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美术 17母爱—永恒的主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美术 17母爱—永恒的主题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1-05 20: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母爱—永恒的主题》教案
初中美术辽海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今中外有关表现母爱情节的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艺术作品表达情感的功能。
2、欣赏与评述相结合,结合母爱的主题,抒发情感,表明观点。
3、通过欣赏,引起共鸣,引导学生关注情感,用心体会母爱。
二、重点难点
用心体会母爱。了解艺术作品表达情感的功能,将原有情感进行升华。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懂你》歌曲视频及相关作品、内容图片
三、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在13-17岁之间,对母爱必定感触极深,即使表达能力有欠缺,但是都会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加以概括,会有令人惊喜的结果。不仅提高学生感知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借此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喜爱和鉴赏能力。能力有不同,所以要求不用太高,只要都能融入到课堂,表达情感,就是成功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感受妈妈辛劳,体验情感
1 播放视频《懂你》:每一次听这首歌,再看着这个画面,都忍不住流泪。母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母亲可以为了孩子不求回报地付出所有,哪怕是生命!
2、正因为母爱如此无私,如此伟大,所以,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歌颂母亲,赞美母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以母爱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温暖。
板书课题——母爱—永恒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
1、介绍母爱主题绘画作品。
(1)《月光》丁绍光
旅美画家,他创作的现代工笔重彩绘画,热情地表现了以西双版纳和云南乡土风情为主题的边疆生活。《月光》所表现的正是母子间其乐融融的童话般的世界,画中不仅洋溢着喜悦和幸福,还充满了近乎乐天主义的明快而华丽的色彩。
他的作品兼容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装饰情趣。
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心,给我们带来了温情和欢愉。
(2)《弄璋图》蓝瑛
所谓“弄璋”,是指古人把叫做“璋”的器给家里初生的男孩子玩,以此希望儿子长有玉一样的品德,所以“弄璋之喜”也是喜得贵子的意思。画中的母亲抱着心爱子,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3)《母与子》阎萍
色彩的光辉在阎萍的母与子身上、在沙发、茶几、餐桌、花瓶、地板、玻璃杯乃至烟灰缸上到处闪烁。阎萍以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感情和独特的视角,表现了中国家庭母与子呢喃细语的温馨场面。 阎萍使自己的艺术缓慢而又顽强地接近一种真实,一种原本就生长在艺术家心中的活泼泼的真实。使用奔放的笔触、恣肆的色彩和厚涂的颜料表现光线下的人物,这是阎萍的绘画风格。
(4)《喂食》米勒
米勒是法国19世纪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巴比松度过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喂食》是一幅母爱与童心交融,充满人情味儿的作品。在家农舍门前,三个小孩儿坐在门坎上,母亲正用木匙给最小的一个孩子喂食,只母鸡“咯咯”叫着走来,准备啄食掉在地上的饭粒。房屋是典型的农村式样,石条的门坊,斑斑驳驳的墙上攀缘着粗大的藤萝,墙上的裂缝和破旧的窗棂似乎诉说着农家主人的艰辛。墙上映着初冬的阳光,在门窗的明暗起伏和藤萝枝叶的蜿蜒中,给人以平和舒展之感。
(5)《椅中圣母》拉斐尔
现藏意大利佛罗伦萨碧提美术馆。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则以画圣母著称。他所画的圣母是以生活中的妇女为原型,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这幅画的真正魅力与其说是神圣的魅力,不如说是画中那“母爱”的光辉。
(6) 珂勒惠支的石版画《面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碎母亲,就像被子弹打中了一样,母亲深深地弯下了腰。这位苦难的母亲,在乞讨的岁月里度日如年,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饥饿的孩子。哪怕如此贫困,生活艰难到连一个面包都成为奢侈的渴望,她仍然不会放弃一丝希望。
2、欣赏课本其他作品,提出问题
(1)你喜欢哪种类型的作品?
(2)不同画家笔下的母亲让你联想到什么?
(3)你认为哪些词语对母亲形象的描绘最贴切?
3、布置作业
我们都了解并感受着母爱,我们也都爱自己的母亲,那你认为有哪些方式可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你想用哪种?
1、以个体为单位或者分组拿出方案,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2、完善方案,实施
3、教师巡视辅导: 要随时给予学生灵感的指导,使学生抓紧时间投入到创作中去
4、展示评价作品
组织学生展示评论自己的作品(指名回答),鼓励肯定学生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感恩之心。学生在写,读,听,看的过程中去更深刻地体验母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总结
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满怀感恩之心,在今后的生活里,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去回报母亲的爱!
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艺术就是这样为生活服务,为我们服务。而我们,也就是这样走进艺术。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关注更多的艺术形式,让艺术融进我们的生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