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4 12:2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上)七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35分钟)
一(20分)
1.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在括号中写上正确的词语。(3分)
民俗文化是bān lán( )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风情”单元所写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对人们来说是很平常的,却平中有奇,shǎn yào( )着传统文化的yì yì guāng huī( )。读读这些美文,结合调查,了解家乡通州的民俗文化,你就会对民俗文化有更深的感受。
(选自 苏教版《语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⑤必做,⑥⑦两题选做一题)(每空1分,8分)
①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② 舟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舟求剑》)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④ 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杭州岳墓对联)
⑤ 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颔联是 , 。
⑥ 杜牧《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的一组句子是 , 。
⑦ 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出对天下离人美好祝愿的一组句子是 , 。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 )
A.通州文峰大世界前的流动采血车在人潮中格外引人瞩目,等候献血的群众在车外排起长队,成为国庆节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B.月色朦胧的夜晚,月考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聚在操场上,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际,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尊重亚洲人民的感情;妥善处理教科书和历史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D.信中,庞女士对来南通采访时受到的无微不至的热情服务表示感谢,并由衷地称赞南通美丽的城市风景与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4,选出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2分)…………………………………( )
A.《为你打开一扇门》是当代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文中的“门”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告别》是泰戈尔的一首小诗。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B.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这是两则古代寓言,韩非子和吕不韦都是战国末期人。
C.《母亲》和《纸船》这两首诗都是以母爱为主题的哲理短诗;《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是两首鼓励年轻人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小诗。这四首诗意境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
D.《往事依依》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小时候及初中求学生涯中的“依依”往事,心中涌动着一股热流。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都写得有声有色,文情并茂。
5.综合性学习。(5分)
(1)星期三的阅读课上,你去学校图书馆借阅《汤姆·索亚历险记》,你如何向图书管理员刘老师表达清楚来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读了选自这部作品的《洞中历险》,你了解到汤姆·索亚和__________在岩洞里奇妙、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1分)
(3)看完这部作品,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0分)
阅读《爆竹的记忆》,完成6—9题。(12分)
爆竹的记忆
◎ 聂 尔
①小时侯过年,最大的乐事是放炮。
②尚未进入腊月就开始一分两分的攒钱,为的就是买鞭炮。鞭炮终于买了,就把它藏到一个安全妥当的地方,每天都去查看,看看还在不在,少了没有。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一直漫长的持续着,直到大年夜。
③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父亲已经起床,在外面放了3响大雷炮。那是开门炮。新的一年的大门算是响亮的开启了。在母亲的吆喝声中,我们也睡眼惺忪却是兴奋无比的从床上爬起,穿好新衣服,从自己的鞭上揪下几枚小炮,穿过父亲三声开门炮的余响,走出门去,进入新的一年。
④不论谁家的孩子,每人都只有一挂一百响或二百响的小鞭。要想让悠扬的炮声贯穿整个新年,就只有把鞭拆开,一个个单独来放,这样就可以一百次二百次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响彻整个天空的巨大声响中,弄出自己的声音,这仿佛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发言。
⑤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没有例外,因为所有的人家都是穷人,所有的孩子都是穷人的孩子。我们最为奢侈的享受是挤着看谁家的父亲高高挂起一挂鞭,点燃后开始连续的爆响,我们便一窝蜂似的涌到那位父亲的脚下,拼命抢拾那些没有放响的小炮,都顾不上头顶正在燃放的鞭炮,更顾不上大人们夹杂着嬉笑声的叱喝。
⑥临近早饭时,家家户户门前便只剩下落红缤纷。与凌晨时分连续不断的爆响相比,此刻是难以忍受的寂静。成群结队的孩子逡巡在各家门前,低着头,仔细的搜寻着,指望能有意外的收获。但是,除非特别幸运,否则是不可能有所发现的。这时候,就只好动用自己的库存。从口袋里摸出一枚小炮,迅速的点燃,把它抛向别的孩子,那孩子还没来得及躲闪,小炮已凌空炸响。
⑦这时候便听到母亲歌声一般嘹亮的叫声,那是开早饭了。这样也好,口袋里的剩余还多,吃过早饭,再慢慢来放。整整盼望一年的春节,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来到了。我们在灶台边端起饭碗,看看确是一年的好饭菜,而又想着下一顿,便满心都是高兴。
⑧不知为什么,奶奶却跟母亲说:“唉,又是一年了!”母亲居然响应道:“唉,年年难过年年过。”奶奶和母亲总是这样悲观,她们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她们给全家人做新衣服,做饭,做春节待客用的所有的一切,她们从腊月忙到正月,差不多有半个冬天都在准备过年,然而当这一天终于来到时,她们却要长嘘短叹。这使我们难以理解,也不愿去理解,我们只一心想着去放炮。
6.本文围绕爆竹回忆了哪些有趣的事?请简要概括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加点词句的具体含义。(2分)
(1)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一直漫长的持续着,直到大年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近早饭时,家家户户门前便只剩下落红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写得童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请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3分)
语句: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文和《本命年的回想》都是回忆过年的事,所回忆的内容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月是故乡明》,完成10—14题。(14分)
月是故乡明
◎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1)旖旎(yǐnǐ):柔和美丽。(2)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0.在文中第④⑤两段中,作者追忆了哪些童年往事?哪些词语最能反映作者当时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是否游离了主题?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思乡时“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这里的“微苦”和“甜美”矛盾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原句: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月”作为作者思乡之情的依托,贯穿全文。请写出两组借月抒怀的诗句。你觉得还可以借哪些事物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呢?请举出两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内文言文的内容,完成15—16题。(6分)
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吾忘持度( ) (2)明察秋毫( )
(3)遽契其舟( ) (4)鞭数十( )
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蛙与牛斗》,完成17—19题。(8分)
蛙与牛斗
蛙于草中,视牛渐进,庞然大物也,嫉①之。遂吸气鼓腹,欲逾②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③,腹裂而死。牛历④其旁,践蛙尸于泥上。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注释】 ①嫉:嫉妒。②逾:超过。③须臾:一会儿。④历:经过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遂吸气鼓腹( ) (2)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
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原文: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青蛙和牛比的原因是什么?你从文中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0分)
20.命题作文:心中的歌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以及附近的地名等。(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题 目: 心 中 的 歌
参考答案
1.(共3分)斑斓 闪耀 熠熠光辉
2.(共8分,每空1分) ①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②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③ 松间沙路净无泥 ④ 白铁无辜铸佞臣 ⑤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2分)B(“天伦之乐”只能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欢乐。)
4.(2分)C(《母亲》和《纸船》这两首诗都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
5.(共5分)(1)示例:刘老师,打扰一下,我想借阅《汤姆·索亚历险记》,可以吗?(称呼1分,语言1分)(2)蓓姬(3)答案参考:汤姆·索亚是一个“顽童”形象。他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厌恶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向往新奇冒险的生活;他沉着勇敢,在他身上表现出高尚纯洁的友情。(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大意吻合即可,结合课文内容举例分析,2分)
12.(2分)不矛盾。作者思乡中感叹时光的流逝,在追忆当中有惆怅、有留恋也有惋惜,所以说“微苦”;但同时也有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诸如漂亮的月色,朴实,纯真等,所以感到“甜美”。
13.(2分)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湖泊、大海、沙漠、高山并举,突出了景物的优美,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也写出了作者的见识广。(写出两个要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入手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14.(共4分)诗句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分)事物示例:河流,树木,老屋,小桥等等。(2分)
15.(共4分)(1)量好的尺寸(2)看清(3)刻(4)鞭打
16.(2分)(我)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7.(共2分)(1)于是,就(2)……的人
18.(2分)牛经过青蛙的旁边,把它的尸体践踏在泥土上。
19.(4分)因为青蛙嫉妒牛长得比自己大。启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1)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比。(2)不要把精力花在和别人攀比上,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写出一点启示,得2分)
附译文:一只青蛙在草中,看见牛慢慢过来,认为是很大的东西,十分嫉妒它。于是吸入空气鼓起肚子,想要超过牛,问同伙:“我的肚子稍微大点,像牛吗?”同伙说:“距离远着呢!”青蛙十分气愤,又吸入空气鼓起肚子,说:“现在怎么样?”(同伙)说:“和前面没有异处。”青蛙猛地跳起来,再次吸入空气鼓起肚子,片刻,肚子裂开而死了。牛经过青蛙的旁边,把它的尸体践踏在泥土上。这就是自不量力的人。
20.(40分)作文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