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关注下成分分析,鉴别反应结合指示剂,上专题,什么离子共存,物质鉴别,除杂质,方法自己去总结
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01 教学目标
掌握酸和碱反应的过程,原理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酸碱实验探究
02 教学内容
一、酸碱反应
1、酸和碱发生反应的证据
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进行判断,或用 pH 试纸测量。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逐渐滴加盐酸,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酸碱反应时,当溶液的pH 等于7 时,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钠和硫酸钠都属于盐,所以碱跟酸之间发生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NaOH + HCl = NaCl + 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注: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注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非常 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 由碱性变为中性,说明中和反应常常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反应的实质: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三、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中和反应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②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③中和反应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这一反应会放出热量。 酸碱发生反应时,溶液中的 H+和 OH-都减少,因而溶液的酸碱性也发生改变,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来医治胃酸(盐酸)过多;当我们不小心被黄蜂刺了(呈碱性)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被蚊虫叮咬(分泌出蚁酸)涂上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肥皂)的药水。
【注意】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很多,但却不能利用 NaOH 和 Ca(OH)2,因二者易溶于水且具有腐蚀性。因此一般选择不溶于水、无腐蚀性且对人体无害的物质。
4)精制石油时,用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酸
四、典例精讲
1.根据pH值及其大小对溶液进行溶液酸碱度的比较和物质类别的判断;
2.以过程或反应中的pH变化为载体,进行反应过程和pH图像综合性分析;
3.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为载体,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与否以及程度大小进行实验判断和验证;
4.以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为载体,考查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5.以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为载体,考查化学计算的能力;
例1:下表是常用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其溶液的pH:
编号 ① ② ③ ④
常用物质 食醋 白酒 石灰水 纯碱
主要成分 CH3COOH C2H5OH Ca(OH)2 Na2CO3
pH 3 7 1
10
请按下列要求将表中对应物质的编号填入空格处:
(1)属于酸的是______1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3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4_________。
(2)黄蜂毒刺呈碱性,若某人被黄蜂蜇了,可用上述___1_________物质涂在皮肤上。
例2: 甲、乙、丙分别是酸或碱的水溶液,pH值依次为1,5,14。下列图形合理的是( C )
A.图(1)表示甲中滴入丙 B.图(2)表示乙中滴入丙
C.图(3)表示丙中滴入乙 D.图(4)表示甲中滴入乙
例3:如图所示,小娟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娟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 ;理由是 酸过量也是无色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反应后的液体加碳酸盐 有气泡
没气泡 不完全
完全反应
例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下图是一种治疗胃病药物的标签。
请回答:
(1)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中和过多的盐酸_____________,这种药物在胃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l(OH)3+3HCl=AlCl3+3H2O
(2)胃痛时吃几块苏打饼干(含纯碱)可减轻胃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Na2CO3+2HCl=2NaCl+H2O+CO2↑.
例5:人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会引起很胃病。下图为某抗酸药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药“嚼啐后吞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测定该药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操作:取一片药片(药片质量为0.5g)研碎后加20mL蒸馏水,然后用质量分数为5%,密度为1.02g/mL的盐酸进行反应(假充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测得实验中反应掉的盐酸体积为6.0mL,通过计算:
①判断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含量是否达到标注?
(1)增大一定量固体的表面积(如粉碎),可增大反应速率,咀嚼后药片呈小颗粒状,可以增大与胃酸的接触面,因而易于被消化吸收提高药效;
故答案为:(1)咀嚼后药片呈小颗粒状,可以增大与胃酸的接触面,因而易于被消化吸收提高药效;
(2)设每一片药片中氢氧化铝的质量为x,
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为:1.02g/ml×0.6ml×5%≈0.0306g
Al(OH)3+3HCl=AlCl3+3H2O
?78??????????109.5
? x?????????0.0306g
78109.5=?x0.0306g,x=0.0218g=21.8mg<250mg
所以,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含量未达到标注.
答: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含量未达到标注.