分的演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 复习导入:边打手号边复习五声音阶演唱,先连再跳音(切分节奏)。
2. 构唱15音程,学习搭桥的方法。
3. 用切分节奏、15两音,创编旋律。
4. 声势练习:5—11
5. 模拟鼓的声音:咚—咚咚
6. 尝试二声部体验:在持续的声势中老师加入歌曲前半段歌曲旋律,尝试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打手号复习五声音阶进行发声练习,感受五声音阶的民族调式感;用构唱音程与创编旋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准意识;在模仿花鼓演奏的声势练习中,引导学生敲打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感受音的高低,帮助学生唱准低声部旋律,为合唱做准备。
二、新授歌曲《凤阳花鼓》
(一) 完整聆听:
1. 导入:合作需要默契,互相倾听和融合是最好的办法。让我们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看我和我的小花鼓是怎么合作的?听我们唱的是什么歌? 。
(凤阳歌)
2. 师介绍凤阳花鼓并揭题:凤阳歌来自与安徽省凤阳地区,表演者会手拿花鼓用
双条鼓棒来演奏,所以这个花鼓叫双条鼓。这样边敲击边演唱的表演形式就叫凤阳花鼓。
3. 感受情绪与节拍:欢快、喜庆,4拍子
4. 听录音范唱:拍四拍子来听,找出情绪有变化的部分,了解歌曲的结构。
(二) 学习歌曲前半部分:
1. lu哼唱旋律
2. 划拍,唱谱
3. 演唱相同旋律的乐句,感受切分音。
4. 师生接唱,找出另外的切分音,演唱与体会切分节奏带来的情感。
5. 生生接唱:怀着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来演唱。
6. 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7. 跟着伴奏演唱。
(三)学习歌曲后半部分:
1. 导入:人们自豪地演唱着自己家乡的歌,这时情绪突然发生了变化,听——师范唱。变的怎么样?想到了什么?
2. 学习衬词、花舌:这段表达欢快心情的词我们称之为衬词。“得儿”是演唱民歌时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唱法,叫“花舌”
3. 读唱词,重点最后一句。
4. 完整演唱。
5. 对比老师的演唱,处理歌曲。
力度与对望的加入。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二声部合唱体验
1. 加入花鼓的旋律,尝试合唱
2. 花鼓(矿泉水瓶子)加入伴奏
【设计意图】在歌曲前半段学习中引导学生唱好切分音,感受与表现出凤阳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后半段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体验衬词与花舌的演唱了解凤阳花鼓的民歌特色,体会歌曲的欢快、俏皮的情绪。
三、拓展
还能用上什么演唱形式来表现这么喜庆的场面呢?(尝试轮唱)
四、小结、下课。
师:凤阳花鼓是安徽凤阳特有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的美誉,2006年还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下课后可以去找一找其他的凤阳花鼓,细细欣赏与品味。
…………………………………………………… 板 书 ……………………………………………………………………..
凤 阳 花 鼓
34004258699500 欢快
喜庆
16668754635500186690014541500

19335752603500-710565518033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