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 5.1念故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 5.1念故乡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05 20:0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故乡 》
[教学目标]
一、欣赏和学唱表达思乡的音乐作品,激发和体验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能够用连贯、圆润而富有感情的歌声来演唱《念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初步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作曲者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重难点]
能连贯并深情地演唱歌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寻找有关表现故乡或思乡的音乐(或文学)作品资料,搜索相关的网页资源。
[教学过程]
一、选择主题
让学生听胡歌的《我热恋的故乡》这首歌,让学生选择以思念故乡这个大范围为主题。
二、交流资料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交流收集来的音乐作品。用古诗词的朗诵———李白的《静夜思》作为导入,学生非常熟悉,而且马上可以联系到本课的中心主题———思念故乡。多数学生都没有离开故乡的经历,因此通过提问让大家思考:人们在哪些情况下会有这种思乡的情绪?并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故乡,小范围是指自己的家乡,从大的范围来讲是指我们的祖国。
接下来学生们有的唱起了《大海啊,故乡》、《七子之歌》、《橄榄树》,有的用竖笛演奏《故乡的亲人》,有的播放《思乡曲》等等。在充分感受和体验这类主题作品的基础上,非常自然地归纳出它们在音乐要素和表现力上的特征:力度较弱,速度缓慢,情绪优美,略带忧伤等。
三、自主探究
1、?听
听音乐主题(初听旋律,并让学生想象音乐家想通过作品表现什么内容。因为有了前面寻找、欣赏思乡歌曲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能从乐曲的速度、情绪等感受到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忧伤的、浓浓的思念故乡的情绪。)
听合唱———初听歌曲,并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带着这种特殊的情绪去听,更深一步地感受《念故乡》这首歌曲,听后交流内心的感受:音乐使你想起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自然地引出乐曲的创作背景,这里也是抓住情感,让大家了解音乐家正是因为怀着对美国黑人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才会创作出这样一首动听而又感人的乐曲。)
2.、唱
用“噜”哼唱旋律(随音乐哼唱,再次熟悉歌曲旋律)
3、想
小组活动:选择力度记号mf、mp、f、p,比一比谁的安排最适合表达歌曲的情感。
?(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来分析歌词,这个步骤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歌曲进行力度变化的情感演唱处理。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歌词的分析,结合课后如何运用力度记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在这里,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注定有许多问题不能一言以概之,且难以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在尊重学生思维的个体差异的同时,对所有学生的回答都应给予肯定,然后再共同选择一种普遍认为较合适的方案。)
完整地演唱,并运用力度记号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时多数学生已能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有强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演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发挥各小组不同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指挥、乐器演奏、朗诵、唱歌、舞蹈、表演等去表现音乐。然后,邀请几组同学上台展示活动成果。
(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从而更强烈地感受到音乐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在这里,老师只是起到一种引导、帮助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当学生们提出想进一步了解伟大的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以及他的其他音乐作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他们推荐了相关的音乐网站,拓展和延伸了音乐课堂教学。
2、请学生再听两首思念故乡的歌曲,蒋大为的《思乡曲》和满文军的《望乡》,进一步加深理解对故乡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教会学生学会网上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提高使用信息能力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主要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自发式地进行探索,寻求更多自己感兴趣,最想要了解的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